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阳****
  • 文档编号:243826284
  • 上传时间:2022-0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记齐白石和他的画:白黑水墨敢用红 细细品之,老先生笔下的瓜果菜蔬、花鸟蝉蝶、虫虾鱼蟹无一不是水墨淋漓、生气勃勃落笔处忽而笔酣墨饱,力健有余;忽而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忽而泼墨挥洒,随心所欲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尤其是“红花墨叶”画法,用鲜艳的洋红点花朵,浓墨作花叶,如此红的花朵,配上不同墨色的叶子,对比鲜明,观之画面清新、格调高雅真是应了先生说过的那句话:“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如果将整套邮票摆在一起看的话,你会发现红色的运用真可谓石破天惊、酣畅淋漓因为文人水墨画基本要素是黑,黑色代表高贵与优雅运墨而五色具,墨的浓淡疏密等即是绘画的颜色要素文人作画是反对用色的,而且特别反对用红色,认为红色俗气,不入流在他们看来,雅怎可与俗搭配呢?换个角度来看,红色却是老百姓最喜爱的颜色,象征着喜庆吉祥、热烈奔放而齐白石画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可都是老百姓司空见惯的东西!画老百姓的东西怎么能不用老百姓喜爱的色彩呢?“雅”与“俗”难道真是水火不容吗?老子尚且说过大直若曲,大智若愚难道大雅就不能若俗吗?白石老人的画可贵之处就在于不避俗,都是些耳熟能详之俗物,却能从大俗之处画出大雅。

      这整套邮票的画作中,我最喜欢的是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经典画作还有一个典故在其中1952年的一天,著名作家老舍去拜访齐白石先生,他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先生作画蛙声十里”是听觉形象,绘画是视觉形象要用视觉形象引起读者的听觉感受,而且规定背景是“山泉”,确实是个难题但是,知识丰富、善于艺术创造的白石老人,经过几天精心构思,终于按照题意画出了一幅四尺长的立轴原来,他并没有画那些鼓腮噪鸣的青蛙,而是画的山涧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急流中夹着几个形象生动、富有生命力的蝌蚪,高处抹了几笔远山画面上的乱石、急流、蝌蚪、远山,水乳交融,画中有声,和谐有趣,使人隐隐如闻十里蛙声,传神而含蓄地表现出了画题的意境此可谓是用视觉来表现听觉同样的表现手法,我们来看两则宋代画坛轶事一则是《踏花归来马蹄香》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画题中的“踏花、马蹄”都是可以具体表现的事物,唯有一个“香”字极难表现这“香”是一种嗅觉,而绘画是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马蹄香”就很不容易了让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难突出那“香”味,用蝴蝶来烘托真是想法新颖。

      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吗?此可谓是用视觉来表现嗅觉另一则是《深山藏古寺》画面上只见崇山峻岭,山路蜿蜒,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僧人正在河边汲水,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僧人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此可谓是用“实”的视觉来表现“虚”的视觉以上三个典故虽年代人物各异,但对比看来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高明的画家都是相似的,而此种高明非“悟性”而不可得到任你再努力地学习或艰苦地创作,缺少了悟性也一样创作不出伟大的作品,当然此言不是说努力学习和艰苦创作不重要如果说努力学习和艰苦创作是画家的四肢的话,那悟性就是画家的大脑,说谁重要谁不重要这本身就是一个假命题爱迪生有一句名言“成功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以此表现艰苦努力的重要性但相信大多数人都不甚了解的是,爱迪生的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但很多时候这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前后两个半句综合起来,我们就能明白悟性在创作中的重要性了那悟性从什么地方来呢?只能从生活中来!齐白石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和他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是分不开的,按现在的话就是“接地气儿”。

      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白菜》一画上题道:“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这样的提问,正反映了他平民化的心态,这种心态,使他的作品有了一股清新的生活气息,这便与传统的文人作品有了本质的区别也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白菜鸣不平,更是对普通劳动者的歌颂和赞扬,我想这也许就是普通画家和伟大画家之间的区别吧!从齐白石为白菜鸣不平,我们或许可以得到启发悟性其实就从我们天天遇到、但极少关注的东西中来,或曰从生活本身中来——但前提是你在好好生活生活是什么?生活是窗外扰你心烦的那串鞭炮;生活是久等而终上钩的那条小鱼;生活是你为后来者伸手挡住电梯门时的那抹微笑;生活是白发老者把玩瓷器时睿智深邃的关注目光……明代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格竹子的经典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致力于“格物致知”的他并没有去“格”什么经典书籍,而“格”自己身边普普通通的竹子这和齐白石的为白菜鸣不平难道不是一脉相通的吗?我们欣赏齐白石大师的画,会发现他的精品画作几乎都是在花甲之后,才陆续见诸于世人的,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他的“衰年变法” 第 4 页 共 4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