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狗”看社会(公开课).doc
7页课题: 说 “狗” 看 社 会 授课者:广元市实验中学 余晓 课型: 知识专题研读课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狗”的传统文化 2.了解中西方关于“狗”的文化冲突 3.学习“以小见大”的方法、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 2.了解中西方关于“狗”的文化冲突 教学方法:点拨法、探究法、串讲法 学习指导:1.课前准备:查工具书或网上搜索,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怎样分类,各有什么特点2.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书面笔记3.课堂提高:积极探讨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写作练习 教学手段:PPT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备注导学内容1.学习与“狗”有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谚语、修辞;2.学习与“狗”有关的寓言、诗歌作品,并对作品进行简要的鉴赏;3.了解中西方对“狗”的不同评价;4.了解现当代文学作品对“狗”的意象构建特征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反思。
学生自学内容提纲1.课前准备:查工具书或网上搜索,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怎样分类,各有什么特点2.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书面笔记3.课堂提高:积极探讨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写作练习教师讲解内容一、知识专题导入老子《道德经》写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天地不存在仁爱之心,它将万物看作草扎的狗;圣人也不存在仁爱之心,他将百姓看作草扎的狗 可以理解为:天地没有好恶的意识,也不怜悯万物,任其生长,自生自灭 下面我们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狗”的评价和当代作品由“狗”引发的反思,即了解有关“狗文化”的知识二、传统“狗文化”(一)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由此衍生出众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如“青铜文化”“三国文化”“餐饮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等等 (二)“狗文化”的构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专门的“狗文化”,但“狗”的文化内涵与外延却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认识社会有广泛的作用狗”作为一种文化,广义的讲,还包括人类驯养狗的历史、狗的进化过程、养狗之道、吃狗之道等等我们所说的“狗文化”,是狭义的,专指“狗”作为意象在文学、语言中的运用之道现代西方文明起源于游牧文明,所以历来欧美社会里狗的社会地位比较高,被当做伴侣朋友对待!中国传统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所以历来牛的社会地位更高,而狗在我国传统饲养的六畜里面地位是最低的古往今来我们用到的关于狗的词句:狐朋狗友、、鹰犬爪牙、狗腿子、狗汉奸、狗杂种……都是贬义的用狗字形容一个人,是贬低这个人跟跟畜生一样足可见,在我国历来狗的地位都是很低的传统文化中狗的意象,一般来说是含“贬义”的所以,“狗”也是用来骂人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一般象征“狡猾的人”“坏人的帮凶”“奴才”等等三)“狗文化”的运用1.与“狗”有关的成语:(请同学们根据意思猜成语:) ①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狗急跳墙)②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
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 (狗头军师) ③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狗尾续貂) ④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狗仗人势) ⑤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⑥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鸡鸣狗盗) ⑦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偷鸡摸狗) ⑧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狗彘不若) 2.与“狗”有关的俗语: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②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③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④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⑤咬人狗儿不露齿: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 ⑥打狗还得看主人:对人惩罚或者报复前要考虑到上层人际关系,不可轻易动手,以免造成不利的后果 3.与“狗”有关的歇后语:①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②夹尾狗打屁: ——狗屁不通③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④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⑤哈巴狗坐轿: ——不识抬举4.