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doc
21页以下标准仅供参考以下标准仅供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ProceduralProcedural regulationsregulations regardingregarding the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 qualityquality monitoringmonitoring ofof waterwater forfor agriculturalagricultural useuse1 1. .范围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量控制、数据处理与成果表达的基本要求1.2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2 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HZB 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179-1993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749-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GB 8170--1987 数字修约规则 GB 6920--1986 水质 pH 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 7466—1987 水质 总铬的测定 GB 7467--198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 7468--1987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75--1987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80--1987 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 GB 7482--1987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 GB 7483--1987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GB 7484--1987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 7485--1987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7486--1987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 总氰化物的测定 GB/T7487--1987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二部分 总氰化物的测定GB 7488--1987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 GB 7489--1987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0x-xx-xx200x-xx-xx 批准批准 200x-xx-xx200x-xx-xx 实施实施GB 7490--1987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蒸馏后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 7492--1987 水质 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 7493--1987 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 7494--1987 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T8538--1995 水质 砷的测定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 11890--1989 水质 苯系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 11891--1989 水质 凯氏氮的测定 GB 11893--1989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 11894--1989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 11895--1989 水质 苯丙(a)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 11896--1989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GB 11897--1989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GB 11898--1989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GB 11900--1989 水质 痕量砷的测定 硼氰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 11901--1989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 11902--1989 水质 硒的测定 2,3-二氨基萘荧光法 GB 11911--1989 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12--1989 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1914--19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 GB 11934--1989 水源水中乙醛、丙烯醛卫生检验方法 气相色谱法 GB 13195--1991 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GB 13199--1991 水质 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GB 14452--1993 水和土壤质量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15505--1995 水质 硒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6489-1996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3 3. 定义定义农用水源:指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排污、沟渠等对农田进行灌溉的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及农村畜禽饮用水源和农村水产养殖用水水源。
