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江慧琼.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40300993
  • 上传时间:2022-12-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江慧琼 【教学目标】 1、 训练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通过课堂训练,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一模”前的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训练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能力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     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得分率等目标 教学设计课前热身     课前5分钟,欣赏民乐合奏《大浪淘沙》,学生随音乐集体朗读诗歌     目的是通过营造诗歌氛围,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进一步熟悉语言材料,为鉴赏作准备 要求:     ①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使学生明确高考要求,了解诗词鉴赏的角度这里是让学生重温旧知?学海导航     欣赏《观沧海》(flash动画) ,引导整体阅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整体鉴赏:抓住诗眼- 知人论世- 推己及人 (一) 把握内容(写什么内容) (二) 把握感情(抒什么感情) (三) 把握技巧(用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写登山观海的宽阔雄伟的景象。

      表现了曹操壮阔的胸襟、叱咤风云的气概和宏远的政治抱负互文、夸张;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照应、正衬、反衬 ①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②教师引导整体鉴赏诗歌: 建安十二年曹操出征乌桓,九月胜利回师,经过碣石登山观海,写下了这篇不朽著作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指的就是这首诗前四句交代了观沧海的位置和放眼观海初得的印象曹操居高临海,视野辽阔,壮美之景尽收眼底突兀耸立的岛屿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粗线条地勾勒了沧海神奇壮观之远景接着细写山上树木到了秋天仍旧繁茂,百草丰美海水汹涌澎湃中国的古代文学中大多有悲秋的基调,文人骚客因秋风而临风落泪,见落叶而触景生情而曹操笔下的秋天秋意盎然,辽阔壮美,毫无萧瑟凄凉的意绪曹操由眼前之景联系到广阔无垠的宇宙,把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给读者沧海茫茫与天相接,日月星辰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都由大海吐纳眼前的景是心中情之所触,既描写眼前的美景,又融入自己的想象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最后两句是配合音乐的时候加上去的,跟正文没有关系。

      这首是诗是魏晋南北朝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所以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绪,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情趣都是密切相关的 品诗把脉                                 定风波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评改依据:“五准”原则     ①定准题点 ;②找准诗眼 ;③抓准主旨; ④踩准分点 ;⑤用准词句 以下四题每题3分,你认为所列举的这些答案该打多少分?请简要分析 1、 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① 表现了作者很乐意,很享受当时的雨景,同时表现作者当时勇于面对现实、乐观无拘无束的心情     ② 表现了诗人阔达、平静、与世无争的轻松心情     ③ 运用反衬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轻松闲逸、自由自在的心情     ④ 表现了作者的无奈、悲观的心情。

           参考答案:闲适、轻松、自如 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①意思是一场风雨正如人生的波折表达诗人不拘泥于小节,乐观,始终怀着远大志向的人生态度     ②意思是作者一生穿越了多少风雨迷蒙的路,表达了诗人表面轻松对走过的悲伤的乐观,但实质却消极面对未来的人生态度     ③人的一生充满困难,风雨满途,表达诗人乐观阔达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     ①“风雨”指官场上的争斗,“晴”指官场外的闲适生活     ②“风雨”指官场上的互相倾轧,,“晴”指一帆风顺,没有灾害,暗含官场的争斗     ③“风雨”既指刮风下雨,又指对词人的贬官;“晴”既指雨后初晴,又指词人重新被皇上重用     参考答案: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 4、这首词与《念奴娇》在感情基调上有何异同?     ① 不同《念奴娇》的基调极为雄壮、激昂,而这首词的基调较为悲凉     ② 不同这首词的基调是乐观恬淡;而 《念奴娇》则比较潇洒、豪放。

           ③“人生如梦”多少表达了诗人无奈之情,也包含了对官场的些许期盼等待之情而此词,应是后期的作品,是诗人思想内容的转折,显示了其归隐之心,是看淡官场,向往田园之情     参考答案:不同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①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设计4道评改题,依据“五准”原则,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②简介:此词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由生活中的小事感触而作词中因景生情,借自然景观谈人生哲理,语带双关,有一种迭宕不平之气隐在字里行间 学以致用     把班上的学生分两半,分别做其中一首诗 提醒学生注意近体诗“起——承——转——合”的结构     渡荆门送别 (唐)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本诗的题目是“送别”,但从诗歌的内容看,却看不到送别的是谁,联系诗歌的意境,其实作者是 写 送别 ,表达了__________的感情。

       2、诗歌运用了________ 的写景方法,其中颔联是写__ 景,颈联是写___ 景 3、颔联中的“平野”是指诗中的____ ,“大荒”是指诗中的_____     参考答案:1、故乡水;诗人自己;怀念故乡,热爱故乡2、虚实结合;实;虚3、荆门,楚国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2、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______ 两个字中 3、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参考答案: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2、燕然;3、“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①将诗词鉴赏的方法通过课堂训练转化成学生的能力     ②简介: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26岁的李白离开四川老家,沿长江东下,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长途游历。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驶去目的是到湖南、湖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③ 简介: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西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尉,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注:燕然:本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过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一“燕然勒石“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优化升级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要求:整体鉴赏《虞美人》并回答问题                     把握内容 (写什么内容)           把握感情 (抒什么感情)           把握技巧 (用什么方法) 1、 请分析词中“春花秋月”、“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 2、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 参考答案: 整体鉴赏:写作者面对美景怀念往昔帝王生活抒发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

      用了设问、比喻手法     1、“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失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它的无尽无休往事”是指昔日尊贵的帝王生活故国”是指已灭亡的南唐雕栏玉砌”指代旧日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富的东西朱颜改”语含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2、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① 在布置作业前,对授课内容适当小结,将训练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② 用音乐、画面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 ③简介:作者李煜曾经是显赫的南唐后主,而作此词时已是北宋的阶下囚,因而词中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尤其是最后两句以春水喻愁思广为传颂,此词也因此被喻为“词中之帝”     李煜在他41岁生日那天命人演奏《虞美人》,因为词中明言“故国”、“雕栏玉砌”,宋太宗闻知后,觉得它有故国之思,赐牵机药毒死他因此,这词便成了李煜的绝笔     结尾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形象性的概括收束全篇,言有尽而意无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