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尤金·奥尼尔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docx
14页浅谈尤金·奥尼尔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 刘佳宇【Summary】 尤金 · 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大师,开启了美国戏剧历史的新纪元,创作极广,作品颇丰,广泛涉及社会、人生、人性、心理世界等各个领域,使用的艺术手法极为丰富,从现实主义到表现主义到象征主义,很难用一个单一的名词概括他生命力蓬勃的创作生涯,他的戏剧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禺所生活的现代中国社会正值新旧交替、中西碰撞的思想大动荡、大整合时期,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很容易被奥尼尔吸引并对其进行借鉴吸收本文将从悲剧观念、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这几个方面浅谈奥尼尔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同时本文也注意到曹禺对奥尼尔的借鉴并非照搬照抄,而是基于本土化的成功创造性运用Key】 奥尼尔;曹禺;影响;本土化I206 A 2096-8264(2021)23-0039-04一、导论戏剧又称话剧或现代戏剧,是来源于西方的舶来品,在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因此中国剧作家很容易受到外国剧作家的影响尽管现代话剧的起步并不晚,而且在初期探索阶段也确实收获不少,但客观来说,话剧艺术长久以来并没有在中国受众群体中产生可以媲美诗歌、小说的影响,似乎不如诗文小说的接受度高。
这种局面直到曹禺剧作问世才得以改变尤金 · 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以悲剧见长,悲剧数量极多,毕生所著的50部戏剧里只有一部喜剧,其余无一例外都是悲剧在毕生的创作历程中,他一直都广泛从古往今来各种文艺思潮中汲取营养,广泛学习各家流派并付诸戏剧创作的实践因此很难将他的创作划入某一风格或流派直到奥尼尔的出现,美国才具有了可以屹立于世界话剧之林水平的严肃戏剧,美国戏剧才进入成熟的时代,因而奥尼尔被看作美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由沈雁冰译介进入中国文化界,影响了一大批现代作家,其中就包括曹禺曹禺(1910—1997)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幼年失恃,父亲又是刻板严肃的封建家主,家庭生活相当郁闷曹禺从小热爱戏剧,并在以后的求学生涯里广泛阅读了西方戏剧著作对曹禺产生影响的西方作家连起来几乎可以算得上一部西方戏剧史:上至古希腊悲剧、中世纪莎士比亚戏剧,下至现代剧作家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等虽然曹禺一生创作作品的数量比起那些著作等身的作家而言确实不多,但每一部戏剧都意义深刻、影响深远,四部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现代文学史上举重若轻,每一部拿出来都是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
曹禺成就了现代中国话剧,也把自己的精神气质熔铸进了作品里二、奥尼尔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一)悲剧观念1.“天问”: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念的继承“在悲剧观形成的过程中,曹禺与奥尼尔都曾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他们的代表剧作中弥漫着浓厚的古希腊悲剧的精神气息其中命运观念的继承表现得淋漓尽致奥尼尔很重视对戏剧传统的继承,古希腊命运悲剧的母题在他身上得以延续他认为宇宙间有一双无形大手,冥冥之中操纵着人的命运,把人推向成功或失败独幕剧《东航卡迪夫》中的主人公扬克,一直渴望着回到陆地,再也不要闻到海水的味道,但最终却偏偏死在海上《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与莱维妮亚以为可以控制自己的命运,但终究斗不过那“神秘的力量”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性是:只要人们有所追求,有所指望就会以失败而告终,或以死亡结束自己的生命似乎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故意与人作对,奥尼尔甚至把这种难以冠名的力量直接叫做‘生活’在曹禺的戏剧创作中,同样可以看见如同奥尼尔一样对个体命运的思考曹禺在《雷雨 · 序》中说自己说不清《雷雨》的创作动机是出于受神鬼的推动还是某种难以捉摸的类似命运的神秘力量也许有一个神秘的主宰来管辖整个故事,剧中人只有服从而已在曹禺的家庭戏剧创作中,我们时时都能感受到这种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它操纵着人物的命运,左右着人物的行为,使剧中的人物不得不按照它的旨意行动,使剧本的结局笼罩着一层命定的色彩。
