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讲 透视和构图.ppt
42页第五讲 透视和构图1 1一、透视l l(一)透视初步(一)透视初步l l1 1、透视的由来、透视的由来l l由来:由来: 正式研究透视图的第一个人,是十五世纪意大利建筑家布鲁内勒斯基(Tilippo Brunelleschi),随后有玛萨奇奥(Masaccio)等人继承之,到了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及拉斐尔(Raphael)等大家时,透视图渐趋成熟,此即为西方透视图法的主流至今,透视图法不但是写生素描的基本,也成为设计表现最重要的方法 中国画的画面乃是由虚灵的空间所构成,也是画家藉外物以表现内涵的一种“心象”无限的情思造成无数个视点,脱离了真实的表象世界,成为一种写意的绘画,所以透视图法一直未在中国画中出现,直到清朝意大利人郎世宁(Gl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来华,才正式把透视图法传入2 2l l概念:概念: 线性透视是指线性透视是指1414世纪文艺复兴以来,逐步确立的描世纪文艺复兴以来,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学透视的方法和其他科学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学透视的方法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
是绘画者要求理性解释世界的产物视的方法是绘画者要求理性解释世界的产物l l特点:特点: ((1 1)性)性————客观传达设计者所诉求的创意客观传达设计者所诉求的创意 ((2 2)说明性)说明性————在形态、结构、材质、量感、色彩、在形态、结构、材质、量感、色彩、凹凸光影上达到高度的说明目的凹凸光影上达到高度的说明目的 ((3 3)广泛性)广泛性————可让未曾受过图学训练的人一目了然可让未曾受过图学训练的人一目了然 ((4 4)启发性)启发性————能使人想象出该设计的未来景观,进能使人想象出该设计的未来景观,进而了解设计者的构想与做法而了解设计者的构想与做法 逼真再现事物的真实关系,是绘画的重要基础逼真再现事物的真实关系,是绘画的重要基础3 34 45 56 6l l2 2、透视的基本术语、透视的基本术语l l((1 1)视平线)视平线————眼睛高度线眼睛高度线l l((2 2)心点)心点————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l l((3 3)视点)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画者眼睛的位置l l((4 4)视距)视距————画面与视点的距离画面与视点的距离l l((5 5)视中线)视中线————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l l((6 6)灭点)灭点————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l l((7 7)天点)天点————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l l((8 8)地点)地点————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l l((9 9)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又叫又叫“ “平行透视平行透视” ”,有一面与画面成,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l l((1010)两点透视)两点透视————又叫又叫“ “成角透视成角透视” ”,任何一面都不与,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7 78 8l l3 3、透视的原理及透视的表现现象、透视的原理及透视的表现现象 透视现象也叫透视现象也叫“ “远近法远近法” ”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面: ((1 1)体积相同的物体,距离近时,视觉影像较大,远)体积相同的物体,距离近时,视觉影像较大,远时,则小。
时,则小 ((2 2)宽度相同的物体,距离较近时,视觉影像较宽,)宽度相同的物体,距离较近时,视觉影像较宽,远时,则窄远时,则窄l l 总结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总结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9 9l l(二)透视的(二)透视的类型:类型:l l1 1、一点透视、一点透视l l概念:概念: 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l l特点:特点: 心点无论在物体内部或外部,物体与视平线始终保持心点无论在物体内部或外部,物体与视平线始终保持着平行或垂直的关系着平行或垂直的关系1010l l画法:画法: 1 1、画面上的视平线与灭点概念的强化是画好大尺度、画面上的视平线与灭点概念的强化是画好大尺度环境的首要前提。
环境的首要前提 作画步骤:作画步骤: ((1 1)在纸面上先预计一个高度轻轻画一条视平线;)在纸面上先预计一个高度轻轻画一条视平线; ((2 2)研究灭点的大概位置(鸟瞰、仰视的视平线多在)研究灭点的大概位置(鸟瞰、仰视的视平线多外);线外); ((3 3)从灭点引出透视关系线,在视平线和透视关系线)从灭点引出透视关系线,在视平线和透视关系线夹角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夹角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 l l应用:应用: 室内设计、街道、原野、大海等,能体现场景的纵深室内设计、街道、原野、大海等,能体现场景的纵深感 11111212131314141515l l2 2、两点透视、两点透视l l概念概念 指画面与对象的主要垂直界面呈非指画面与对象的主要垂直界面呈非9090º º的的倾倾斜相交,斜相交,与画面相交的并有两个消失点与画面相交的并有两个消失点时时,称,称为为两点透两点透视视。
