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中考化学真题精品解析分类汇编考点24燃烧和灭火人教新课标版(教育精品).doc
9页2012年中考化学真题精品解析分类汇编:考点24 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2012•湖北黄石,20题,1分)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档案室内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B.不慎碰到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立即用水扑灭C.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湿沫布擦净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验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答案】A【解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会直接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扑灭,对档案室内档案无损伤2012年湖南衡阳,6题,2分)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答案】A【解析】A是回收标志2012年福建泉州,11题,2分)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 隔离空气 B 隔离可燃物C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 促进烟尘的扩散【答案】B【解析】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A、开辟“防火隔离带”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故选项错误.B、开辟“防火隔离带”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故选项正确.C、开辟防火隔离带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不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D、开辟“防火隔离带”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不是促进烟尘的扩散,故选项错误.(2012年江苏淮安,9题2分)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
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答案】A【解析】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但是不是降低的可燃物的着火点,叙述错误;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叙述正确;C、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难度,叙述正确;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叙述正确;故选A.(2012年浙江湖州,13题,3分)下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相应科学原理不对应的是( )选项 方法 科学原理 A 用酒精洗涤油污 油污能溶解在酒精中 B 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水垢能溶解在醋酸里 C 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能灭火 D 铝制容器不能盛酸性物质 酸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属铝【答案】C【解析】A、用酒精洗涤油污是利用酒精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用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了水垢能溶解在醋酸里,故选项解释正确.C、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故选项解释错误.D、铝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铝均能与酸反应,故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属铝,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2012年广东,5题,2分)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答案】D【解析】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C、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D、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2012年甘肃兰州,22题、2分)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起来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缺少空气和温度两个条件;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温度低;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缺少空气;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满足燃烧的条件2012年江苏宿迁,7题,2分)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答案】C【解析】A、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气体,故A不符合;B、硫粉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由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不符合;C、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C符合题意;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花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D不符合.故选C.(2012年江苏宿迁,12题,2分)煤气中加人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
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9O2 点燃 4CO2十2SO2十6H2O,则X是( )A.C4H12S2 B.C2H6S C.C2H6O2 D.C2H6【答案】B【解析】反应后生成物4CO2、2SO2、6H2O中,共有4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18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2X+9O2中已有18个氧原子,2X中应含有4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12个氢原子,则X的组成为2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6个氢原子,故选B.20.(2012年湖北恩施,20题,2分)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现象与解释B.资源与环境⑴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⑵气体易被压缩——气态物质分子间的间隔较大⑶十里桂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⑴工业废水可直接排放⑵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应保护好南海及其石油资源⑶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应合理利用和保护C.燃烧与灭火D.化学与生活⑴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⑵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一定燃烧⑶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⑴合理膳食,利于健康⑵吸烟有害,尽早戒烟⑶鉴别棉、毛,用火灼烧【答案】D【解析】⑴合理膳食,利于健康;⑵吸烟有害,尽早戒烟;⑶棉、毛燃烧时气味不同,可用火灼烧方法鉴别。
2012年广东广州,10题,2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答案】B【解析】室内起火,如果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旺2012年贵州铜仁,7题,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B.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C.棉花和涤纶,前者是天然纤维,后者是合成纤维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答案】B【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A正确;B、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露天放置与氧气接触了,紧密堆积容易使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快速散放出去,一旦达到着火点就发生燃烧甚至是爆炸,故B错误;C、棉花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涤纶(的确良)、棉纶(尼龙)和腈纶等属于合成纤维,故C正确;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了空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B.(2012年湖北武汉,5题,3分).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物质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着火点/℃40240320-370700-750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 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中废纸篓里 D. 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答案】D【解析】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P+O2 P2O5属于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1.(2012年浙江台州,1题,4分)以下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科学的是 ( )A.常吃油炸、烧烤、腌制的食品 B.油锅着火,往锅里泼冷水C.将电吹风机带进潮湿的浴室使用 D.充电完毕后,及时拔去插座上的充电器【答案】D【解析】A.油炸、烧烤、腌制的食品含有致癌物质,常吃对健康无益;B.油锅着火,往锅里泼冷水,不安全;C.将电吹风机带进潮湿的浴室使用会漏电; D.充电完毕后,及时拔去插座上的充电器是正确的1、(2012江苏南京,10题,1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答案】B【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法正确.B、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所以说法错误.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书籍,所以说法正确.D、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所以说法正确.故选B。
2012年福建福州,3题,3分)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答案】D【解析】A、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最吹蜡烛并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D、嘴吹蜡烛时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选D.1. (2012年四川成都,1题,3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 B.干冰升华C.琢磨金刚石 D.冰淇淋融化【答案】A【解析】A、天然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琢磨金刚石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冰淇淋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2012江西,3题,2分)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答案】C【解析】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
10.(2012年山东泰安,10题,2分)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答案】A【解析】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使人触电,造成伤亡事故,故B错误;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大开所有门窗,因为有了充足的氧气会使火势更猛,故C错误;D、煤气泄漏,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