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ppt
59页•Section 1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Basic Condition of Oil and Gas Pools Generation) •Section 2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的再分布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 and Breakage of Oil & Gas pools)•Section 3油气聚集与成藏油气聚集与成藏(Accumulation and Formation Pools of Oil and Gas)圈闭在地下捕获了油气就成为油气藏我圈闭在地下捕获了油气就成为油气藏我们可以把圈闭比作一个们可以把圈闭比作一个" "盒子盒子" "这个盒子这个盒子如果是空的,我们对圈闭的勘探就是徒劳如果是空的,我们对圈闭的勘探就是徒劳无益的!无益的! 这个盒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捕集油气?它这个盒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捕集油气?它是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捕获油气的?是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捕获油气的?一旦其中充满油气,它会被破坏吗?这个一旦其中充满油气,它会被破坏吗?这个盒子破坏了,我们还能指望在附近找到其盒子破坏了,我们还能指望在附近找到其残余的油气吗?残余的油气吗?本章主要回答这些问题!本章主要回答这些问题! Section 1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本条件应包括: 充足的油气源充足的油气源; ; 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 ; 良好的运移通道良好的运移通道; ; 有效的储集层有效的储集层; ;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 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
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一一 . .充足的烃源条件充足的烃源条件世界世界12个大含油气盆地个大含油气盆地61个特大油气田的情况简表个特大油气田的情况简表 v 大盆地形成大油气田,大盆地形成大油气田,具有体积巨大的生油岩体具有体积巨大的生油岩体济阳凹陷下第三系生油中心与油气富集关系(东营凹陷部分)济阳凹陷下第三系生油中心与油气富集关系(东营凹陷部分)1—地层剥蚀线,2—生烃强度等值线,3—油田v 生油中心控制着油气分布生油中心控制着油气分布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松辽盆地下白垩统生油中心与油气富生油中心与油气富集关系图集关系图1—生烃强度等值线, 2—地温梯度等值线,3—油田,4—凹陷边界生油坳陷在盆地内的展布,归纳起来大致有以生油坳陷在盆地内的展布,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基本型式:下三种基本型式: 1.1.位于盆地中央地带,如松辽、西西伯利亚、位于盆地中央地带,如松辽、西西伯利亚、洛杉矶、锡尔特等盆地;洛杉矶、锡尔特等盆地; 2.2.偏于盆地一侧,如波斯湾、伏尔加偏于盆地一侧,如波斯湾、伏尔加- -乌拉尔、乌拉尔、阿尔伯达、山九昆等盆地;阿尔伯达、山九昆等盆地; 3.3.多生油凹陷,即统一的含油气盆地中存在若多生油凹陷,即统一的含油气盆地中存在若干个生油凹陷,如渤海湾盆地。
干个生油凹陷,如渤海湾盆地 生油凹陷在盆地内的位置,在盆地发展和演化中可生油凹陷在盆地内的位置,在盆地发展和演化中可以保持基本一致,亦可能发生某种程度甚至是较大以保持基本一致,亦可能发生某种程度甚至是较大范围的转移生油凹陷的面积大多与盆地的规模有范围的转移生油凹陷的面积大多与盆地的规模有密切关系密切关系一般大中型盆地的生油凹陷面积较大一般大中型盆地的生油凹陷面积较大生油凹陷内形成的生油岩体积,是不同层位成熟的生油凹陷内形成的生油岩体积,是不同层位成熟的生油岩体积的总和生油岩体积的总和 据克莱米(据克莱米(H.D.Klemme,,1997)的统计,世界)的统计,世界上共有上共有334个大油气田(最终可采储量达个大油气田(最终可采储量达68×106t以上以上的大油田的大油田222个,最终可采储量为个,最终可采储量为1011m3的大气田的大气田112个),分布于个),分布于60多个油气盆地中其中有多个油气盆地中其中有16个盆个盆地含有地含有5个以上的大油气田,这个以上的大油气田,这16个盆地的大油气田总个盆地的大油气田总数为数为249个,占所有大油气田总数的个,占所有大油气田总数的71.5%;储量则;储量则可达可达90%以上。
其中部分油气盆地的面积、体积沉积以上其中部分油气盆地的面积、体积沉积速率和大油气田数的分布,如表速率和大油气田数的分布,如表 所示 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本条件应包括: 充足的油气源充足的油气源; ; 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 ; 良好的运移通道良好的运移通道; ; 有效的储集层有效的储集层; ;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 二、二、Enough migration drive of oil and gas 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 石油和天然气是流体,它们在地下会发生运移,石油和天然气是流体,它们在地下会发生运移,由原来生成它们的沉积物中运移到现在容纳它们的由原来生成它们的沉积物中运移到现在容纳它们的沉积物中。
