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江西农业大学校史馆有感(毛概课论文必备).docx
4页参观江西农大校史馆有感 大一刚来的时候,学校就让我们参观了校史馆,不过当时是刚到学校,正处于高中到大学的而一个阶段,就这样,我们的第一次参观校史馆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真正来说很多具体情况大家大不是很清楚,到大二了,在毛概实践课老师的督促下,我们再一次参观了我们江西农大校史馆,虽然是第二次进这栋庄严的建筑,不过我们不再是说说笑笑,而是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来回看咱农大的历史,思考咱农大的未来江西农业大学70年的本科办学历史,既是一部几代人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的辛勤创业史,也是一部追求科学真理、发展先进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协调推进的科学发展史学校办学源头之一是1940年10月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的农学院,开办之初仅设农艺系、畜牧兽医系、森林系,条件十分简陋学校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延揽了一批名师,添置了图书和仪器设备,不断发展壮大1941年增设生物系,是全国第四所综合性大学开办的生物系,知名教授逾10人陆续创建了农场、牧场、林场,动植物培育园,陆续建立了昆虫、植物病理、果树、农作物、造林、森林利用、寄生虫等研究室和实验室1949年8月更名为南昌大学农学院,并入江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设立农艺学系、森林学系、病虫害学系、畜牧学系、兽医学系和农艺专修科,同年9月招收学生110人。
1952年以其为主体,并入河南、湖南、广西三所农学院的兽医专业,组建成江西农学院,设农学、兽医两系、两专业首任院长杨惟义教授既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也是一位农业教育家他精心辟划,励精图治,把学院办成了在全国农业院校中有重要影响的高等学府1956年,兽医专业被列为全国重点专业1958年,增设植保、土化、园艺、农机、畜牧等5个专业1959年设5个系11个专业,并开设了赣州分院、宜春分院、抚州分院1960年,增设农业经济、农业生物物理、茶叶、蚕桑等4个专业1962年,农学、植保、兽医等3个专业获准招收硕士研究生,成为我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江西农业大学的第二支源头是1958年创办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是一所实行“半工半读,生产自给”办学体制的新型农业学校学校不像其他全日制学校那样盖好校舍、置好设备再招生开学,而是“先上马,后备鞍,先招生,再建校”,条件非常艰苦师生在进行劳动建校的同时,还必须筹措资金,解决建校经费问题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学校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事业,探索了适应“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体制的办学体系,被誉为我国实行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典范其办学模式和办学经验至今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职业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合并,校名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经过“文革”的破坏,学校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办学水平,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0年11月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学校改名转制后,面临着转型调整、改善条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水平、保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因“文革”破坏,当时学校基建总面积只有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0万元,馆藏图书20万册面对基础薄弱、条件艰苦,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用改革发展的办法逐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各项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999年建设了江西省首个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2001年开办“三独立”二级学院,拓展了办学形式;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一举获批3个博士点;200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良好,其中多个核心办学指标为优秀;2005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个;2006年建设江西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9年跻身中国大学农学专业实力排行榜30强,名列29位如今的江西农业大学,办学条件更加优越,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对外交流十分活跃,正朝着综合性、开放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阔步前进。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到学校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虽说在大一同学面前,我们是学长,面对历史悠久的江西农业大学,我们还是很渺小,但是那些我们的学长或者长辈就比我们更了解我们农大了,经常听长辈们讲,上农大,以后当县长,确实,在农大70校庆时,我也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农大培养了无数的县级干部”;在此之前,我们也看过一部校史电影《决裂》,那是一部很早的影片,没有美国大片的震撼,可看完之后,再想想今天的农大,一股敬畏油然而生,看着当时的办学条件,再看看那学习的热情,我就立志要成为一个为国家为社会有用的人记得哈佛大学有句名言: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我想这句话真正的注解一个学校的内涵,今天我们是一农大人,以我们农大的荣誉为骄傲而明天,我们应该让学校因曾经有过我们而感到欣慰用责任和义务去完善自己,去诠释自己,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去演绎年轻的朝气生!把每颗爱校之心聚集起照耀着年轻的梦想 带着年轻与梦想起飞,而当你在多年之后再回首时,会发现这里就是我们梦想绽放的地方,我们美丽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