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洋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docx
11页南洋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 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三类课程构建新的 学力观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继承和发展“自主,求实”的办学 传统,坚持科技教育办学特色,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通过总结、提升, 提出走科技教育内涵发展的道路,建设具有科技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 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科技素养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校本课程在体现学校办学 传统和特色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一、开发校本课 程,关注学生不同需 求,凸显学校科技特 色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围绕南洋中学的办学传统和科 技教育特色,对校本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建立体现科技教 育特色的校本课程见校本课程一览表)1、 课程开发过程中结合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1) 南洋中学百年校史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蕴含大量校本课程资源, 这笔资源是南洋文化的宝贵财富,通过挖掘、整理、提练,可以作为校 本资源已经开发为校本课的有《南洋校友院士追踪》、《巴金著作研究》、 《南洋校友四烈士》等。
2) 为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关注不同学生兴趣爱好、特长需求以及教师专业特长和学校办学条件进行开发开设了《信息技术》 、《VB程序设计》、《交际英语》、《英语口语》、《新能源》等课程,对实验班学生 加强了创新能力实践的培养,开设《创新能力实践课》 3) 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科技力量及校外基地等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依托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少科站,为学生开设了《日用化轻工业品制备》、《天文组》、《桥牌》等课程我们在校外基地东方绿舟设置了新能源考察站学生在基地生动活泼地开展野外测试、实验,将自发的电力用于生活,品 尝了创业的艰难,经受了失败挫折的考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丝不苟使学生学到了终身有用的东西我们组织学生去南京、绍兴进行社会考察,学生自行设计主题,通 过访问、调查研究、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融合了思想教育、道德培养、 科学知识、方法、精神的培养,增强了知识迁移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写出了《绍兴柯岩回音壁发声原理及结构》的研究报告2、 建立校本教材经过几年的努力,南洋中学初步形成了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相对稳 定的校本课程与此同时,对较为成熟的五大类(科技、信息、人文、 体艺、职技)近30门课程进行总结,编制成校 本教材。
如:《创新实验 教程一一图形计算器在实验中的应用》 、《中学生概率论讲义》、《南洋院士精神》、《火箭制作与发射》、《OM教程》、《化学“多米诺”实验》、《计 算机网络课程讲义》、《形式逻辑》、《艺术体操》、《书画、篆刻》等3、 校本课程实施(1) 学校宣传、动员,各教研组提出课程设计方案,内容包括课程 名称、课程目标、内容简介、开课教师、开课条件、开课年级、授课时数、人数、场地设备要求等,报学校教导处2) 学校经过初选后,向学生进行课程展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1〜3门,并依序填报志愿表3) 学校根据报名情况,确定开课科目和任课教师,组建教学班 并根据学生意向和学校教学条件,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前提下进行适当 调整4、 校本课程的学分管理1、课程结构的变化和课程内容的丰富多样,拓展了学生选择学习、 主动发展的时空在校本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 力倾向、发展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为此,课程的评价准则也应有一定的对应和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⑴变学业评价为学力评价⑵接受性评价与主动性自我评价相结合⑶变终结性评价为全程评价我们在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过程中,注意了三个 维度:⑴扩大评价领域,包括认知的、技能的和情感的,建立态度、方法和心智发展等多元评价方式。
⑵改变单一被动评价形式,建立既有来自教师的接受性评价,又有 学生主动参与的自我评价,以增加评价的丰满度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实施过程评价 和过程管理2、实施过程(1) 制订“学分管理条例”,每位学生三年所修学分不得低于 33分学校编制《校本课程活动记录》,发给指导教师,及时记载活动内容、 时间、地点、及学生出勤、态度、参与程度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体(2) 学期结束,根据考勤、态度、参与程度、考核等指标,通过自 评、互评、师评,对学生评定学分编制“校本课程学习评价表”由指 导教师填写,并登录到《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手册》再汇总学校, 教务处记载于学生学籍卡归档3) 年级组及时收集信息,了解掌握学生上课情况教导处进行不 定期抽查及问卷调查通过学分制管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视过程学 习的意识大大增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了培养王珏同学科技论文“校园物质与能源循环转换的实验探索”荣获第十九届英特尔上海市青 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论文、创造发明二等奖;徐文杰等同学设计 的“全天候居住小区智能化环境、安全巡视机器人”荣获第十九届英 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优秀机器人创意设计二等奖;高三 