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秋水自学提要.ppt
9页《庄子·秋水》自学提要,一、文字方面,1、“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辩——辨 ,通假字, 辨别 2、“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鼃——蛙,异体字 虚——墟,通假字成语“井底之蛙”、“井蛙之见”、“坐井观天”源此),二、词汇方面,1、“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河:黄河 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涘: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成语“望洋兴叹”源此),4、“野语有之曰野语:俗语《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周密著有《齐东野语》 5、“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穷:尽,走到尽头 殆:危险6、“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语:谈论 笃:固定,拘限三、语法方面,1、 词类活用现象(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按季节 (2)“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方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对着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少,认为……少轻”,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轻 (4)“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多”,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多,“自多”即自以为是,有自我满足,自我夸耀的意思。
2、 宾语前置句式(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莫己若”是否定句中代词“己” 充当动词“若”的宾语而前置我之谓也”句,动词“谓”的宾语“我”用代词“之”复指而前置 (2)“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疑问代词“奚”充当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3、被动句式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并和表被动助动词“见”构成“见……于”式被动句成语“贻笑大方”源于此) (2)“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拘于虚”、“笃于时”、“束于教”,都是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意为“被时地所限制”,“被时节所拘限”,“被所受的教育所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