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编]介绍湖心亭与作者.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845711
  • 上传时间:2017-05-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介绍湖心亭与作者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三、整体把握课文崇祯(ch óng zhēn) 毳(cu ì)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铺毡(zh ān) 喃喃(nán) 更( gēng)定 更(g èng)有此人 强(qiǎng)饮2、自读课文质疑问难疏通文句,可同桌间讨论交流,然后圈画出还不解的文句,进行质疑问难同学们对课文的字句还有不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3、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知识存储)(1)一字多义:①余拿一小舟:撑,划; 上下一白:全白②是日更定:是,这; 是金陵人:是,判断动词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焉得更有此人:更,还2)词类活用: 客此: 客,客居,名词作动词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师评价学生诵读情况读古文要正确流畅,还要有韵味5、请一同学用现代汉语讲述本文主要内容四、品读赏析1、提问: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个字概括呢?(“痴”)2、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痴”追问:“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听觉)“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旷、肃杀、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突出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去湖心亭赏雪只他一个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为什么不拉舟子一块看呢?这样也好有个伴,不会独自一人他认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观念。

      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3、寻找“痴似相公者”1)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有,湖心亭上比他早来的两个金陵人懂2)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找出来 ①老师发现一处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写“问其姓氏”,可后面却是“是金陵人,客此”,这答非所问呀,作者写错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这个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而突出“金陵”这个籍贯,因为我们知道“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 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 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②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

      3)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①惊喜、愉悦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 强饮三大白) 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②惆怅、感伤 知己难觅,难求为此古人曾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怅!4、品美景(1)在“崇祯十二月”“大雪三日后 ”的“更定”时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真正的 “痴迷人”,那么,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们的“痴”吗?(值得)(2)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读一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讨论: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师小结: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独、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学生再朗读体味)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4)“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不,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之谓白描)补充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展示图画)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诵读“白描”的解释。

      帮助学生理解5)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们可曾听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 “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抹”更见风韵6)迁移训练,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如: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白描)评述: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 28 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④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白描评述: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

      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⑤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周密《观潮》)五、巩固与拓展1、背诵课文2、比较本文与《江雪》一文的异同?(从写法、表达感情两方面) ——前者属白描,西湖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属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前者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后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 3、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校园的清晨》,可写人,可绘景,可叙事 板书:作者 超凡脱俗 清高孤傲(清高自赏) 淡淡愁绪 思恋故国白描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