如在《雷雨》中,剧中的人物都豁出命地与命运抗争,但奈何“过去及现在”,命运的遗传与既定的环境早就决定了个人的结局,命运无法更改2.“人问”:关注现实奥尼尔认为悲剧应该立足于生活,描写生活但又需有所超越以便更深刻地了解生活他认为人应该认识到自身背后的东西在奥尼尔看来,美国社会的清教性格缺乏精神价值,物欲横流,精神贫瘠而空虚,所以在他的戏剧中对美国的物质主义进行了深广的批判如《毛猿》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工人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无立锥之地的心酸处境,是作者对高度物质化的美国社会的控诉与声讨由于极其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和长久以来儒家本位的“文以载道”实用主义“为人生”的思想,加上受到以奥尼尔为代表的西方有现实主义思想的剧作家的影响,曹禺也对社会现实予以了充分关注曹禺曾说自己是很熟悉作品里的人与事的,所写的不过就是生活中经历的那些人,记录他们的所见所想所闻曹禺不满足于中国传统戏曲虚假的“大团圆”式結局,不认为戏剧只是生活理想化的再现,而应反映社会现实,揭露芸芸众生相《雷雨》讲述了近代中国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溃的悲剧故事,《日出》展示了受中国都市中上层与下层社会的横剖面二)主题1.不和谐的家庭奥尼尔所处的美国社会充斥着迷惘、颓废的情绪,“青年一代的观念、态度、信仰方面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在他们眼中家庭藏污纳垢般滋漫着旧传统,是批评和揭露的对象。
而奥尼尔自己恰恰有一段沉痛的童年记忆,不和谐的家庭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在时代和个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奥尼尔的家庭剧数量颇多,而且往往是不和谐的家庭悲剧,“唯一的一部喜剧是《啊,荒野》这部明朗、乐观、充满了家庭温暖的喜剧,被他称为是‘对不曾有过的少年生活的憧憬’《天边外》是一部全方面展示家庭关系失和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中夫妻之间互相漠视,互相敌对甚至背叛谋杀;《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奥尼尔基于自己的家庭而创作的具有自传性的剧本曹禺对奥尼尔家庭主题的借鉴同样也有时代与个人双重因素时值“五四”启蒙思潮,提倡自由民主,对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提出挑战,封建家庭体系开始动摇,不再坚如磐石,许多潜在的问题相继破冰而出对传统家庭的审视与批判,“出走”主题日渐走俏都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巧的是,曹禺同样也有着压抑痛苦的家庭生活,他曾坦言《雷雨》里的那个冷漠无趣的封建家长周朴园就是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创作的《雷雨》里一共就出现了两个家庭,这两个家庭还都是不和谐的周家是近代中国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宛如狭笼,在这里,人的生机与欲望被压抑,一切合乎人性的要求都被封建礼教扼杀了而鲁贵与侍萍组建的下层人民的小家庭也毫无温暖可言,更多是丈夫对妻子的颐指气使,互相敌对。
2.两性冲突劳逊认为:奥尼尔总是在两性之间展开故事情节,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冲突和对立酿成了惨淡的悲剧故事两性之间往往是冲突、对立的关系,剧中的人物正是在这种两性冲突中才得以确立性格逻辑,实现自身的存在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的年轻美丽的爱碧憎恶老态龙钟的农庄主,因为图他的遗产而嫁给他在爱碧以后母的身份入住农庄后,与老头年轻俊朗的儿子伊本互相吸引,两人相爱并且有了孩子此时醉心于爱情的爱碧改变了继承遗产的初衷,但伊本认为爱碧接近他只是为了利用他得到农庄而已疯狂的爱碧亲手杀死他们刚出世不久的孩子以向伊本澄清自己的心意两性的冲突贯穿了整个剧本并推动情节深入发展曹禺《雷雨》中的繁漪几乎与每一个异性之间都有冲突繁漪并不爱自己的丈夫周朴园,认为他根本不是温柔宽厚可以托付的丈夫,而仅仅是周冲的父亲,她对这个闷杀了自己活力与生机的封建家长满是仇视与愤恨她曾认为周萍是生命里的一束光,在黑暗逼仄的家的囚笼里带来希望,但周萍在引诱她占有她之后却抛弃了她,让她“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她很爱儿子周冲,愿意为了周冲不在父亲面前为难而喝药,但周冲的存在对她而言又是一种提醒,提醒她周冲是周朴园的儿子,她是周朴园的妻子,这是她想摆脱而不得的身份。