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生对高血压病的再认识.doc
6页临床医生对高血压病的再认识随着临床医生对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生 理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入,近来在高血压病诊治观念上出现 了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认识1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委员会(WHO/ISH) 1978年推荐 的诊断标准是成年人静息时收缩压$ 160mmHg(lmmHg=)和/或舒张压295mmHg,而 收缩压在141〜159mmHg和/或舒张压在91〜94mmHg称为“临界高血压”此标准逐 渐被各国采纳经过多年实践,人们发现临界高血压同样 会造成靶器官的损害,因此,1983年WHO/ISH制定了轻度 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成人舒张压持续在9 0〜95mmHg之间 1993年WHO/ISH取消了 “临界高血压”这一诊断,而将其 归入确诊高血压同时在正常血压值上稍作修改,140/90m mHg这一界值原归入正常血压,此时归入高血压1996年 和1 998年,WII0/I SH在对高血压做定义和分类时,延用了 19 93年的诊断标准美国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JNC ) 1984年和198 8 年推荐的正常血压标准是V140 / 85m mHg,并且注意到收缩 压的增高与舒张压增高同等重要(以往仅以舒张压为诊断依 据)。
把高血压分成两类,一类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 称高血压(以收缩压^160mmHg及舒张压290mniH g为标准, 并以舒张压的水平分度);另一类是舒张压不高只有收缩压 增高,称为纯收缩期高血压,以收缩压$1 60mmHg同时舒 张压<90mmHg为标准;收缩压在141〜159mmHg,同时舒张 压V90mmHg为临界纯收缩期高血压1992年JNCV重新修 定的标准为:正常血压V130/85 mmHg,并把收缩压130〜 139mmH g/或舒张压85〜8 9mmHg定为正常高限血压不再 把高血压分成两类,无论是收缩压2140mmHg,还是舒张压 290mm Hg,均诊断为高血压1997年JNCVI进一步提出了 “理想血压”的概念,即<12 0/80mmHg,正常血压和高血 压诊断延用了 JNCV的标准1959年西安高血压普查会议确定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 是:①舒张压^90mmH g(无论收缩压如何);②舒张压80m mHg者,收缩压按年龄确定高 血压标准:3 9岁以下> 140mm Hg; 40〜49岁> 150mmHg; 50 〜59 岁〉160mm Hg; 60 岁以上>1 70mmHgo 197 9 年郑州 会议参照19 78年WHO标准修订了我国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确诊高血压为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 Hg,同 时,引入“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 41〜159mmHg和/或舒张 压91〜9 4mmHg)的概念,与确诊高血压分别计算。
在实际 操作时,以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295m mHg为诊断 标准这一标准延用了 20年1994年我国学者参考1992 年JNCV提出的“对我国人群高血压检出和防治方案的建议” 和1999年1 0月公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 采用的高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40mmH g和/或舒张压鼻90 mmHgo2非药物治疗近年,许多研究者在惊叹心脑血管病巨额医疗费及其 居高不下的死亡率的同时,率先认识到高血压的非药物治 疗在高血压的一级预防(预防高血压发生)和二级预防(减轻 乃至消除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乃至三级预 防(减少致残)中具非常重要的作用1992年加拿大维多利 亚心脏宣言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国际公 认芝加哥高血压预防研究表明,采用健康四大基石,可 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 5%0其它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 血压非药物治疗方案我国学者提出的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方案:减肥:减少摄入的热卡,增加运动量,使体重指数保 持在20〜24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限盐:北方先将每人每天摄盐量降至8 g,以后降至6g, 南方直接降至6g;少饮或不饮酒:提倡不酗酒,每天酒量少于白酒50g, 即酒精3 0g;减少膳食脂肪:每日摄入脂肪热量少于总热量30%,其 中饱和脂肪占10%以下(高血压者少于7 %),增加新鲜蔬菜 和水果;戒烟;增加、保持适当体力活动,保持理想体重;松弛与应急处理训练:太极拳、瑜伽功、生物反馈训 练、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应激 水平。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也就是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不 仅在高血压的一、二、三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也是 预防肿瘤、糖尿病、骨质疏松及多种老年病的有效方法3高血压治疗的目的许多高血压患者经过治疗,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及死亡率虽可比不治疗者降低,但仍远远高于正常血压的 人群,究其原因与血压降得不满意有关实际上,降压只 是手段,通过降压,把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 降到最低,才是高血压治疗的真正目的,从而提出了目标 血压和靶器官保护的概念但血压究竟降到多少才能达到 靶器官保护这一目的呢?许多人做了多年探索最近结束的 “高血压最佳治疗国际性研究(HOTple ndil)”试图回答这 一问题这是一项由全球26个国家的18 790例高血压患者 参加、经历了平均年的时间、积累了 71050个人年临床经 验的大规模临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收缩压降到13 9mmHg、舒张压降到83mmHg,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而且 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未发现J曲线现象由 此看来,降压治疗只有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才有可能把 其对靶器官的损害降到最小1998年6月在香港举行的高 血压最佳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国学者报告,参加HOT 试验的6个亚洲国家的205例患者,平均血压下降程度较 其它研究中心略大,亚洲患对降压药耐受性比全球结果好, 且副作用少。
HOT试验还证实降低血压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扭转了过去认为大幅度降压治疗将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负 面影响的看法目前许多学者认为,中青年高血压应把血 压降到12 0〜130/80mm Hg,对老年人也要求将血压降到 140/9 OmmHg以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若能耐受,收 缩压至少降至140mmHg以下也有学者认为,无论年龄大 小,应尽量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有学者特别提出,合并 糖尿病的高血压应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5mmHg以下事实上,全世界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没有得到合理医 治,真正达到目标血压并有效保护靶器官者为数很少这 里除观念需要更新外,血压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患者, 要将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尚需一个适应过程这一过程需多 长时间、其间将发生什么样的病理生理变化,尚待进一步 研究同时,达到目标血压和靶器官保护是两个概念,虽有内在联系,却不能等同是否所有能使血压达到靶水平 的降压药都能有效保护靶器官,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来 检验高血压病人的靶器官保护必须经过有效降压和改善 其它临床指标两种途径来达到另外,在强调有效降压的 同时,必须强调降压治疗个体化,不仅监测血压,更要严密观察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状况和功能状态,还要考虑患者的耐受程度。
我国已经有了第一个全 国高血压日,高血压指导方案也已公布这表明我国的高 血压防治工作正在实现六个转变,即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 为转变;由医疗、科研为主向防治结合,预防为主转变; 由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并举转变;由高层向基层转变;由专 业行为向群众运动转变;由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