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早读课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9页高中语文早读课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1、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深入,借助中国教育学会在我校进行的语文“高效阅读”实验,以及在近些年的高考卷中,名句考查题一直被沿用,且分值五分考查内容涉及面广,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必背篇目和课外名篇名句,广大语文教师为了获得这五分,用尽心思尤其是语文早读几十分钟,把课内必背篇目让学生反复朗读,反复背诵,反复填写但是,考试结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早读效率低2、高中生对待语文早读课的态度与兴趣同初中、小学相比,反差极大好多学生认为要重视思维训练,早读课不必太在意,所以高中语文早读的教室里不再是琅琅书声而是沉默的世界实际上这是对早读的误解,语文本身是语言课,不大声阅读,就没有语感;没有语感好多理解的东西就很难把握因此,高中语文早读课要适应高中生的特点,高中教学的实际,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积极探索和实践鉴于语文早读课一直低效运作的事实,本课题组力图从存在问题出发,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以期提高语文早读课的有效性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早读课的研究比较多的地方有:徐州市、鹤山市、海南省、四川省等地皆有研究,多从早读课的现状、组织形式、检测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现状多半不太理想,组织形式多为朗读模式的多样化,有个别研究涉及到背诵,检测模式也为抽查、课后了解等等国外尚未见到对早读课的研究课题杏南中学的田克云老师在他的课题《高中语文早读课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中提到对早读文本的编辑——《早读古文选本》,即把必修一和必修五当中的重点古文选出编成文本,让学生通过重点篇目的诵读,从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重点词句,夯实基础,进而形成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对我们是很好的启发拟创新点(1)在查阅了众多的资料之后,我们发现多数研究只是强调朗读课文和课外经典篇章,但是忽略了课文的注释等部分,倘若学生忽视了这块内容,那么譬如读文言文读得再多,对很多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还有句式也只是一知半解,也就达不到对接高考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利用早读课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注重注释的记忆2)强化背诵,多数研究只是认识到背诵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涉及如何利用早读指导学生背诵,使学生早读背诵效率大大提高所以本课题将加强教师的背诵方法指导作用3)早读应重视“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但是多数研究只是提到学生背诵时应该随手写写,增强记忆,但是对正式默写没有具体提到故在研究中我们将加强在早读课中通过默写达到夯实学生字词基础,强化背诵效果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指出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叶圣陶先生说:“须在心与眼之外, 且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朗读教学是相当及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朗读是“活”的,朗读使人感知、共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我们切不可忽视语文朗读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背诵,自古以来就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有着几千年历史传统的中国私塾教育中,背诵就是其中最基本的教学与学习手段,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学问渊博的学者专家都曾背诵过大量的名作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要下一番功夫来背诵的,背诵的文章多了,潜移默化中,就把美词妙句化为自己词汇仓库中的材料,在驾驭语言方面就水到渠成进入自由的境界。
本课题的研究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无序管理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以有效提高早读课的效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把早读与高考考纲相结合,提升应对高考的能力和语文素养四、课题的界定早读课是早早读的课高中早读课的有效性是指高中教师对学生所读内容加以正确引导,对读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指导,对读的过程给予恰当的控制,并通过尽可能恰当的评价,以达到最佳的早读效果日日利用一天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候,通过诵读或吟读等方式,可以储备让自己都佩服的难以估量、难以想象的海量语文资源,但错过了就很难追回本课题着重于通过对早读课内容及方式方法的管理研究以达到有效提高早读课的效率五、课题研究的目标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前沿阵地,小学如此,初中如此,高中更是如此语文早读课在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情操的陶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对于教学的顺利推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字,音、形、义皆美,需"读"来细细玩味其三美汉语言作品,特别是古文学作品,大多长短相间,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说理形象,尤其需要通过出声地读方能领悟其曼妙而对于诗、词、歌、赋、曲来说,"读"是必须的选择,唯有"读"才能品尝它的原汁原味。
早读课利用好可以达到超越技巧、超越方法的效果,形成至美境界学生将从题海中走出来,其思路与文采就会如溪水汩汩流淌,才能真正感悟到语文的大美、小美,发现和创造语文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本课题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段的效率来打造早读高效课堂,确保普通学生“吃得饱”,优秀学生“吃得好”,各得其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早读习惯以及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想读、乐读、会读,既读得有兴趣,又强化了对语言的感知力,还能提高语文素养,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笔财富,那些良好的早读,是学好语文的开端六、课题研究的内容一、造成学生早读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一)教师只重考点而不重能力训练当前的语文早读,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者居多教师为抓考试分数,课内必背篇目成了唯一背诵内容让学生反复背诵,反复填写,甚至大量抄写机械重复,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