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曹禺创作日臻成熟,在学习借鉴西方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后期受奥尼尔的影响逐步减少,渐渐跳出了窠臼三)情节奥尼尔的剧作明显受到古希腊戏剧观念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影响,大量出现恋母、仇父和乱伦等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情节,而这些情节甚至还集中出现在一个剧本中,如《榆树下的欲望》,这样一来就带有明显“佳构剧”的特征除了这种异常情节之外,还承袭了两个男人与一个女子相爱而走向毁灭的叙事结构如《天边外》而曹禺的剧作中也常常出现类似的情节,不难窥得其中的继承关系《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有着恋母情结,爱碧察觉到了这点并且以此成功引诱了伊本,对于伊本而言爱碧既像是爱人又像是母亲可能与恋母情结有关,伊本同时又非常仇视自己的父亲,坚持认为是父亲抢了本该属于他母亲的田产伊本与爱碧本是继母与继子的关系,却衍生出了爱情,甚至还怀上了孩子,是彻彻底底的乱伦《雷雨》中周萍与繁漪的关系酷似伊本与爱碧周萍年幼时出身卑贱的生母被赶走,周家诓骗周萍说是母亲难产而死,不管怎样周萍从小是没有来自母亲的关爱的,而严厉冷漠的父亲不能弥补温暖母爱的缺失,只会将这份缺失无限放大成周萍潜在的恋母情结。
由此,周萍引诱了后母繁漪,使繁漪沦为“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凄惨境地同时《雷雨》与《天边外》的情节结构十分相似,都是二男一女的三角恋叙事模式:兄弟俩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孩四)坚强却悲惨的女性形象曹禺是很敬佩奥尼尔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才华的,他认为奥尼尔对人物的刻画精细又深刻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也都带着点奥尼尔式的热情与疯狂例如《日出》中的陈白露,她是受过教育的新式女子,渴望自主掌握命运,通过出走来摆脱封建婚姻的束缚,希望在狭小家庭以外的世界里找寻自由,却不想沉沦在了交际花的生活中,纸醉金迷,浑浑噩噩,最终落了个自杀的下场,慘淡收尾这些女性形象中,母亲形象更为引人注目波伏娃认为女性是在后天社会中被迫形成的,而不是天生就是被男人们所要求的一副仁爱敦厚的圣母面孔人类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形成以来,母性一直是‘他者’,必须‘根据本者男性选择的行为方式来定义自己’母亲的形象在父权社会里被审视、打量、臆测,男人理所当然地给母亲贴上“贤良淑德”的标签而在奥尼尔的戏剧中,母亲一反传统温柔敦厚的形象,而是以颠覆性的“坏母亲”形象呈现她们大都冷漠自私,个性阴鸷,充满欲望又追求个性与自由在男权的长久压抑下,爆发出一种冲破一切寻求新生的勇气。
在曹禺的剧作中,温柔贤惠的母亲被抛出神龛,取而代之的是高扬五四精神追求个性与解放的具有雷雨精神的母亲形象繁漪简直是克里斯蒂和爱碧的结合体繁漪为了摆脱狭笼般能闷死人家庭的生活,不惜冒着乱伦的风险寻求她生命中的爱情之光,甚至最后葬送了儿子的性命,自己也疯疯癫癫的,光景惨淡五)表现手法表现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一股支流,强调描写人物的主观心灵世界,挖掘人性,揭露人的本质,一反传统现实主义,用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异化了的现实世界奥尼尔时值现代主义思潮风行之际,受到其不小的影响并创作了表现主义戏剧《毛猿》《琼斯皇》而曹禺对奥尼尔表现手法的借鉴集中表现为对表现主义手法的借鉴1.象征奥尼尔的戏剧中有十分丰富的意象群戏剧评论家彼格斯比认为,可以把奥尼尔的悲剧里的主导意象概括为:牢笼和陷阱在奥尼尔的剧作中,现实生活如同一网牢笼,而本该是合情合理的顺乎人性的理想与追求却如同陷阱,人被囚禁其中不得出,得不到幸福,个性被闷杀,任何追求幸福美好的行为最终会被命运反扑,带来更深切的痛苦与毁灭《琼斯皇》中琼斯被困在黑森林中不得出,这里的黑森林既是牢笼又是陷阱,琼斯越是渴望走出森林,道路越是狭窄,灯光越是昏暗,走得衣不蔽体筋疲力尽却落了个回到原点被人击毙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