4.4.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采样技术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采样技术4.14.1 采样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采样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4.1.1 调查区域的气候、水文、地质地貌特点及土壤类型和水土流失情况4.1.2 调查区域的乡镇分布和工业(包括乡镇企业)布局,污染物的排放情况4.1.3 调查区域内农业生产情况(农作物种类、产量、农药、化肥施用量及农畜、水产品种类、产量等)4.1.4 调查区域内农用水源的分布、利用措施和变化,了解污染源分布、影响及水源污染情况4.1.5 收集其它相关资料和图片,如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类型图、行政区划图、水系分布图等4.1.6 将收集的背景资料加以分类整理,作为重要资料归档保存4.24.2 监测点布设监测点布设4.2.1 监测点布设原则农用水源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要从水污染对农业生产危害出发,突出重点,照顾一般按污染分布和水系流向布点, “入水处多布,出水少布,重污染多布,轻污染少布” ,把监测重点放在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和对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同时在广大农区进行一些面上的定点监测,以发现新的污染问题4.2.2 监测点布设方法4.2.2.1 灌溉渠系水源监测布点方法a. 对于面积仅几公顷至几十公顷直接引用污水灌溉的小灌区,可在灌区进水口布设监测点。
b. 在具备干、支、斗、毛渠的农田灌溉系统中,除干渠取水口设监测点以便了解进入灌区水中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在适当的支渠起点处和干渠渠末处以及农田退水处设置辅助监测点,以便了解污染物质在干渠中的自净情况和农田退水对其它地表水的污染可能性,但注意尾水或退水监测必须设在其它水源进入该水流系统的上游处4.2.2.2 用于灌溉的地下水水源监测布点方法在地下水取水井设置监测点,隔年取样进行监测4.2.2.3 影响农区的河流、湖(库)等水源监测布点方法a. 的水源监测已由国家水利和环保部门承担,一般可引用已有监测资料当河水被引用灌溉农田时,为了监测河水水质情况,至少应在灌溉渠首附近的河流断面设置一个监测点,进行常年定期监测b. 以农灌和渔牧利用为主的小型河流,应根据利用情况,分段设置监测断面在有污水流入的上游、清污混合处及其下游设置监测断面和在污水入口上方渠道中设置污水水质监测点,以了解进入灌溉渠的水质及污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c. 监测断面设置方法:对于常年宽度大于 30 米,水深大于 5 米的河流,应在所定监测断面上分左、中、右 3 处设取样点,采样时应在水面下 0.3-0.5 米处和距河底 2 米处各采水样 1 个分别测定;对于小于以上水深的河流,一般可在确定的采样断面的中点处,在水面下 0.3-0.5 米处采 1 个样即可。
d. 10 公顷以下的小型水面,如果没有污水沟渠流入,一般在水面中心设置 1 个取样断面,在水面下 0.3-0.5 米处取样即可代表该水源水质,如果有污水流入,还应在污水沟渠入口上方和污水流线消失处增设监测点f. 对于大于 10 公顷的中型和大型水面,可以根据水面污染实际情况,划分若干片按上述方法设点对于各个污水入口及取水灌溉的渠首附近水面也按上述方法增设监测点g. 为了了解底泥对农田环境的影响,可以在水质监测点布设底泥采样点4.2.2.4 污(废)水排放沟渠的监测布点连续向农区排放污(废)水的沟渠,应在排放单位的总排污口处、污水沟渠的上、中、下游各布设监测取样点,定期监测4.2.3 布点注意事项4.2.3.1 选择河流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尽量在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无急流湍滩处,并注意河岸情况变化4.2.3.2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在水体混匀处设点,应避免因河(渠)水流急剧变化搅动底部沉淀物引起水质显著变化而失去样品代表性4.2.3.3 在确定的采样点和岸边选定或专门设置样点标志物,以保证各次水样取自同一位置4.34.3 监测点数量监测点数量4.3.1 灌溉渠系水质监测点数量4.3.1.1 对于面积仅为几公顷至几十公顷直接引用污水灌溉的小灌区,在灌区进水口布设1 个基本监测点。
4.3.1.2 在具备干、支、斗、毛渠的农田灌溉系统中,布设 5 个以上基本监测点4.3.2 河流、湖(库)等水源监测点数量4.3.2.1 当河流用来引用灌溉农田时,在渠首附近设置 1 个断面如有污水排入河段,在排污口上方污水渠设 1 个监测点,并在污水入口的上游,清污混流处及下游河道各设置 1个断面4.3.2.2 10 公顷以下的小型水面,在水中心设置 1 个监测点,如有污水流入,在污水入口和污水流线消失处各设 1 个监测点4.3.2.3 大于 10 公顷中型和大型水面,布设 5 个以上的监测点,如有污水流入,在污水入口和污水流线消失处各布设 1 个监测点4.3.3 用于灌溉农田的地下水监测点数量一般在机井的出水口布设 1 个监测点4.3.4 污(废)水排放沟渠监测点数量在污(废)水排放沟渠上、中、下游和排污口各布设 1 个监测点4.44.4 样品的采集技术样品的采集技术4.4.1 采样前的准备4.4.1.1 采样计划的制定采样前应提出采样计划,确定采样点位、时间和路线,人员分工,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等4.4.1.2 容器的准备a. 容器材质选择水样在储存期间要求容器材质化学稳定性好、器壁不溶性杂质含量极低,器壁对被测成份吸附少和抗挤压的材料,采样容器应采用聚乙烯塑料和硬质玻璃(又称硼硅玻璃)。
b. 样品容器装储水样要求用细口容器,封口塞材料要尽量与容器材质一致,塑料容器用塑料罗口盖,玻璃容器用玻璃口塞测定有机物的水样容器不能用橡皮塞,碱性液体容器不能用玻璃塞硼硅玻璃容器:这类容器无色透明便于观察样品及其变化,耐热性能良好,能耐强酸、强氧化剂及有机溶剂的腐蚀聚乙烯容器:这类容器耐冲击,便于运输和携带在常温下不被浓盐酸、磷酸、氢氟酸及浓碱腐蚀,对许多试剂都很稳定,储存水样时对大多数金属离子很少吸附,但对铬酸根、硫化氢、碘有吸附作用,适用于储存大多数无机成份的样品,而不宜储存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水样特殊样品容器:溶解氧应使用专门容器,测 BOD 的样品并配有尖端玻璃塞,以减少空气吸附程度,在运输中要求特别密封措施用于微生物监测的样品容器要求能够经受灭菌过程中的高温c. 容器的洗涤采用聚乙烯或硬质玻璃容器,装测水样时,通常是用洗涤剂清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