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比语言学讲义.doc

224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67286164
  • 上传时间:2024-03-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68.02KB
  • / 2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阅读材料陆俭明 沈阳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石毓智 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石毓智 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0屈承熹着 纪宗仁协着 汉语认知功能语法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张伯江 方梅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 郭 锐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2马庆株 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2语义语法范畴问题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范晓 张豫峰 语法理论纲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沉家煊 不对称和标记论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10.徐通锵 语言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参 考 文 献人学良 1980 汉英比较语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潘文国 1997 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连淑能 1993 英汉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安德 2003 英汉词语文化对比 湖北教育出版社彭宣维 2000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解海江 张黎平 2004 汉英语颜色词对比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王逢鑫 2001 英汉比较语义学 外文出版社王福祥 1992 对比语言学论文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杨自俭 李瑞华 1990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0. 何善芬 2002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1. 柳英绿 1999 朝汉语语法对比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2 韩汉翻译基础 延边大学出版社12 崔 建 2002 韩汉范畴表达对比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对 比 语 言 学绪 论第一节 语言的定义在这门课里,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语言对比研究的一般理论和方法问题。

      我们大家一起先看一下比较古老的问题,也就是什么是语言的问题对语言的定义研究得比较透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潘文国教授在《语言的定义》(戴昭铭、陆镜光主编《语言学问题集刊》第一期,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这篇文章里盘问郭先生搜集了自洪堡特以来一百六十余年间中外学者关于语言的六十八种定义,发现对于“什么什么是语言”问题的歧义之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其中我们熟悉的是A、从功能角度、从工具角度、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给语言下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语言与个人自身的角度给语言下定义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从语言自身的角度给语言下定义说:“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给语言下定义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等等如果把几十种语言的定义进行比较其中的很多观点是针锋相对的,是互相对立的例如:语言是本能还是非本能?乔姆斯基等人强调语言是人的本能,强调语言能力的先天性,而萨皮尔则认为语言不是本能,是人类后天习得的而非先天就有的能力语言是工具还是方式?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语言是工具,后来斯大林等引用他的观点,对中国语言学界影响极大而萨皮尔、马林诺斯基、叶似柏森、克洛克洪等认为“每一种语言都不仅仅是交流信心和观点的手段,都不仅仅是表达感情、泻发情绪、或者指令别人做事的工具。

      每种语言其实都是一种观察世界以及解释经验的特殊方式,在每种不同的语言里所包含的其实是一套对世界和对人生的无意识的解释”所以这些人认为语言不是工具,而是方式语言是不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品克(生成语法学家)强调语言不是文化的产物,这显然是为了便于将语言提炼出来进行“纯净”的研究;而惠特尼认为语言是获得的能力,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是不是自足系统?索绪尔认为是而功能学派认为不是语言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索绪尔要共时研究,实际上把语言当作静态的系统洪堡特等索绪尔以前的人和转换生成语法学派把语言看作是动态的那么语言到底用静态的方法去研究,还是用动态的方法去研究? 这种种语言观把人看得眼花缭乱,这大概是很少有人去进行认真梳理的缘故我们经过认真的梳理和比较,认为从本质的方面看,所有这些不同的语言的定义都可以概括为下面的四种语言观之一,即,自足系统观、交际工具观、天赋能力观、文化语言观(即把语言看作是一种文化或一种民族的世界观,也叫语言世界观)这四个语言观的代表人物是:索绪尔、斯大林、乔姆斯基、洪堡特等从宏观的视角看,我们还把这四种观点与地球进化所经历的三个世界和人类所从事研究的三大学科门类相联系人类迄今为止所从事的所有学科研究都可以归纳进三个大门类: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包括研究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人文科学(指研究有关人自身的科学,其研究包括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如研究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

      这个分类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它们分别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不但从“共时”的角度看是如此,从“历时”的角度去看也是如此这三个学科门类研究的其实是前后相承的三个“世界”天地之始,宇宙初辟,一直到第一种动物诞生之前,这个只有矿物和植物的相对静止的世界,就是自然世界;动物的出现带来了由自由活动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有了群体就必然有关系需要协调,有信息需要交流,这时就出现了第二个世界--社会世界;动物进化到人,出现了人类世界,其与第二个世界的区别在于人类有语言和思想所有的学科都可以归纳进这三大门类里,当然学科间可能有交叉,有的还可能兼属于三个门类,但不管怎样,它首先有个基本的归属,而这个基本归属必然是多研究对象的本质所在给语言定性的关键在于,是关注语言的自然属性呢,还是社会属性呢,还是人类本身的属性?这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在语言定义上各种分歧产生的根源语言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还有人文属性,因而着眼于哪个属性就成为各种语言观的分野所在自足系统观着眼于语言的自然属性,因而在语言最具有自然属性的部门如语音学方面做得最好,对结构性较强的语法特别是形态学方面也颇有建树,而对“系统性”不那么强的词汇、语义、语用功能、语境因素等方面的成就就比较有限;交际工具观着眼于语言的社会属性,因而在语言的交际功能、语用功能、语境因素等领域研究做得最出色,语音研究也因为交际派提出的音位学而变得更富实用。