有的学生只是读背,并不了解该句说什么内容,考试时凭感觉写即使写出也因出现错别字而不得分例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的“烦”写成“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长”写成“常”,此句就不得分了二)阅读内容单调、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知识就学得快,容易理解,巩固得牢,在早读时内容如果局限于高中课内必背篇目,学生就不容易产生兴趣,这些篇目大部分是文言文,学生阅读起来有障碍,不顺口,也不容易理解,从心里上就害怕背诵时不领悟它的含义,机械重复,几遍下来,产生了厌倦情绪有时就开始打瞌睡,记忆效果肯定就差了三)学生对名句考分结果期望值不高大多学生有这样一种心理:花许多时间去背诵,结果还是考不得满分还不如多记其他内容,还能增加分数的确,高中必背内容共六册,还有初中的,课外的,有关还涉及到小学的,如此宽的涉及面,却只考五分错别字一个整句不得分即使当时能背诵,时间一长,也会忘记有的学生就不重视早读,导致记忆效率低二、提高早读效率的内容与方法本课题在继承传统早读课优良做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主导下,根据学生心理和教学实际,把规定时间科学地划分为三个阶段:①明确目标,自由朗读——②学生探究,教师点拨——③及时反馈,巩固成果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紧张有序地贯串在整个早读过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补充,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段的效率来打造早读高效课堂一、)明确目标,自由朗读(约25分钟)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放声朗读。
早读前首先要明确目标,布置具体的任务,由科代表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有章可循早读任务一般为两条内容,既有硬性规定,人人都要落实,也有“自助餐”,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比如,在复习文言文《鸿门宴》时,我安排以下任务:1、熟读课文,识记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特殊句式;2、选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片断《垓下之围》或《古文观止》中苏轼的《留侯论》显然,第一条属于基本任务,绝大多数同学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二条属于延伸内容,供优秀学生拓展、提高这样就兼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确保普通学生“吃得饱”,优秀学生“吃得好”,各得其所对于早读内容,教师要精心策划,统筹安排高中生视野开阔,学习潜力大,支离破碎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整合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特别是根据高考复习备考的需要,精心选材,系统筹划,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选择文质兼备、适合学生诵读或识记的材料,可编制一套系统的语文早读教材这个工程浩大,最好由语文组老师全体参与、共同攻坚我校语文组统一编印的语文早读材料,包括新课标考试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经典作品、语文基础知识、学生范文等,供学生早读时读、记、悟,学生很是喜爱。
很多学生反映,读了这些内容,心里有底了,踏实了,面对考试也更加从容自信了自由朗读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教师要给出方法指导,同时要加强过程调控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节奏,进而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读出风格教师参与早读,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极大地提高学生早读的积极性,通过示范可以让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如果还能够个性化地诵读某一作品,必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群起效仿,让学生不知不觉爱上早读,爱上作品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室里巡回走动,防止学生走神巡视中要特别注意细节问题,如书本是否翻到朗读的那一页,学生的眼神是否注视内容,朗读时有没有发出声音来等,做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不够专注的同学要及时提醒、指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早读习惯二、)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约10分钟)新课标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高中生善于理解性记忆,追求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喜欢哲理思辩类作品,一味地读是乏味的、徒劳的,也是学生厌恶的,而且背得再熟,最终还是要反映在卷面上;如果对所读内容不理解,不能灵活变通,考试也难以获得高分经过第一阶段目标明确的自主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完成基本任务,自行解决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时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探究阶段。
事实上,对于识记性的知识,比如名句名篇,许多学生都会背诵,可是一旦落实到个别字句时,往往不是写不出来就是写成了错别字,或是把语句的顺序弄颠倒,而对于语音、字形、病句等知识,许多学生一遇到题目就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必须对所读内容作一个探究,在读的过程中要关注文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比如形似字、同音字有何区别,生僻字该怎么写,不妨动手练一下特别是对于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对古诗文,在吟诵中体会了其情感、节奏、韵律后,借助沉思,才能够走入诗境,加深理解;品读散文过程中要思考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是什么,遇到重难点词语、句子时要思索其含义,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读,因为只有以读促思,以思导读,读思结合,才能有质的飞跃有时候为了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培养认真的习惯,可以边读边写某些难写的字或摘录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做到了“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目标自然也很容易达到学生经过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巡视中给予点拨,个别三、)及时反馈,巩固成果(约5分钟)早读快要结束的时候,不少学生往往显得心浮气躁、急不可耐。
这时如果能及时来一次测评、反馈,检验、巩固一下早读成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的题目,独立完成之后,自行核对、查证,也可以通过统一发放复习资料的方式进行对于高三复习备考而言,后一种方式非常实用测评最好结合早读内容设计,以适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