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通用技术学习兴趣的缺失及教学对策 研究.doc
7页总编号长兴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报、评审表课题名称:新课改背景下学生通用技术学习兴趣的缺失及教学对策研究课题负责人 费根法 职务(职称)中学二级教师成果形式:论文、实验报告完成时间 2009年6月单 位:长兴第三中学邮编、地址: 313100 长兴县雉城镇双拥路37号 联系 0572—2958827课题组其它成员有关情况姓名课题内分工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费根法组长,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指导方案实施长兴三中中学二级董必权执笔,课题阶段实施计划,主要文字工作长兴三中中学二级邢黎江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长兴三中中学一级尹育民课堂实践和个案追踪长兴三中中学二级尹瑞春课堂实践和个案追踪长兴三中中学一级长兴三中所在单位意 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2008年 月 日县(市、区)教科规划办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2008年 月 日初审单位意 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2008年 月 日省评审组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说明本次课题申报必须附有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按规范要求设计,字数为2500-5000(用电脑打印),并包含有以下内容: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4.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可写上初期研究成果或“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6.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课题说明书一.课题实现背景及意义(一)课题实现背景及研究现状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技术作为新增的科目被列为高中的八个学习领域之一。
通用技术作为一个基础学习领域,被列入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承载着教育希望和时代责任,是基础教育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知识增长方式转变而对人才培养目标与素质结构的崭新构建;同时也体现了当代科技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新挑战,体现了未来社会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它不仅仅注重学生学习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学生对它不了解,加上部分家长对该科看法的影响,一开始学生就认为通用技术是一门副科,它是可有可无的,学习态度可想而知学习兴趣淡薄,而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创造发明的精神源泉,是引起注意的催化剂,是推动记忆的前提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感到有兴趣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情绪饱满,求知欲很浓,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所以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开展有意义学习活动的课堂心理环境基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课题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求知欲源于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的只能是消极厌学的情绪,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愉快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没有师生间的爱,就没有愉快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所形成的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其产生的良好效应,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基础 实践意义:(1) 愉快教育,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情感2) 愉快教育,会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3) 愉快教育不仅使优等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而且使差等生也能转苦学为乐学,产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地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天长日久,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4) 培养兴趣,是把学生引向爱学、会学的必要环节;而愉快教学,则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成功学习铺设了必由之路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一)研究内容(1)从环境和学生自身查找学生学习通用技术兴趣缺乏的原因,具体就是从家庭、社会、环境和学生本人四个具体方面去研究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2)如何在教学中推行愉快教学,寻找和尝试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学习兴趣。
3)如何使教学成为通用技术教学,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完成通用技术的教学二)预期目标效果 (1)直接目标:提高我校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通用技术成绩的提高 (2)间接目标:①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②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 ③通过学习通用技术兴趣的培养,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三.研究途径及方法 (一)研究途径:教学实践 (二)研究方法 1.教学调查法:问卷调查、课堂调查、学生座谈、家庭调查、教师座谈、成绩测试等具体调查方法 2.教育观察法:个案观察学习兴趣淡薄学生上课的活动情况,课后活动情况,做好个案观察记录、分析 3.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总结、阶段总结、个案总结等具体方法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问卷调查、访问和多向观察相结合,对比研究和个案分析研究相结合四.课题计划 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8.6——2008.10) (1)从本校本年级的实际出发,查阅资料,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2)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进行阶段(2008.11——2008.12)(1)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验方法和途径 (2),为探寻原因及特点阶段,通过做调查报告等方式弄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及表现 第三阶段:转换的方法的研究阶段(2009.1——2009.3)(1)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寻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对策2)撰写课题相关内容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09.4——2009.6)(1)将课题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并进行推广2)结题并撰写课题报告等,提交课题组验收五.组内成员分工 组长:费根法 负责指导和参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执笔:董必权 负责课题组分阶段实施课题计划负责和主要文字工作组员:刑黎江 负责问卷和走访调查组员:尹育民 负责课堂实践和个案追踪组员:尹瑞春负责课堂实践和个案追踪六.成果呈现形式: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