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参赛_《做生活的强者》_吴文静.doc
7页《品德与社会》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奏响强者之歌——《做生活的强者》教学设计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南城小学 吴文静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 年版)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通过文本的内容,结合搜集的资料,充分感受面对突发灾难,英雄少年、优秀少年群体突出表现为临危不惧、沉着镇静;坚强勇敢、奋勇救人;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等精神品质,为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打下坚实的基础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书本上的故事、百度上搜集的人物故事认识“生活中的强者” ,归纳小结强者的品质,从而通过体验活动,把握强者的品质内化成自己的个性品质,从而逐步在困难降临的时候,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以正确的方法去克服,以顽强的意志去坚持努力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做生活的强者》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在蓝天下》第三课的内容。
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寻找身边强者的事迹,探寻其自强的足迹,从而懂得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轻言放弃,做生活中的强者2、学情分析(1)学生 60%以上为独生子女,也有部分是“四二一”家庭成员模式,通过家访得知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是采取“包办代替式” ,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极少,一般情况下都由家长解决2)现代教育注重智育,致孩子的情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抗挫能力较弱遇到一道稍难的题目,有 30%左右选择了不做,42%选择了了胡乱填个答案,这充分表明我们的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大部分选择了放弃和逃避3)四年级的孩子,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要逐步独立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看到,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千差万别在困难降临的时候,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以正确的方法去克服,以顽强的意志去坚持努力?这些,对即将走向小学高年段的孩子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教学方法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附于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归纳出强者的精神实质,逐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2、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会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会想办法去克服。
3、知识与技能目标:深入了解“强者”精神,明白坚强勇敢是强者、沉着机智是强者,帮助他人是强者,自立自强是强者,激励自己做生活中的强者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学会以科学的方法解决困难难点:以科学的方法解决困难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搜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他们的事迹及优秀品质2、搜集身边强者的事迹,想想自己受到什么启发七、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1、出示课件图片雄鹰提问:这是一只在天空中翱翔的雄鹰看到它,你有什么感觉?思考并谈感受 学生谈得可能较肤浅,引导学生从“给人力量” “坚强”等方面去谈2、归纳描述:雄鹰展开双翅,本着与生俱来的力量和天性,翱翔于蓝天上,它给人以力量,让人奋进,它是生活中的强者新课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新知和旧知;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以展翅的雄鹰开篇导入极具视觉冲击力,动物中的“强者”形象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一、前奏:图片导入,感知“强者”——未成曲调先有情3、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一帆风顺的,天灾、人祸、挫折可能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生命中 (出静心感受,再现情境极具渲染力的音乐、惨烈的画面、激情的2008 年地震离学生并不遥远、2013 年地震刚发生,示课件 2008 年汶川,2013 年雅安大地震场面,激情描述当时的状况。
