
(可编)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docx
5页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我支持.XXXX人民医院临床诊疗指南口腔科下颌骨骨折[概述]下颌骨骨折按部位可分为颊部、体部、角部、支部及腺突部骨折;好发频正中联合、频 孔区级醜突颈等部位;可单发、双发或粉碎:可分为闭合或开放性卄折.[临床表现]1. 伤处局部肿胀、圧痛、并可发生皮下淤血2. 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咬合关系正常或错乱.3. 而部畸形、不对称4. 可同时伴牙级牙槽突骨折[诊断要点]1. 有张口受限、张闭口运动异常、疼痛及下唇麻木等2. 骨折各段移位的状况,并导致咬合惜乱程度和状况3. 骨折处牙龈撕裂及岀血4. 骨折部位触诊可有台阶状、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5. 餘突骨折可见后牙早接触、前牙开合、耳前肿胀圧痛及张口受限:外耳道及颅中窝 骨折时,可发生耳道出血或脑脊液瘦.6. 摄X线片或CT片,明确骨折部位[诊庁原则及方案]1. 治疗原则为复位级固定(1) 雙位是以恢夏伤前咬合关系为标准儿童因乳恒牙交替后咬合关系还可再次调整, 要求不像成人那样严格;无牙颌以恢夏全口总义齿的正常咬合关系为标准2) 骨折线上的牙原则上应尽量保留,如明显松动、折断或严重斯坏者应拔除。
3) 计折局部应有足够软组织覆盖2. 复位方法(1) 手法复位:适应于早期、单纯线形骨折2) 牵引多位:适应于手法負位失败者、多发性骨折或己有纤维愈合者,常用分段带钩 牙弓夹板通过橡皮圏做颌间弹性牵引3) 手术复位:用于复杂或开放性讨折级错位愈合的陈旧性针折3. 固定方法(1) 单颌牙弓夹板或树脂贴片夹板固定: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线形骨折2) 颌间固定;用于骨折后咬合关系不稳定者,即在骨折复位后将上下颌牙牙弓夹板拴 结固定3) 骨内固定:也称坚强/坚固内固定,适用于复杂骨折、开放性骨折或错位愈合的陈旧 性廿折,按张力、压力原则应用小型接骨板、螺钉作切开复位固定4) 颅颌固定:用于维持稳定咬合关系的辅助固定,常用蝉性绷带作颅下颌缠头固定5) 固定时间:视计折情况,一般为3~4周:钛制骨内小型接骨板除儿童因可影响颅骨 发育外,无感染时一般无需取出4. 傑突骨折(1) 躲突及其颈部骨折无明显移位及张口障碍者,用颅颌强力绷带制动2周即可2) 儿童、囊内骨折以及蘇突移位角度不大时宜考虑保守治疗3) 成人供突囊外骨折,以及醜突骨折角度过大,甚至己突岀关书窝时宜行手术治疗唇裂[概述]唇裂是胚胎期上颌突与球状突未融合或融合不全所致的口腔颌而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临床表现]1. 先天性上唇部分或全部裂开,形成而部畸形2. 部分患者伴有吸吮级喂养困难3. 部分患者伴有腭裂级语言障碍4. 部分患者伴有四肢及其他器官畸形.[诊断要点]1. 上唇裂开,可为完全性裂,也可为不完全性裂:可为单侧裂,也可为双侧裂2. 有的上曆皮肤与黏膜完整,但肌发育或连接不全,称为隐裂3. 可同时伴有卵孔、鼻翼、鼻小柱不同程度的异常[诊疗原则及方案]1. 采用外科手术,关闭唇部裂隙,恢复接近正常的唇鼻部解剖形态2. 遗留鼻部畸形,可行II期律畸形矫正术3. 伴有腭裂者,行唇腭裂序列治疗腭裂[概述]腭裂是胚胎期腭突融合不全或完全不融合所致的口腔颌而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临床表现]1. 先天性腭部部分或完全裂开2. 进食困难,吸吮无力3. 进食时有液体从卵腔流出•4. 语言不淸,伴程度不等的鼻音5. 部分患者伴有唇裂6. 部分患者伴有四肢或其他器官畸形.[诊断要点]1. 腭部裂开,可为完全性裂,也可为不完全性裂:可为单侧裂,也可为双侧裂2. 有的为黏膜F裂(隐裂),將部未见明显裂隙3. 完全性腭裂常伴有牙槽突裂级唇裂,牙列惜乱4. 常伴有上颌骨发育不足,而中部凹陷畸形[诊疗原则及方案]1.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综合的序列治疗。
2. 采用外科手术,关闭腭部裂隙,重建良好的腭咽闭合.3. 牙槽突裂通过植骨术修复缺损4. 配合正畸治疗,矫正牙列错乱5. 矫正鼻畸形.恢复鼻部解剖形态6. 成人的颌骨畸形可用正畸及正颌外科手术矫治7. 通过语言治疗,提高腭裂术后语音效果8. 不宜行外科治庁或局部组织缺损严重无法手术修复者,可用腭托,腭咽阻塞器等矫形修 复治疗皮脂腺囊肿[概述]为皮脂腺排湄管阻塞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临床表现]1. 青壮年男性多见2. 常见于颜而部,也可见于胸壁、背部、四肢等.小者如黄豆大小.大者可达数匣米3. 一般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4. 囊肿圆形、质软,界限清楚,位于皮内,顶部与浅而皮肤紧密粘连,可不同程度高岀皮 肤特征性表现为囊肿表而皮肤可见一色素沉着点5. 内容物为乳白色粉粒状或油脂状.6. 少数可恶变为皮脂腺癌[诊断要点]1. 皮下圆形囊性肿物,部分与皮肤粘连,其上皮肤见一色素沉着点2. 穿刺物为乳白色粉粒状或油脂状[诊疗原则及方案]手术摘除注意切除与皮肤粘连的皮肤牙源性颌骨囊肿[概述]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临床上分为根端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和角化囊肿有人认 为,始基囊肿与含牙囊肿为同一性质的同义词。
