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英法信》教师版.doc
4页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2.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新课导入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珐琅(fà láng) 脂(zhī)粉 惊骇(hài) 箱箧(qiè) 野蛮(mán)瞥(piē)见 晨曦(xī) 眼花缭(liáo)乱 朱鹭(lù)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3.了解作者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4.了解背景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还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后与清政府签订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俄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又一次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5.整体感知A 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交流点拨】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与讽刺B 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总评:“世界奇迹”;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具体讲园中之物;③耗费了巨大劳动;④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随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C 就是这样一个“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却被毁于一旦雨果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 【交流点拨】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了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D请找出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语句说说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慨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文本探究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交流点拨】“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提“巴特农神庙”?) 【交流点拨】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交流点拨】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
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义正言辞,批判力强4.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点拨】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拓展延伸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交流点拨】本题让学生用书信的形式,抒写读后感阅读就是与作者对话,这次对话则是与大师的对话采用书信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心灵飞升起来,与大师处于平等地位,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大师的心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你对雨果的观点如何评价?你对雨果产生了什么感情?——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雨果的评价对坚定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世界奇迹 “赞誉” 破烂 惊人杰作 讽刺、谴责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人民 ◆教学反思◆自我检测圆明园残简一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诵之吟之,如痴如醉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带断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像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有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二这儿叫“大水法”,那是老佛爷给它的称呼西洋人叫“喷泉”,一个很文明的名词大水法,圆明园最壮观的喷泉那只威风凛凛的大铜狮,头顶喷出7层水帘;菊花形椭圆喷池中心的梅花鹿,鹿角喷水8柱;两侧10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左右那两座13层的方形喷水塔,塔顶与四周88根喷管交织成网。
若喷泉全部开放,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当年,老佛爷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个奇景英国那个“文明”的使臣马戛尔尼,也在这儿瞻仰过大水法奇观他觉得这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这大水法应该搬到英吉利去叫大喷泉,如同将香港掳掠到米字旗下,那美丽的海湾就取了那位女皇亚历山德丽娜的名字,叫做维多利亚湾于是英吉利开来坚船利炮就这样做了英法联军闯入这宫廷禁地,将珍宝财物抢掠一空,焚火三天,烟尘蔽日万园之园,顷刻化为劫灰如今的大水法,孤寂在一片苇丛之中如今的大水法,那石龛式门洞如同一颗不屈的头颅,如同一副不倒的铮铮铁骨,昂然屹立在翠绿的苇丛它不会流泪了,喷泉早已干涸;它不会声如山洪了,它已喉干嗓哑我百年蒙屈的大水法哟,我撕肝裂胆的大水法!三不知道应该怎样称呼你,一米见方的一尊大石雕当年你应该嵌砌在那册简牍的哪一个部位?无论你嵌砌在哪一个章节,无论你组合在哪一个句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你都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完美我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过你,我在天坛祈年殿外见过你,还有华表,还有金水桥你的学名——叫汉白玉汉白玉,白如雪,洁如玉,一个多么圣洁的名字一见到你,我就在心里呼喊,你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汉子。
你裂身为二,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躺在大地母亲的怀里,你仰面朝天,经受着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洗刷,仍然棱角分明你孤身自守,展示着百年前的愤怒有小草与你为伴,绿茵衬托出你威武不屈的英姿牵牛花爬进你撕裂的伤口,你就有了生命你是一种精神,你是历史的铁证,你是中华儿女不屈的身子骨我摄下你的身影,我把你珍藏在我的画册里,我把你嵌砌在我这篇简牍里,你是最美的一个标点、一个句子我白如雪洁如玉的汉白玉哟,我宁为玉碎的汉白玉!1.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中点的词语1)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读:在这里有品味、研究的意思(2)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简毁珠散:这里运用了借喻,指圆明园被焚毁2.选文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试简要概括第一部分总的介绍圆明园的美丽,却被英法联军焚毁;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大水法”这一景观;第三部分具体写汉白玉的精神3.选文第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文中用圆明园的“原本”的样子和现在的残骸进行比较,以此来突出英法侵略者的卑劣行径4.文中引用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有什么意义?引用雨果的评价更能体现出圆明园是一个浓缩了人类文明精华的奇迹。
5.找出描写英国使臣的内心活动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目的他觉得这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这里刻画了英国使臣马戛尔尼阴暗丑陋的内心世界,他的骄横,他的强盗逻辑,他的贪婪卑劣的心理都很具有代表性文章通过对此人的描写,来揭露西方列强的本质,使人窥见了历史的悲剧皆源于罪恶的心理 6.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你裂身为二,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赞美汉白玉宁愿粉身碎骨,也不苟且偷生实则赞颂中国人的气节7.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象征意义?圆明园虽然被焚毁了,但她的精神不死她象征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气节,威武顽强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