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广东省肇庆市岗坪镇东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8页2021年广东省肇庆市岗坪镇东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考点:V7:康熙帝的评价;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评说康熙及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重点了解康熙时期思想文化政策.解答: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存在满汉矛盾,作为在汉族地区成长起来的满族政治家,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他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起到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目的.因此“着力提升满族文化”与题意推崇儒家文化不符,故排除②.故选B.2.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其朝野贤豪,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土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
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敢有垄断以置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C.“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D.“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参考答案:A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这里的“社会革命”“一劳永逸之计”指的是民生主义,A项是节制资本,属于民生主义的范畴,故答案为A项;BD是民权主义,C项是民族主义,排除3. 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参考答案:B4. 1600年,因为坚定不移地同罗马教会、神学作斗争,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称作“异端”处以火刑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主要原因在于A.因反对赎罪券和简化宗教仪式而得到人民的拥护B.因向罗马教皇忏悔而获得宽恕C.因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而得到德意志诸侯的保护D.因创立了路德教派同罗马教皇分庭抗礼参考答案:C考点:宗教改革。
此题考查的是具体的历史知识布鲁诺的遭遇和马丁路德截然相反,主要原因是二者的思想虽然都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但是二者的侧重点并不一样,马丁路德主张国家主权高于教权,因此得到了诸侯的拥护,免于劫难5.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A.教派内部的派系斗争 B.世俗封建主与教会间的争权斗争C.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参考答案:C6.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参考答案:B考点: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和“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是吻合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其他几个选项和材料的主旨是毫无关系的7.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播种方式的变革 B.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参考答案:D考查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变革四幅图片反映的都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变迁带来的是耕作方式的变化故应选D8.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参考答案: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解答:“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分封制及其影响的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A<COO</COO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察举制的体现,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宗法制的体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谱牒”“宗”都是宗法制的体现,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
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主要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C.强调坚持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指出法国大革命有其长期性和残酷性参考答案:据材料“(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故C项排除残酷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A10.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工业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参考答案:C略11. 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河北户占河北耕地山东户占山东耕地河南户占河南耕地10亩以下51.4%14.6%57.4%19.8%55.0%15.2%10-50亩41.1%49.6%37.8%52.2%38.4%49.9%50-100亩5.8%20.3%3.9%16.9%5.0%19.2%100亩以上1.7%15.5%0.9%11.1%1.6%15.7%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A.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C.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D.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参考答案:B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0亩以下的农户占有最大比例,这就表明了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即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B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从表格来看河北、山东、河南的农业经济地域差异并不大,排除C;因为50亩以上农户数量已经很少,不符合题意,排除D。
12. 史家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长期传承而不中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汉字的推广无疑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你推测,西汉文书上的字体最有可能是 ( )A.甲骨文 B.行书 C.隶书 D.楷书参考答案:C1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政治斗争的焦点是A.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国王和法律孰轻孰重的问题 B.宗教问题的斗争 C.征税问题 D.是否取消自由贸易政策参考答案:A14. 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参考答案:B【详解】牛顿力学定律证明了自然界的规律,从物理学上否定上帝地位,“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划时代变化,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推动牛顿力学定律的形成,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A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上帝造人说,对上帝的认识上产生划时代变化,B项正确;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是物理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C项错误;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不具有划时代影响,D项错误。
15. 在史学界,关于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其成立于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的学者均有其人,而且每种观点都有比较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托这应该说明了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才得成立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经历了波折C.历史研究史料丰富难有统一结论D.军机处设置过程具有机密性特点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这几个时间均有严谨的史料作为依托,说明这几个时间分别是军机处发展的重要阶段,故推知军机处发展是一个过程,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只是体现了军机处的发展但是并未体现其中的波折,故B选项错误;C选项表述太过绝对,材料只是出示了一个特殊的事例,并不具备总结性语句的条件,故错误;D选项,材料并未详细描述军机处的特征,故错误16. 基督教由民间反对压迫的宗教团体演变为罗马帝国国教的根本原因是 A.基督教势力的不断发展 B.基督教教义有利于统治者巩固统治 C.罗马法不断健全,社会稳定 D.帝国皇帝信奉基督教 参考答案:B1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梭伦在众人的注视和期待下大步登上讲坛,他径直走到一个大木框前,将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
这就是“解负令”材料二 梭伦完成改革后,毅然辞官远游,坚决拒绝当僭主,并赋诗道:如果我保全我的故国,不在僭主政治和无情的暴力中插手,玷辱我的佳名,我就是无愧的;我这样做,只会使我的声名,凌驾一切其他的人们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新法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该新法律条文有何积极作用?(6分)(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梭伦身上具有哪些令人钦佩的优秀品德?(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