首先油气自油源岩进入储集层,沉积物中首先油气自油源岩进入储集层,油气只油气只有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阻力并排替出孔隙水才能有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阻力并排替出孔隙水才能进入储集岩,然后进入圈闭进入储集岩,然后进入圈闭 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本条件应包括: 充足的油气源充足的油气源; ; 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 ; 良好的运移通道良好的运移通道; ; 有效的储集层有效的储集层; ;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 三、三、Favorable passage of migration 油气运移除了有足够的运移动力外,还得有油气运移除了有足够的运移动力外,还得有良好的运良好的运移通道。
移通道运移通道在传统上称为运移通道在传统上称为运载层运载层(carried beds),,更准确为运载系统更准确为运载系统(carried system) ,因为,因为除了除了渗透性地层外,还可以是不整合面、断层或断裂体渗透性地层外,还可以是不整合面、断层或断裂体系、古老的风化带、或刺穿的底辟构造系、古老的风化带、或刺穿的底辟构造渗透性储层是渗透性储层是最广泛最基本的二次运移通道,油气聚集也正是发生在最广泛最基本的二次运移通道,油气聚集也正是发生在其中在渗透性砂岩中以孔隙型通道为主,在致密碳酸其中在渗透性砂岩中以孔隙型通道为主,在致密碳酸盐岩中以裂缝型通道为主盐岩中以裂缝型通道为主 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本条件应包括: 充足的油气源充足的油气源; ; 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 ; 良好的运移通道良好的运移通道; ; 有效的储集层有效的储集层; ;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 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
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四、四、Effective reservoir 一个含油气盆地具有丰富的源岩和油气运一个含油气盆地具有丰富的源岩和油气运移历史,但最令人沮丧的是在适宜的地层位置移历史,但最令人沮丧的是在适宜的地层位置内缺乏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岩层,而孔隙性内缺乏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岩层,而孔隙性和渗透性是产出商业数量的石油或(和)天然和渗透性是产出商业数量的石油或(和)天然气必不可缺的条件任何具有这种功能的岩石气必不可缺的条件任何具有这种功能的岩石都可成为有效储集岩都可成为有效储集岩(reservoir rock) 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本条件应包括: 充足的油气源充足的油气源; ; 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 ; 良好的运移通道良好的运移通道; ; 有效的储集层有效的储集层; ;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 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
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五、五、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能及时运移到良好储集层中,同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能及时运移到良好储集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好,能保证运移至储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时盖层的质量好,能保证运移至储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 根据生储盖组合之间的沉积连续性可将其分为两大根据生储盖组合之间的沉积连续性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连续沉积的生、储、盖组合和被断层或不整合面类即连续沉积的生、储、盖组合和被断层或不整合面所分隔的不连续生、储、盖组合所分隔的不连续生、储、盖组合生储盖组合类型示意图生储盖组合类型示意图•据空间组合关系分为:据空间组合关系分为: 正常式、侧变式、顶生式、自生自储自盖式正常式、侧变式、顶生式、自生自储自盖式生油层与储集层成指状交叉组合形式时,油生油层与储集层成指状交叉组合形式时,油 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生油层中存在砂岩透镜体时,油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生油层中存在砂岩透镜体时,油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示意图美国怀俄州盐溪区白垩系弗朗提尔组砂美国怀俄州盐溪区白垩系弗朗提尔组砂---泥岩厚度比率图泥岩厚度比率图◆◆石油多产自砂岩石油多产自砂岩与页岩之比例为与页岩之比例为0.25的地区,而天的地区,而天然气却聚集于砂岩然气却聚集于砂岩分布较多的地区。
分布较多的地区美国俄克拉河马州东南部宾夕法尼亚美国俄克拉河马州东南部宾夕法尼亚 州系阿托卡组砂州系阿托卡组砂---泥岩厚度比率图泥岩厚度比率图◆◆石油聚集多石油聚集多沿近海岸带砂沿近海岸带砂-泥比率泥比率0.5~2.0的地区 表:表: 若干地区石油聚集的最佳砂岩百分率若干地区石油聚集的最佳砂岩百分率 盖层的质量和厚度是保证储集层具有良盖层的质量和厚度是保证储集层具有良好封闭性的基本条件好封闭性的基本条件盖层的质量主要取决盖层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孔隙直径大小和裂缝发育程度(或可塑性)于孔隙直径大小和裂缝发育程度(或可塑性)盖层封闭性能的好坏,可以用盖层和储层盖层封闭性能的好坏,可以用盖层和储层之间的排替压力来确定之间的排替压力来确定 The section of Gudao Oilfield2.The best thickness of source beds 一般来说,生油层的厚度大,生油的一般来说,生油层的厚度大,生油的潜量也大这里所指的生油层潜量也大这里所指的生油层最佳厚度最佳厚度是从是从生储盖组合这一角度,考虑单层连续沉积的生储盖组合这一角度,考虑单层连续沉积的生油层在多大的厚度范围内具有最高的排烃生油层在多大的厚度范围内具有最高的排烃效率。