描述,当时的情境会在学生头脑中出现,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电视不断播放,惨死的图片及人们的坚强求生意志再一次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力,使每一个学生感到:灾难其实并不遥远,选择放弃就选择死亡二、感悟曲:走近英雄,感悟“强者”——大珠小珠落玉盘活动一:结识小英雄1、在灾难面前,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例如林浩,王彬,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1 页、12 页和 13 页,看看他们的英雄事迹,边看边思考:在困难面前,他们的什么品质打动了你?2、板书 (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坚强” “意志” “信念” “乐观”等词)3、灾难能考验一个的人的意志,灾难中所出现的小英雄又何止他们俩呢?你还查找到了哪些坚强面对天灾人祸的英雄少年呢?【百度图片】抗震救灾小英雄 “敬礼男孩”郎铮学生看英雄少年的故事,归纳他们的“强者”品质因为学生已经查找了资料,交流起来应比较热烈,再出示【百度图片】的抗震救灾小英雄加以点拨,学生会有话可说,有材料可谈通过“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勇敢自救、救人的事迹和“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王彬坚强乐观、自强不息的具体事迹,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重点感受小英雄坚强勇敢、团结友爱、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通过交流查找的坚强的小英雄故事,通过看图感受小英雄的事迹,同龄人面对困难的事迹、面对挫折的品质、 “强者”的形象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深刻的烙印。
手电女孩”邓清清活动二:赞颂小英雄请打开书本第 10 页,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美哉,英雄少年!》学生读诗 部分诗句读得感情不够充沛,教师适时指导,再配乐齐读诗歌的朗读让学生全面感悟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动人事迹和精神品质活动三:认识大英雄介绍贝多芬、海伦凯勒事迹【百度知道】关于贝多芬的事迹 归纳:强者,应该敬重,但无须仰视,因为强者其实也很平凡只要愿意,你也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四人小组交流 学生的回答可能局限于搜集到的文字资料,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从无字书——社会、身边去学习,交流班上的同学、家庭成员或认识的人如何克服困难发掘身边的资源,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身边的人如何克服困难,在交流中让他们懂得:强者并不是遥不及的,强者就在身边!只有战胜困难,便能成为强者!活动一:遇到困难当“强者”1、据板书解说,强者是多一份信念,多一份坚持,多一份勇气……2、同学们找找差距,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同学中存在的问题:①惧怕困难、挫折;②自我约束力差,意志不够坚强;③不能做到持之以恒;④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3、我们班的同学,身体健康,生活条件好,学习环境好,那么,该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学习、发扬“强者精神” ,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呢?(学生发言)生参与游戏并谈感受开始可能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或者局限于某一方面交流,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生活中、家庭中不如意的事去交流。
活动二:坚持努力是学“强者”1、游戏“我能坚持” ,请学生做一种姿势(如单腿站立,身体右手后放,身体前倾) ,坚持到自己的极限2、游戏结束,请学生谈感受归纳: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挫折,寻求方法很重要,永不言弃很关键!学生交流汇报 游戏前提出要求,并鼓励学生自己的最后能力,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别只把它仅仅当成是一种游戏,要用心体味谈感受时部分学生可能没有从体会残疾人的生活不便,教师给予引导三、体验曲:情境体验,学做“强者”——此处无声胜有声音活动三:观看视频,铸“强者”气质【百度视频】力克的故事 “有意志便能战胜自我,成为强者” ,再观看 1 分多钟的视频《力克的故事》 ,没有四肢的力克也能创造这么多的奇迹,我们也可以克服对比之下微不足道的困难!翅高飞!“永不止步”是这位强者永远的主旋律!《永不止步》这本书将带给你战胜困难的无限勇气和力量!四、尾声:拓展延伸,共勉“强者”——此意绵绵无绝期读记名言,烙“强者”印记【百度知道】励志名言 在实际行动中只要发扬这种精神,迎接各种挑战,才能做“生活的强者” 学生读记名言 以读记励志名言结课,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记把这些名言成为自己的座右铭,也成为或许能影响一生的精神力量和强者气质。
八、教学反思:一节课过后,我与班上的孩子们一样,热血澎湃,感受我们身边熟悉的小英雄坚强不屈,感慨于贝多芬、海伦凯勒与生命抗争的不屈,感动于力克“没有双脚,也能勇攀高峰;没有双臂,也能振翅高飞”的坚韧不跋我想,或者有那么一天,我、我的孩子们在遭遇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我们会想起这节课的某个人物,我们会忆起他们这些“强者”说的某一句激励人心的话,我们、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加强大了这节课,我与孩子们一起参与,一起感动其中我觉得最满意的地方是以下几点:(一)开放性的教学处理在教学中我重视用开放的视觉处理教学其一,课程内容的开放我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充分发挥百度搜索引擎的作用,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孩子们在大量的信息中汲取“强者”的力量其二,学习方式的开放学生的学习更多地来自于课外,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自于观察社会的感悟,本节课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在课堂中学生交流资料、挖掘“强者”的品质,学生们踊跃参与,课堂气氛自由、开放二)学生参与的自主性突出新的教材,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自主探究。
教学中,以探究、讨论、合作、交流、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积累直接经验在各个环节中舞台的主人是学生,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