      但因为对语言的结构本体不关注不够而往往被前者“边缘化”;天赋能力观呢文化语言观(语言世界观)都着眼于语言的人类属性,都是第三世界的产物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重视的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因而坚决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语言,认为这才是使语言研究科学化的唯一途径;后者重视的是人类的文化属性,坚持语言属于人文科学,必须用人文科学的方法方法,亦即联系民族的历史、文化等因素去研究语言这两派的代表人物是,前者是乔姆斯基,后者是洪堡特乔米姆斯基主张“精神研究的自然主义方法”,也就是把人的精神产物语言要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而洪堡特则主张“语言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语言”,所以主张“我们如果不以民族精神力量为出发点,就根本无法彻底解答那些富有内在生命力的语言构造的有关问题,以及语言的最重大差别由何产生的问题”语言研究也好,对比语言学也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样一个基础的哲学问题,我们必须在诸多的语言观中,或者至少砸这四大语言观中作出选择只有确定了语言观,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语言研究或者对比研究的大厦在这四种语言观中,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语言研究的主力派选择的是“自足系统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乔姆斯基声称语法思想和理论的诞生结束了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说一统天下的局面,整个语言研究发生了极大的变革,语言学领域呈现了向多元、纵深发展的研究态势,逐渐形成了形式、认知、功能三大学派三足鼎立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出众多的分支学派。

      功能学派和形式学派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而又呈现对立的两大学派接着认知学派又异军突起给语法研究带来的新的活气现在有些人把认知语言学放在功能语言学里,也有人把功能语言学放在认知语言学里也有人把它们当成各自独立的语言学不过这两个语言学都通过语言外部去寻找语言发展的规律,在这一点上是统一的但它们语言观和研究的特点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功能语言学强调的是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结构是为完成传递信息、为满足交际需要而形成的,也就是向自然界中的各种各类的生物都是为了生存、为了适合环境而进化成现在的形态一样功能语言学所说的功能指的就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所以功能语言学通过下面的三个方面去研究语言一是通过语言赖以生存的环境社会或者就是通过语言的作用(功能)去研究语言,也就是研究语言结构何以是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这些都是通过它们要完成的交际功能去研究;二是通过历时过程研究语言这里主要研究的是语法化通过语法化的研究揭示语法形式形成的规律,也就是研究语法形式是如何发展演变的;三是通过认知角度研究语言这第三个部分跟认知语言学基本一致功能主义致力于澄清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最终还要解释语言功能是如何决定语言结构的。

      认知语言学是,把语言结构看成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概念结构的映照沈家煊在《句法的象似性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1期)中说:“语言的相似性是相对任意性而言,它是指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我们要谈的象似性主要是指语言的结构,特别是句法结构甚至规则是非任意的,是有理可据的,也就是说,句法结构跟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这里所说的’经验‘按照Langacker(1987)的观点,一般指人对客观世界的知觉和认识,或人的头脑反映客观世界而形成的各种概念和概念结构因此通俗点讲,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就是语言结构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体现概念结构所以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通过人们的思维、心理角度去研究语言结构的形成原因现在可以说形式派和功能派是两大观点对立的学派,其中形式派在西方语言学界势头更大,但在国内,由于汉语自身特征的缘故,至今仍占据主流地位的是结构主义,可以称作后结构主义因为我们中国发展了结构主义的研究路子,跟美国的描写派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共时研究中形成了两条主要的道路一条是转换生成的道路,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英语,也涉及其他印欧语或非印欧语,其研究主要是在美国展开的。

      一条是后结构主义的道路,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汉语,其研究主要是在中国展开的这两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所以这两种研究道路、也就是这两种研究方式提出的问题特别具有代表性,也可能将会决定世界语言研究的走向或命运曾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结构主义大师霍凯特发表过一篇具有重要影响的论文,提出了语法分析一般可以采用三种理论模式;一个是IA模式,也就是项目与配列模式;一个是WP模式,也就是词与词形变化模式;第三个是IP模式,也就是项目与变化模式项目与配列模式主要是以语素作为形态分析的基本单位,包括词根、词缀等,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分析一个单位容易分成一个个语素,一个语素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的语言比如土耳其语、韩国语等这种类型语言的语素一般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宾格只表示宾格、属格只表示属格等WP(词与词形变化模式)以词作为形态分析的基本单位,这种语言的词整体作为一个单位,组成这个整体的语素不能离开这个整体,否则其语言单位不能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是不成立,而且一个语素不是表示一种意义,而是表示多种意义比如俄语中的“书”这个词,其基本形式是keniga,其宾格形式kenigu,其中语素u不能离开这个整体,如果把宾格标记u拿下去,那么这个词就站不住。

      而且这个u既表示宾格又表示阴性两个语法意义所以这个模式适合分析象俄语这种各种语法意义融合在一个形式中的语言IP模式(项目与变化模式),其特点是在形态分析中采用了“变化过程”这个概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