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编辑语言演进.ppt
40页长沙学院 中文与新闻传播系 主讲:易为,,电视编辑 第 二 章 编辑语言演进,,本章学习内容 2-1 剪辑的发展历程 2-2 蒙太奇学派 2-3 批判性反思,剪辑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过程: 1、单镜头影片与客观记录 2、简单镜头连接与思维的拓展 3、剪辑原理的萌芽与编辑思维的里程碑 4、蒙太奇与剪辑思维的确立,,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剪辑的发展历程,1,,1、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长普车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第一次公映了自己摄制的《火车到站》、《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定为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水浇园丁》,咖啡馆的地下室,,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单镜头影片,1,早期电影的特点:对客观生活现象的真实、完整记录和还原,它们只是一个镜头,没有剪辑可言 了解更多关于早期电影和卢米埃尔 百度百科:路易·卢米埃尔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建议查阅并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电影网 河南新洋富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优酷电影网 时光网电影社区,,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早期电影,1,法国 乔治·梅里爱《月球旅行记》: 把地球真实的场景和月球想象的场景连接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复杂的故事。
他最早提出了“银幕即舞台”的口号,创造了“人为安排的场景” 简单的镜头连接可以表现相对复杂的事情,增加信息容量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简单镜头连接,1,这一时期的电影成就: 镜头的连接为不同的场景确立了联系单一的时空思维思维被打破,人们的思维对象和空间大大拓展,多角度、多景别、多时空开始出现于当时的影片 镜头的思维形式: 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单元,来创立表现运动的新形式; 将现实时间压缩,却没有明显的中断感; 把不同地点展示的活动并列在一起,构成新的银幕空间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简单镜头连接,1,2、电影的发展过程(剪辑的发展过程),乔治·梅里爱[法],停机拍摄,“电影魔术”,戏剧电影;,爱德温·鲍特[美],《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若干镜头构成段落;《火车大劫案》最初的剪辑思想形成;,大卫·格里菲斯[美],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景别、角度等的初步使用 1916年,《党同伐异》,“最后一分钟营救”,特写镜头,剪辑思维已经成熟;,,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剪辑原理的萌芽与编辑思维的里程碑,1,1902年,美国埃德温·鲍特《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奠定了剪辑的理论基础。
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1902年) 中把反映消防队员活动的旧影片记录素材与补拍的抢救母亲和孩子的表演镜头接在一起 (1)探索了电影自由结构空间的可能性 (2)传达了新的电影时间观念 (3)确立了电影利用不同镜头组合表现同一运动的 叙述形式 全片分为7场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剪辑原理的奠基,1,第一场:消防队员梦中所见处境万分危急的女人和孩子 第二场:纽约火警亭的近景 第三场:卧室 第四场:救火车的机房内部 第五场:救火车驶离机房 第六场:奔向火灾现场 第七场:抵达火灾现场,,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剪辑原理的奠基,1,鲍特的剪辑思维和特征: 选用的镜头素材多; 叙述的内容更为复杂曲折; 通过镜头组接来传递信息给观众; 时间的压缩和空间的转移; 使用了特写镜头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剪辑原理的奠基,1,电影史最早的警匪片《火车大劫案》由埃德温·鲍特摄制的本片长仅六分钟,但却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内容描述一群歹徒抢劫一列火车的经过,共有十四场戏影片从一间电报收发室中展开,透过窗户可见一列火车正驶过一群歹徒进入电报室将电报员绑起来,抢劫财物后离去。
电报员的女儿见状,立刻报警跟着歹徒骑马抢劫列车,警方则自后追赶歹徒双方在小丛林中展开大火拚最后以一个歹徒持枪指向观众的特写镜头结束全片,以收“惊哧“之效本片在电影技巧方面颇多创新之举,为日后的剧情片发展提供了典范例如:摄影机突破了舞台剧的框框,不在固定的位置拍摄(摄影机安置于疾走的火车顶上拍摄歹徒抢劫情形,可见马上的歹徒与火车平行疾走);在画面构图上不但有深度感,且有强烈戏剧张力(片末歹徒在小丛林中分赃时,画面上可见一群警员自背景中悄悄向前景的歹徒爬近)更重要的是本片在场与场之间的剪接运用蒙太奇技巧,使全片风格显得统一而紧凑,建立起一般剧情片的结构雕型,是‘西部电影''类型的开山作本片在美国和欧洲连放数年,引起大家看电影的兴趣,对于将电影发展成庞大企业功不可没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火车大劫案,1,格里菲斯: 电影史上第一个自觉地使用 “蒙太奇”的人 ,把蒙太奇仅仅作为一种技巧手段加以运用,从本质上说,他还没有理解蒙太奇的基本性质和它的全部潜力 1914年,《一个国家的诞生》运用1544个镜头,充分显示了他出色的镜头调度能力片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景别、多角度、运动技巧和多样的组接技巧。
观看“刺杀林肯”片段:用全景交代剧院的环境和气氛,中景表现林肯在包厢内的形体动作,近景表现人物脸部的细微表情,特写交代刺客手中的手枪,引导观众看到剧情的发展,控制观众的情绪,制造悬念式的戏剧效果 1916年,《党同伐异》创造了交叉剪辑技术也被叫做“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刻营救”剪辑技术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剪辑成为艺术,1,一个镜头需要其他镜头来修饰,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这说明剪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剪辑后来就发展成为了电影的一种艺术手法,以蒙太奇的确立为代表 确立蒙太奇的代表人物: 格里菲斯、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剪辑成为艺术,1,苏联蒙太奇学派可以说是对整个世界电影史发展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力的电影学派学电影,不能不提蒙太奇 代表人物: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 蒙太奇学派基本都认定:一旦采用剪辑的手法,电影就有了无限的潜力,蒙太奇简直就是支配观众思想和联想的一个有益的指挥者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2,1、蒙太奇语言的发展,格里菲斯[美]:早期电影人中唯一成功地把所有发明出来的技巧和自己的意念实现在电影中的天才,因此被认为是蒙太奇技巧的创始人。