与狗有关的谚语:①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不要嫌贫爱富) ②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做事不能亏理) ③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人倒霉受欺负) ④牛眼看人高,不要歧视他人) 5.与“狗”有关的修辞:①他就是的一条狗 ——比喻用来骂人) ②你这个狗崽子,不要乱咬人! ——拟物用来骂人) ③你像天上的乌鸦在飞,我像地上的毛狗在追 ——谐语男女谈恋爱) ④落水狗不打,它起来还会咬人的 ——借代表达哲理) ⑤狗这种东西,遇肉吃肉,遇屎吃屎 ——谐音双关遇屎:御史) 6.关于“狗”的寓言:越人遇狗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为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元邓牧《伯牙琴》)【人言:像人一样说话 若:你 中分:平分 食以粱肉:即“以粱肉食”,粱肉,精美的肉;食,喂养 盛礼:盛情的礼待 益:更加 倨:傲慢 啖:吃 或:有人 嗤:讥笑 尔饮食之:“饮食”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你给他吃饱喝足”。
奚以狗为:还要养狗干什么?“奚以…为”是固定句式,解释为“要…干什么” 悟:醒悟因为:于是给 走:逃跑去:离开 家人:像家里的人一样 几何:哪里 寓意①狗:讥讽那些巧言善骗、贪得无厌、凶狠残忍的邪恶小人 ②寓意:对于恶人和恶势力,不要姑息纵容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难免自取其祸的此所谓养虎为患是也 7.关于狗的诗句:①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唐杜甫《新婚别》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③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陶渊明《归园田居》④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桥忽自归——南宋范成大 ⑤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唐杜甫《可叹》三、现当代的“狗文化”到了近代,西方文明强势西方爱狗精神也被许多人所接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养宠物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其中养狗当宠物的最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抵制吃狗肉的人,大多是养过宠物,或者接受过“狗是人类的朋友”这类教育的人的原因这一部分人,很难理解那些吃狗肉的人怎么那么残忍吃高贵的狗呢而那些吃狗肉的人,也很难理解,狗是我们千百年来一直饲养的家畜之一,我自己吃狗肉就跟吃鸡肉猪肉一样平常的事情,他们怎么来肆意干涉我的个人饮食自由。
狗之争的更深层次含义是东西方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一)西方关于“狗”的格言1.狗儿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慈爱,更温柔的世界——(美国)哈妮 2.狗是唯一爱你甚过你自己的生物——德国温鲁 3.领养狗,也许是人类唯一可以选择亲人的机会 ——莫德凯席格 4.当我与愈多的人打交道,我就愈喜欢狗——罗兰 5.狗是一生中最忠实的朋友,第一个迎接我,第一个保护我 ——拜伦 6.不曾养过狗的人,很难想像与狗一起生活是什么样子,养过狗的人,则无法想像没有狗的日子该怎么过——(美国)卡洛琳(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不乏对狗的赞美之情1.郭沫若《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 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2.巴金《小狗包弟》: “黄毛小狗,干干净净”、“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守在房门口等待我们”“不住地摇头摆尾。
描写表现了狗的特点: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喜欢和人类相处,依恋主人,讨人喜欢作者借一只叫“包弟”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揭示了文革将人性扭曲的现实,表现了作者敢于解剖自己、勇于自责自省的精神3.格日勒其木格黑鹤《黑焰》: “母獒在一个雪夜勇斗雪豹后离世,留下幼獒格桑格桑渐渐成长,努力地成为一头高原牧羊犬,却被酒醉的主人卖掉在拉萨格桑意外获得自由后,与生俱来的荒野气质和勇悍的扑咬,使它战胜了前来挑衅的所有的流浪狗 作者冷峻有力的文字中,克制着汹涌澎湃的感情,不动声色地讲述一头藏獒传奇经历的同时,自始至终,保持着对动物生命应有的尊重这种视角,来源于他多次对野生动物的实地观察和亲历见闻 (三)当代文学作品中,由“狗”引发的社会反思“狗”象征着忠诚、善良、勇敢一些当代作家通过构建“狗”的意象,让读者从狗身上看到人才有的美好情感以此肯定人与狗的和谐融洽 例如:1.彭见明《那山那人那狗》:“黄狗是父亲的好帮手”;在父子相互理解的过程中,“黄狗是旁观者与参与者” 2.王凤麟《野狼出没的山谷》:狗对老猎人忠心耿耿,即使误解和抛弃也忠情不改在主人遭受狼袭击时,以死相救 3.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序言:“当一个人已经不能在同类中寻找到友谊与关怀,而要把他的爱倾注到一条四足动物身上时,他一定是经历了一段难言的痛苦和正在苦熬着不能忍受的孤独。
4.韩志军《篱笆女人和狗》:着力表现了狗对女主人枣花的忠实 四、小结:本课对我们写作的启示:1.“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看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对狗的印象依次将重点知识整理在笔记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老师校正补充依次将重点知识整理在笔记中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梳理知识点,各抒己见抽学生翻译短文或解释文言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