学生何智麟获上海市“明日科技希望之星”……三、反思南洋中学校本课程建设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学校加强教师的教 育科研能力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教育科研 已成为各教研组建设的核心,研究教材,考察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开 展了 “科技教育环境化”、“高中生自我调控学习策略研究”、“校园科技 环境教育功能开发研究”等国家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学效果, 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提高了 教师本人的科技素养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专家型”教师,其中的带头人 是物理特级教师奚天敬,他为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的形成,为学校的课程 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南洋中学尚存在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地方例如:⑴在科技教育方面,认真整理校本课程资料,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 资源,分年级构建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系列,使校本课程更符合发展的需 要、更适合学生的需求⑵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开发南洋中学的 文科校本课程,使之与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互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 充分的发展⑶完善学分制度,设想在奖励学分方面做出尝试,对有特长的学生, 参加学科或体、艺、科竞赛中获奖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学分,激励和关注 特长学生的发展2005 、 1、 4附件校本南洋中学校本课程一览表(部分)适应 年级课程名称教学目标课程简介所须 课时F=4 " .冋多米诺"趣味化 学实验“多米诺”骨牌是项 有趣的活动,而“多米 诺”实验就是将“多米 诺”骨牌这种连锁反应 的现象应用于化学中, 使化学实验充满趣味 性、挑战性、创造性。
一、准备阶段:1、 实验技能训练2、 化学知识的教学 和整理一、实施阶段:1、 讨论设计思路和 操作流程2、 实验论证30F=4 " .冋车工与制图利用本校的“机械加工 实验室”的良好条件, 让同学掌握制图的能 力,能独立设计和制作 机器零部件以具体操作车床为主, 以制图与识图为辅,能够 制作一些简单的机器零 件,例如:锉刀木柄、国 际象棋30F=4 " .冋摄录像基本技术 及作品欣赏通过此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创作专题短 片和新闻片介绍摄录像机的结构、 基本摄像知识和编辑知 识、专题片的制作技巧30F=4 " .冋日用化轻工业品 制备通过课程学习,培 养学生兴趣、特长、爱 好,增强实验方法、实 验观察和实验动手能 力香精调制与熟化过程; 咼霜类护肤品的制备;洗 涤剂的制备30F=4 " .冋花卉树木养殖通过学习,增长知识 和考察能力,研究校园 绿化特点及其所带来的 生态效益,分组撰写科 研小论文学习和考察花木植物 分类,识别鉴赏校园地 载、盆载花木,深入了解 绿化与人、环境、资源的 关系,优化环境与素质教 育的理念,了解和初步掌 握秋、冬季花木养护管理 知识和方法30F=4 " .冋微机实时控制技 术基础和实践通过学习单片机,使 学生的创新思维、对计 算机技能掌握有较大提 高。
单片机学习过程结合 自动红绿灯等创新模型 的构思、任务分析、程序 编写、电路设计、焊接制 作出合乎要求的作品30F=4 " .冋科技综合围绕南洋科技特色, 从科技景点出发,对科介绍科技节中的小发 明、科幻小说、电子技术30普知识有大致了解,对 学校科技开展情况比较 熟悉,等活动,并结合高一物理 的特点,知道力学原理在 机械中的应用,了解牛顿 运动定律的应用F=4 " .冋形式逻辑初步通过“形式逻辑初步” 学习来训练逻辑思维能 力,使思路更清晰,语 言更有条理,表达更严 密,文章更有内在逻辑 性通过理论学习、适当 训练,掌握、运用30F=4 " .冋掌握学习策略, 开发学习潜能运用科学手段认识自己 学习认知特征与情感特 征,开发学习潜力的切 入点,学会自我调控, 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效率运用心理咨询、心理测 试、心理调节、心理训练 等方法,改善学习心态、 增强学习动力30F=4 " .冋陶艺理论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与实 际制作能力学生了解陶的性质、性 能、陶与瓷的区别、陶器 的制作过程及制作技术 等30-_*冋——“0M ”活动竞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 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增 强科技意识,开发学习 潜力,活跃思维,培养 创新意识。
通过OM头脑奥林匹克 竞赛活动的开展,参加市 内及更咼级别的比赛30-_*冋——红十字青少年组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与 实际操作,让学生从中 接受“救死扶伤、扶危 济困、助人为乐”的人 道主义精神熟练掌握止血、包扎、 固定、搬运四项技术,为 在学校运动会、社会实践 活动、军训和学校生活中 发挥积极作用30-_*冋——作家与人格巴金作品研究通过学习,了解作家 与时代的关系、作家的 人格能否影响时代的进 程组织阅读、讨论巴金作 品《激流三步曲》与《随 想录》第一卷30-_*冋——创意动力车的研究与制作通过本课程,挖掘学 生的想象力与动手的能 力,提咼学生在机械方 面的认知能力创意动力车的构造原 理学习、创意动力车的设 计与制作30附件南洋中学校本课程科目类型科 目科学类创新思维与发明方法实践(赵卫平)、创意动力车的研究与 制作(潘永伟)、单片机应用与开发(奚天敬)、OM队(董 涛)、天文小组(周德钧、市中福会)、气象、能源数学思 维方法(马小伯)、智能小车(许美新)、综合科技(陆赵 华)、航空模型制作(赵卫平)、桥牌队(束树本)、数学建 模(翁绍铭)、趣味数学(金霞)、物理学史(吕华)、日用 化轻工业品制备(王运明、蔡建国、华东理工) 、科学真有趣(奚天敬)、数学实用性问题研究(李瑾)、趣味数学(张 瑜)、校园花卉植物(孙洪兴)、生物英语探索(周民)、物 理百科(许美新)、生命与自然(李博)、生物奥赛(李梅)、 生物百项(李梅)、火箭模型制作与发射(周一铮)、“多米 诺”化学反应实验(何成芳)、机器人小组(刘培新)人文类科普英语(曹国英)、心理训练(曹钊俊、李霞)科幻小说(陆赵华)、校友院士精神(王春艳)、校友烈士(刘长琨)、 语文阅读(郭鸿)、《梦溪笔谈》中的科技(刘学范)、形式 逻辑方法(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