《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库里肖夫[苏]:库里肖夫效应将同一个镜头与不同镜头分别组接,可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含义维尔托夫[苏]:创立“电影眼睛小组”,认为摄影机是时代的见证和生活的眼睛《带电影摄影机的人》、《电影眼睛》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2,第一个蒙太奇理论高潮的经典之作 美国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2,(一)“库里肖夫效应”,,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两类实验,2,库里肖夫 早在1916年,库里肖夫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他在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并深入研究美国影片,特别是D.W.格里菲斯的影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蒙太奇理论,认为电影艺术的特性就是蒙太奇他以实验的方式证明,将同一镜头与不同镜头分别组接,就可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含义,这一实验被称为“库里肖夫效应”他还指出,通过蒙太奇可以体现时间的运动,表达作者的态度,启发观众的感受他的理论经过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改进和阐发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库里肖夫实验之一:,镜头:A 演员面无表情的特写镜头,镜头B1:桌上放着一盆汤,镜头B2:躺在棺材里的女人,镜头B3:玩玩具的小孩,,饥饿,伤感,怜爱,,,,,,,单个镜头不具备明确表意功能,镜头组接在一起才能产生意义; 两个镜头并列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一个新的创造。
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 —两类实验,2,库里肖夫实验之二: 将三个同样的镜头按不同的次序组接 镜头内容是: (1)一个演员在笑 (2)一把手枪 (3)这个演员恐惧的表情,按(1)-(2)-(3)顺序连接,按(3)-(2)-(1)顺序连接,胆小鬼,勇敢的人,,,不同顺序的镜头组接会传达出不同意义,,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两类实验,2,库里肖夫的”创造性地理学” 1920年,库里肖夫曾把下面一些场面连接起来: (一)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 (二)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三)他们相遇了,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点着 (四)一幢有宽阔台阶的白色大建筑物 (五)两个人走向台阶,,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两类实验,2,(二)“电影眼镜”理论,,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两类实验,2,维尔托夫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电影眼镜=电影视觉(我通过摄影机看)+电影写作(我用摄影机在胶片上写)+电影组织(我剪辑) 在他看来,“电影眼镜的记录方法是一种探索视觉世界的科学的实验方法;建立在影片对生活实时系统记录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影片的纪实材料进行系统的组织的基础上。
普多夫金: 强调电影的叙事性:为了突出细节的重要性,是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和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断的连续,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 普多夫金认为蒙太奇是表达一定思想意图而组织电影动作的手段之一他把蒙太奇和思维过程联系在一起,认为蒙太奇比任何艺术更能完整的体现思维形式 普多夫金制定了一套可以作为指导体系的剪辑理论,也被称为“结构性剪辑”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蒙太奇理念的过渡,2,苏联著名电影导演和理论家普多夫金曾经举例说明蒙太奇的依据: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观察者怎样来看这个示威游行队伍为了要得到一个清楚明确的印象,他一定要采取某些行动首先,他一定要爬上房顶,这样就可以俯瞰游行队伍的全貌,并估量游行的人数;然后,他就要下来,从第一层楼的窗口向外看游行者举起的旗帜上的口号;最后,为了要看清楚参加游行者的面貌,他还得跑到游行队伍中去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蒙太奇理念的过渡,2,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说:“普多夫金的主张是,蒙太奇只是镜头的组合,是为了阐明一个主题,把一个一个片断安排成序我主张,蒙太奇是冲突,是两个元素的冲突迸发出的概念。
我认为r组合仅仅是一种可能,是一种特殊情况” 爱森斯坦创造了“理性蒙太奇”,镜头的冲突和镜头对列产生新的含义 水和眼睛的画面表示流泪、耳朵靠近门的画面=听;嘴+孩子=号叫;嘴+鸟=唱歌;刀+心=伤心;……,,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蒙太奇理念的发展,2,爱森斯坦强调不同镜头间的对立、撞击、冲突和结构化作用所产生的的新质、新的含义,并将之视为蒙太奇理论的精髓 1924年,爱森斯坦执导了他的第一部影片《罢工》这篇影片充满锐气,颇具创意 最能体现爱森斯坦理论的作品是《战舰波将金号》,这是一部充满张力、撞击力与爆发力的杰作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蒙太奇理念的发展,2,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理论 通过镜头的对列冲突,产生新的意义,以引导观众的理性思考 《战舰波将金号》一片中,爱森斯坦切入与剧情毫无关系的“石狮扑卧,抬头,跃起“三个镜头,从而表现人民的觉醒与反抗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蒙太奇学派—蒙太奇理念的发展,2,战舰波将金号(石狮),,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人眼具有不断追寻新的图像的生理本能; 影视艺术家的才能表现在利用蒙太奇手段,使人类的视觉心理节奏在影片中得到恰如其分的再现。
电视编辑 | 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视觉心理学,,1、人们有将两个相邻事物联系起来考虑的倾向 ——分镜头拍摄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