[临床表现]1. 颌骨内的囊性肿物,--般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逐渐增大可使颌骨膨隆造成面部畸形, 同时骨质受圧变薄,触诊时可有乒乓球样感•2. 根端囊肿系因離坏致根尖肉芽肿演变而形成,囊肿姓有死僦牙(牙己拔除者称残汆囊 肿).3, 始基囊肿为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星形网状层发生变性,液体渗岀、蓄积形成的囊肿. 囊内无牙名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下颌支部,可伴有缺牙4. 含牙囊肿为牙冠和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面之前出现液体渗岀而形成的囊 肿,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区,可有缺牙.5, 角化囊肿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该囊肿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级下 頷支部特点是较其他领卄囊肿有更大的侵袭性,易继发感染.在口腔内形成痿约1/3 病例囊肿向舌側发展角化囊肿如伴有皮肤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如仅为多发性角化囊肿 而无基底细胞痣(癌)等症状时,称角化囊肿综合征6, 穿刺可得草黄色液体,内含胆固醇结晶;但角化囊肿内容物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 质[诊断要点]1. 颌骨内有一含液体、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的囊性肿物骨质受压变薄,触诊时可有乒 乓球样感2. 穿刺液为草黄色液体.内含胆固醇结晶;但角化囊肿内容物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 质。
3. 根端囊肿在口腔内可发现深融、残根或死髓牙:其他牙源性囊肿可能伴缺牙4. X线片见圆形或卵圆形透光阴影(可为单房或名房),周围可有一白色骨质反应线(廿白 线)根尖囊肿为单房阴影,根尖在囊腔内;始基囊肿单房或多房,不含牙;含牙囊肿 单房或多房阴影,含牙,牙冠在囊腔内;角化囊肿单房或多房阴影,一般不含牙・常表 现为沿颌件长轴呈轴向生长5. 应特别注意与成牠细胞瘤等牙源性肿瘤鉴别[诊疗原则及方案]1. 手术摘除囊肿囊腔内的牙根据具体情况拔除或行根管治疗囊肿巨大时可先行袋形縫 合术,待囊肿缩小后再行手术2. 角化囊肿易复发、可恶变,手术不应过于保守骨腔可用石炭酸烧灼或冷冻治疗.多次 复发应行颌廿部分切除术多形性腺瘤及肌上皮瘤[概述]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因含有肿瘤性上皮、黏液及软骨等多样组织而得名肌上皮瘤是完 全或几乎完全由上皮细胞组成的唾液腺良性肿痛二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均相似,故一并提出[临床表现]1. 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2. 发生于腮腺深叶者,当体积絞大时,可见咽側或软腭膨隆,岀现咽部异物感或吞咽障碍 肿瘤向外生长,可造成面部畸形,但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3. 当肿瘤在缓慢生长一段时间后.突然岀现生长加速、疼痛或岀现而神经麻辨现象.提示 可能出现恶变。
但有的肿瘤生长迅速快慢不均,可突然生长加快因此,不能单纯根据 生长速度来判断有无恶变,应结合其他综合考虑[诊断要点]1. 肿瘤呈球状.分叶状或不規则状.周界淸楚,质地中等,一般可活动,但位于颌后区及 硬腭者,肿瘤活动度较差,不应视为恶性征象2. 位于腮腺深部的肿瘤,作腮腺区动态增强CT扫描或磁共振显像.可明确肿瘤的位置、 肿瘤与境内动静脉的关系[诊疗原则及方案]1. 手术切除,在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处切除2. 腮腺肿瘤作肿瘤连同飕腺浅叶或全踞腺切除,保留而神经位于腮服浅叶的小肿瘤(直 径<1.5cm ),可采用包括肿瘤以及周用部分正常腺体的腮腺部分切除术3. 下頷下腺肿瘤包括下颌下腺一并切除4. 小唾液腺肿瘤距肿瘤边缘0.5 cm以上正常组织内切除肿瘤.腭部者自骨膜掀起而不保留 骨膜如果骨膜受累.还应切除一层临近骨组织5. 体枳较大的腮腺深叶肿瘤,必要时截断下颌骨,以利肿瘤摘除摘出肿瘤后,下颌骨复 位固定6. 复发性腮腺肿瘤的手术方式酌情而定对于単个复发性肿瘤结甘,可考虑单纯肿瘤摘除 术因瘢痕粘连,面神经损伤机会明显增多.必要时牺牲而神经作即刻面神经缺损修复 术1文档来源为:从冋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