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幼儿入学准备期的家长工作探究.docx
7页大班幼儿入学准备期的家长工作探究 蒋亚娟摘 要:近年来,大班幼儿入学准备期的家长工作已引起诸多研究者的重视随着人们育儿观念的转变,很多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家长存在过分担忧或放任幼儿的教育现象,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分析大班幼儿入学准备期家长工作内容的准备,发现家长工作中存在过于注重知识衔接、与幼儿教师及幼儿缺乏交流等问题本研究旨在为此阶段的家长工作提出相应指导策略,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奠定基础Key:入学准备;大班幼儿;家长工作:G616 :A :1673-7164(2021)09-0097-02“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收获所需具备的各种品质或基础条件儿童走出幼儿园、跨入小学校门,是其成长中的一次重要的“生态转变”为使学前儿童能够尽快适应这一转变,家长应积极准备,帮助儿童顺利度过这一阶段良好的物质学习环境是高效学习的前提,因此家长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此外,家长要对孩子充满信心,不要过早给幼儿各种压力,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另外,家长还应该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准备,例如根据小学作息时间提前做出调整,让孩子自主自立地吃三餐、上厕所等,在学习习惯方面指导幼儿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等。
根据多方研究得知,在幼儿入学准备方面,家长工作还存在较多欠缺,这对幼儿完成幼小衔接的转换有一定影响,需引起足够重视 [1]一、入学准备期家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过于注重知识的衔接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在对待幼小衔接问题上,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一提到衔接,家长认为孩子应提前开展学拼音、认汉字、做数学题等一系列的活动家长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做好准备,才能减轻其入学以后的压力而调查显示,幼儿进入小学的种种不适现象,不仅仅是由于“智”的方面准备不足,更多的是健康状况、学习态度、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而造成的 [2]例如,家里的贝贝要上小学,这是目前家中头等大事贝贝大班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还未上完,家长就为其精心挑选学前班,迫不及待地就将贝贝送去了补习机构,并在家里给孩子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背诵古诗、学英文等任务但是贝贝自身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并不强,且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渐渐跟不上学前班老师的步伐,这让贝贝失去了学习兴趣家长看到这样的结局也很失落,又不得不将贝贝送回了原来的幼儿园大班继续学习家长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较多伤害。
不顾孩子自身的知识储备现状和学习能力、自作主张将其送入学前班,这既伤害幼儿也伤害亲子关系,家长过于追求“智”的教育观念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上小学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从而抵触家长为大班幼儿入学准备期所做的一切工作孩子知识的储备是一个递进的过程,需要逐渐积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是不可取的,家长应给孩子充足的消化时间二)在幼儿入学准备期与幼儿教师、幼儿之间缺乏交流有些家长对幼儿入学准备工作不够重视,平时较少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另外幼儿老师对幼儿的教育过程通常是单方面的,很少让孩子家长及时发表意见,长此以往,家长逐渐会失去参与孩子教育过程的积极性部分老师凭借教师权威,向家长灌输教育观念,致使家长有不同见解也不会主动与老师讨论还有部分家长由于自身不善言谈,很少主动与老师沟通,有时也不愿参加各种亲子活动,或去幼儿园走个形式这些沟通不充分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了解,失去了参与孩子成长的重要机会,为孩子和家长的直接沟通埋下隐患 [3]例如,欣欣性格活泼开朗,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天在幼儿园大班观察课上,老师让小朋友观察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欣欣在太阳下拿笔做着记号,并发现“影子的长度在不断变化”。
她将此发现与老师分享,老师对欣欣更加赞赏,欣欣信心十足放学以后,欣欣就迫不及待地给妈妈诉说白天的经历然而妈妈一直忙于家务,并未对欣欣做出回应次数多了,她渐渐地失去了“告诉”妈妈的兴趣妈妈还错误地以为欣欣是性格变得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其实多数时候,不是孩子不主动给家长分享自己的快乐与忧伤,而是家长忽略了孩子分享的瞬间,由此,孩子渐渐地也不再愿意去分享所以家长要及时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在“听”的同时最好做到目光接触,要让孩子明白父母非常愿意做他的倾听者家长应多与幼儿教师沟通,学习更多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三)对大班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部分家长对大班幼儿入学准备的认识不够全面,自身准备工作也较少许多家长已经逐渐增强了“幼小衔接”意识,自身也在为孩子入学准备做着不懈努力经调查发现,一些家长虽然对大班幼儿入学做了准备但仍比较片面: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健康发展,有些只注重知识储备,如果家长们能够整合这些工作,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二、大班幼儿入学准备期家长工作的指导策略(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提到:“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想要孩子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行,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就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采访时,有一家长说道:“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左右孩子的一生让孩子自由发展,该提醒时提醒,不扼杀他们的兴趣爱好,不给他们过多的压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值得家长学习在学习方面,家长应有良好阅读习惯,如果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经常看书,自然也会对书籍产生兴趣当今社会知识不断更新,不持续学习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会出现知识固化现象孩子好奇心較强,很容易感知到事物的变化,此时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家长要不断学习,才能够回答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行为习惯方面,家长自己要严格要求自身,为孩子做好表率孩子的作息习惯受家长的影响,不良作息时间不仅会影响孩子健康,也不利于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所以家长要注意培养自身早睡早起、按时吃饭、讲卫生等日常生活习惯社交方面,家长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家长还应具备坚韧的性格特征,遇到困难敢于面对,并能够善于引导孩子形成坚强的个性,不怕困难、敢于挑战 [4]二)在幼儿入学准备期,与幼儿教师、幼儿之间加强沟通家长应积极参加园内的各类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关于家园合作的经验交流活动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从个案分析到经验交流,从具体方法到心得体会,每一位家长都可以畅所欲言为保证幼儿园家长工作形态的丰富性,需要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真诚和微笑赢得家长的认可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迥异的个性因此,家长不要过早给孩子“贴标签”,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要总是拿自家孩子短处对比他家孩子长处盲目比较恰恰忽略了孩子之间的差异,影响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因此家长应充分意识到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或早或晚,家长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取长补短,引导孩子正确地发挥和运用自己的成长特点,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5]三)增强对入学准备工作的认识家长为幼儿入学准备期所做的工作至关重要就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其人际关系也变得逐渐复杂家长准备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质,让其收获更多的友谊,也会使孩子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教会孩子社会交往的规范与技巧,引导其正确表达和控制情绪,例如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家长应耐心教导,当孩子遭受挫折时,家长应给予一个拥抱,当孩子努力进取时家长的一句夸奖等。
家长要善于利用资源,促进家园联合,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体验学习生活的乐趣,感受幼儿园集体的温暖家长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应发挥榜样作用,樹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良好形象,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和人生态度此外,融洽的亲子关系也是幼儿成长所必需的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它能影响一个孩子初期的性格与社会交往能力,家长需要谨言慎行、以身示范,从而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6]Reference:[1] 王菠,王萍,康婧. 城市地区4.5-5.5岁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现状调查——以黑龙江省H市为例[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06(06):32-33.[2] 张园园,贺琼. 家长及幼儿园教师入学准备观念的调查研究[J]. 萍乡学院学报,2020,08(04):109.[3] 张雪薇. 家庭教育中幼儿入学准备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教育观察,2020,10(40):123.[4] 祝晓琴. 大班幼儿父母与教师的入学准备观念研究——以南昌市为例[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05):72-74.[5] 林媛.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 教育观察,2020,04(16):92.[6] 夏小英,温剑青. 家长参与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J]. 学前教育研究,2019(05):68-69.(荐稿人:姚娜,郑州科技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刘宇凡)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