l l特点:特点: 能使画面活能使画面活泼泼生生动动,立体感,立体感较强较强,反映形体,反映形体较为较为全面l l应应用:用: 大部分景大部分景观观透透视图视图都采用了都采用了这这种方式161617171818191920202121(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2222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2323(四)透视在空间中的应用(四)透视在空间中的应用l l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增加纵深感增加纵深感2424l l两点透视两点透视------活泼生动,立体感强活泼生动,立体感强2525二、构图l l(一)构图浅谈(一)构图浅谈 构图一词译自英语构图一词译自英语COMPOSITIONCOMPOSITION, ,为造型艺术的术语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其含义是把构图的各部分加以组成、结合、配置并整理出其含义是把构图的各部分加以组成、结合、配置并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l l(二)平面构图(二)平面构图l l1 1、平面图分割图面的视觉效果、平面图分割图面的视觉效果 书中书中P28P28画面分割划分为九类,产生了或紧张,或松画面分割划分为九类,产生了或紧张,或松弛,或运动,或静止的视觉效果。
弛,或运动,或静止的视觉效果 画面分割一般以长方形画面居多,恰当的长方形易于画面分割一般以长方形画面居多,恰当的长方形易于视觉接受,如书籍、杂志、名片、照片等都是长方形的,视觉接受,如书籍、杂志、名片、照片等都是长方形的,现今常用的长方形图面边长的划分比例为现今常用的长方形图面边长的划分比例为1 1::1.61.6,这一比,这一比例被称为例被称为“ “黄金比例黄金比例” ”这种画幅形式只是一种参考,应这种画幅形式只是一种参考,应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确定画幅的比例和样式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确定画幅的比例和样式 在实践中,学生应该把握:主体景物易于安排在画面在实践中,学生应该把握:主体景物易于安排在画面左或右或上或下的黄金分割线上,主体景物不宜偏离画面左或右或上或下的黄金分割线上,主体景物不宜偏离画面黄金分割线的交点画面黄金分割的位置便于人们视觉接黄金分割线的交点画面黄金分割的位置便于人们视觉接收,易于突出主体,而不呆板其他景物宜安排在画面次收,易于突出主体,而不呆板其他景物宜安排在画面次要位置,起到烘托主体景物的作用。
要位置,起到烘托主体景物的作用2626l l2 2、平面构图的方法、平面构图的方法 ((1 1)和谐)和谐————画面中的要素具有共同性和融合性,称画面中的要素具有共同性和融合性,称为和谐 ((2 2)多样统一)多样统一————画面主次清晰,才具统一感画面主次清晰,才具统一感 ((3 3)均衡)均衡————画面上有形状、大小、深浅、线条的重画面上有形状、大小、深浅、线条的重量均衡感量均衡感 ((4 4)对比)对比————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产生的强烈感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产生的强烈感触 ((5 5)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同一视觉要素反复出现产生的韵同一视觉要素反复出现产生的韵律感 ((6 6)比例)比例————能表达一个准确的尺度感能表达一个准确的尺度感 ((7 7)视觉重心)视觉重心————最吸引视线的中心视圈最吸引视线的中心视圈 ((8 8)联想与意境)联想与意境————画面通过视觉传达而产生联想,画面通过视觉传达而产生联想,达到某种意境。
达到某种意境2727282829293030l l(三)平面构图(三)平面构图l l1 1、透视构图中的空间层次、透视构图中的空间层次 构图一般应有三个层次,即前景、中景和背景构图一般应有三个层次,即前景、中景和背景l l((1 1)近景空间处理)近景空间处理 渲染画面氛围;渲染画面氛围; 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有均衡画面的作用有均衡画面的作用 3131((2 2)远景空间处理)远景空间处理 处理上,远景多以树丛、云山、天空等来衬托;处理上,远景多以树丛、云山、天空等来衬托; 色调上,要求与主题形成对比;色调上,要求与主题形成对比; 视觉上,突出主体的立体感、空间感视觉上,突出主体的立体感、空间感323233333434((2 2)远景空间处理)远景空间处理 处理上,远景多以树丛、云山、天空等来衬托;处理上,远景多以树丛、云山、天空等来衬托; 色调上,要求与主题形成对比;色调上,要求与主题形成对比; 视觉上,突出主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视觉上,突出主体的立体感、空间感3535l l((3 3)中景空间处理:)中景空间处理: 中景经常是画面重点区,即画面的中心是重点描绘的中景经常是画面重点区,即画面的中心是重点描绘的地方l l((4 4)空白空间处理:)空白空间处理: “ “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 ”空白留取得当,会使画空白留取得当,会使画面生动活泼、空灵俊秀面生动活泼、空灵俊秀36363737383839394040l l2 2、几种透视中基本的构图形式、几种透视中基本的构图形式 ((1 1)三块构图的方法:主体占三分之二左右三块构图的方法:主体占三分之二左右 ((2 2)主体小背景空阔:形成强烈的对比主体小背景空阔:形成强烈的对比 ((3 3)横向的构图:左右不能对称,在表达的)横向的构图:左右不能对称,在表达的内容上得到均衡和协调内容上得到均衡和协调 ((4 4))“ “X”X”形构图:构图爽利。
强调空间透视形构图:构图爽利强调空间透视所带来的层次感和运动感所带来的层次感和运动感 ((5 5))“ “井井” ”字形头图:构图严谨主题突出,字形头图:构图严谨主题突出,画面稳当画面稳当 ((6 6))“ “S”S”形构图:构图流动主体占画面的形构图:构图流动主体占画面的三分之二,主题醒目,视觉冲击力强三分之二,主题醒目,视觉冲击力强4141(四)透视配景构(四)透视配景构图中应注意的几个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问题1 1、透视配景构图、透视配景构图时不要等分画面时不要等分画面2 2、透视配景构图、透视配景构图时不宜过于对称时不宜过于对称3 3、透视配景构图、透视配景构图时画面不宜轻重时画面不宜轻重失衡失衡4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