效率 据真柄钦次(据真柄钦次(1978)对世界各油区泥岩中流体压)对世界各油区泥岩中流体压力在垂向上分布的分析,认为巨厚泥质生油层向储力在垂向上分布的分析,认为巨厚泥质生油层向储集层提供流体(包括油气),主要是由紧靠储集层集层提供流体(包括油气),主要是由紧靠储集层的的30m(100ft)左右的生油层,其余部分的效率很低左右的生油层,其余部分的效率很低根据这一研究得出,根据这一研究得出,单层厚度为单层厚度为30-50m的油层具有的油层具有最高的排烃效率随着连续厚度增大,排烃效率降最高的排烃效率随着连续厚度增大,排烃效率降低连续厚度大于低连续厚度大于200m以上,排烃效率明显降低以上,排烃效率明显降低 The simple table of qualitative estimation on source、、reservoir、、seal combination评评 价价组合特点组合特点 最最 好好 较较 好好 较较 差差组合型式组合型式 互层式互层式指状叉式指状叉式不整合型不整合型复合型式复合型式 上覆式上覆式下伏式下伏式侧变式侧变式断裂式断裂式储集体较大的透镜型储集体较大的透镜型 储集体较小的透镜型和距储集体较小的透镜型和距离较远的侧变式离较远的侧变式生油层总厚及单层生油层总厚及单层生油层的连续厚度生油层的连续厚度 总厚度大,单层连总厚度大,单层连续厚度在续厚度在30-50m30-50m左左右右总厚度较大,单层连总厚度较大,单层连续厚度在续厚度在50-200m50-200m左左右右生油层总厚度小,或总厚生油层总厚度小,或总厚度虽小但为连续巨厚的生度虽小但为连续巨厚的生油层油层砂岩百分率砂岩百分率20-60%20-60%地带与油源区的关地带与油源区的关系系 分布在油藏区内,分布在油藏区内,或紧靠油源区或紧靠油源区分布在油源区附近,分布在油源区附近,或不太远的地带或不太远的地带分布在油源区以外较远地分布在油源区以外较远地带带 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特别是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本条件应包括: 充足的油气源充足的油气源; ; 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足够的油气运移动力; ; 良好的运移通道良好的运移通道; ; 有效的储集层有效的储集层; ;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 六、六、Great effective trap 有效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
要形成巨大的油有效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要形成巨大的油气藏,必须有大容积的有效圈闭气藏,必须有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圈闭容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圈闭容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闭合面积闭合面积(close area)、、闭合高度闭合高度(close height)、储集层的有效厚度、储集层的有效厚度(effective thickness)和有效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effective porosity)等参数一个大容积的圈闭,通常具有较大的闭合面积,较厚的储一个大容积的圈闭,通常具有较大的闭合面积,较厚的储集层,较高的孔隙度,但闭合度的变化范围可能较大集层,较高的孔隙度,但闭合度的变化范围可能较大 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大容积的有效圈闭 ((1 1)圈闭形成时间)圈闭形成时间★★距油源区近,在油气运移路线上者,有效性高距油源区近,在油气运移路线上者,有效性高 ((2 2)圈闭所在位置)圈闭所在位置对大容积圈闭的勘探结果表明,并非所对大容积圈闭的勘探结果表明,并非所有这类圈闭都能有效地聚集油气有这类圈闭都能有效地聚集油气 对聚油条件不同的圈闭进行对比分对聚油条件不同的圈闭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一个有效圈闭应具有:析表明,一个有效圈闭应具有: 距油源区近;形成时间早;闭合度距油源区近;形成时间早;闭合度高和保存条件好。
高和保存条件好 Section 2 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的再分布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的再分布一、油气藏的破坏一、油气藏的破坏影响油藏保存的破坏作用 ((1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实例:实例:实例:实例:((2 2))岩浆活动岩浆活动 图:图: 辽河断陷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图辽河断陷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图1—馆陶期 Ng,2—东营期 Ed,3—沙一期 Es1, 4—沙尔期 Es 2,5—沙三期 Es3,6—沙四期 Es4, 7—剖面位置((3 3))水动力环境水动力环境((4 4)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二、油气藏的保存二、油气藏的保存各种破坏油藏的作用及其演变的结果(据Macgregor,1996) 次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 :原生油气原生油气藏破坏后新形成;在藏破坏后新形成;在非生油层系中非生油层系中原生油气藏原生油气藏原生油气藏原生油气藏: :油气由分散油气由分散到集中第一次聚集起来;到集中第一次聚集起来;在生油层系中在生油层系中 三、油气藏的三、油气藏的再形成再形成v油气藏再形成的模式油气藏再形成的模式 油气沿断裂运移形成次生油气藏的仓储层式模式 •单斜地层:单斜地层:倾倾斜方向变化,斜方向变化,油气重新分布。
油气重新分布实例:实例:实例: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