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经典诵读.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399082235
  • 上传时间:2024-0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2.50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年级下期经典诵读《三字经》《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 hào sān huáng, zài shàng shì.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在上世.【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解读〗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

      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解读〗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能的舜做继承人当然舜也不负众托在他们所处的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解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但唐朝的天下其实是李渊的二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来的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 gǔ shèng xián, shàng qín xué.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解读〗孔子曾经拜郯子学礼仪;拜长弘和师橐学乐曲;拜老子学人生哲学。

      孔子曾说过:三个人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一个人值得我向他学习和效法的”孔子拜师项橐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门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尝闻莒国之东南海边有纪障城,周围百姓淳厚且皆博学一日孔子与弟子计议东游,博其民情,悟其智慧待数乘车马风尘仆仆来到今碑廓地境,但见山川秀丽,地坦禾丰,这纪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孔子尽兴观赏正当与弟子纵兴谈笑,策马东行,见前边大道上几个戏耍的玩童躲于路边,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动此童正是项橐子路见状,停车呵斥,但项橐还是不动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无知顽童阻车于路中,是为何意?”项橐见老者出言不逊,心生不快,决计要戏弄一下这些人,就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孔子道:“城在何处?”“筑于足下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摆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车马军兵小儿戏言,车马从此过,又待如何?”“城固门关,焉能过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慧,连小儿都如此伶俐,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详察于是孔子问道:“却又如何?”“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无言以对,随绕“城”而过孔子与弟子受此戏弄,怏怏不快见路边一农夫锄地,子路便蓄意戏问道:“农家做何?”农夫答道:“锄地。

      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见农夫答不出,师徒正欲窃喜,项橐从后赶来答道:“我父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先生行必乘车马,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子路哑然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列国少见,非神童莫属,便下车细察[1]  观你孩童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道:“不可戏我童叟无欺孔子接着说:“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稍一顿,项橐问:“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孔子无对,依适才君子之约,正要问如何拜师,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项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也来沐浴孔子道:“吾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项橐道:“不然,鸭子不曾学游,反而浮而无沉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语塞项橐沐浴毕,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再东游zhào zhōng ling, dú lǔ lùn. 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解读〗人的学问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是不可中途终止的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应该好学不倦,直到死为止pī pú biān, xuē zhú jiǎn. bǐ wú shū, qiě zhī miǎn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解读〗路温舒和公孙弘这两个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想办法把书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学习,我们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书本,学习条件和环境如此优越,更应该刻苦读书编蒲抄书      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后来,路温舒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著名的法律专家。

      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 bǐ bù jiào, zì qín kǔ.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解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解读〗要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必须自觉地刻苦读书因为求知识这件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学到现在我们有父母、老师的关心和教导,就更应该好好学习才是苏秦刺股苏秦,战国后期东周洛一陽一(今河南洛一陽一)人曾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术下山后以此学说使燕、赵、齐、韩、楚、魏结成同盟,联合对付秦国,使秦国十五年未敢轻举妄动为此,他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有一个二次上山再拜师,灯下苦读“锥刺股”的故事苏秦出身于中等平民人家,幼时很是聪明,六七岁便熟知诗书礼仪,很受家人宠爱,乡里都称赞他不同凡响,将来必成大器也许正是这种过分的称赞,使他飘飘然起来,总是认为自己聪明,而不愿踏实苦读后来,他听说鬼谷山有个鬼谷子,很有学问,是个世外高人当初孙膑、庞涓之所以能成为有名的将相,其学识就是从鬼谷山学来的。

      苏秦求官心切,就在十二岁那年,告别父母,到鬼谷山拜师学艺去了苏秦来到鬼谷山,见过鬼谷子,说明来意鬼谷子见他虽然小小年纪,但聪敏灵秀,又跋山涉水前来学艺,认为他很有志气,便高兴地收他为徒,并针对其特点,教他“纵横术”(战国时期从事外交活动的一种学问)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鬼谷子发现苏秦自恃天资聪颖,学习很不用功,也很不谦虚,对纵横术只学了点皮毛,而不去理解其中的内涵虽然几经批评教育,他总是表面接受,过后仍学不进去,只知夸夸其谈,不知联系实际鬼谷子认为,苏秦天分虽好,但只对其进行一般的教育,是激发不起他刻苦用功的对这个特殊的学生,必须用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于是,一年之后,他把苏秦叫到自己房中说:“苏秦,你上山已经一年,学得怎么样了?”苏秦得意地回答:“你所让背的,我都会背了,你不让背的,我也全能背下来,且能倒背如流鬼谷子又说:“如果现在要你下山建功立业,你认为自己的学问够用了吗?”苏秦不谦虚地说:“我想可能差不多了吧鬼谷子说:“那好吧,我看你在山上也学不进去了,就提前下山吧不过,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可再上山找我苏秦得意洋洋地回到家中父母、兄嫂都以为他学到了真本事,很是欢喜,还为他过早地娶了妻室。

      尔后,苏秦便踌躇满志地开始向他早已画好的宏伟蓝图迈出了第一步他先去秦国,向秦惠文王连续十次上书,陈述自己能帮助秦国统一天下的“奇策妙略”,但秦王看了,认为是连篇空话,没有用他他认为是秦王昏庸,有眼无珠,不识大才,又雄心勃勃地去燕国、赵国和魏国结果,这些国家连理也没人理他他灰心了,所带的盘缠用完了,只好靠一路乞讨回到了家中家人见他外出一年,不但官没做上,还花光了盘缠,都很生气父母不理他,妻子回了娘家,哥哥唉声叹气,邻人更是风言风语,说他不是做官的材料他走了一天才到家,粒米未进,肚子饿得厉害,央求嫂子给他做碗饭吃不料,嫂子不但不给做饭,还没好气地说:“种地的,靠收了庄稼吃饭;纺织的,靠纺线织布卖钱吃饭;念书的,靠做官拿俸禄吃饭你呢?一不会种地,二不会纺织,去拜师学艺,结果一事无成,哪还有你的饭吃?还是去乞讨谋生吧!”苏秦本是个血气方刚的有志少年,哪里受得了这种侮辱?他一气之下,哭着二次上了鬼谷山,伤心地向师傅诉说了下山后的不幸遭遇,恳求鬼谷子再次收他为徒,表示要重新学艺鬼谷子笑着说:“这些不幸遭遇看来好像是坏事,可对你来说,倒是件好事,它使你真正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是我早已料到的不过,你知错能改就好,现在重新学习还为时不晚。

      尔后,鬼谷子领苏秦来到他过去读书的房内,接着说:“这些是你当初学习时所用的一切,我让人专门为你封存好的,你就继续使用吧!”苏秦待师傅走后,打开书箱,找出过去读过的书,重新诵读起来,常常废寝忘食,彻夜不眠有时读得太累了,不知不觉的便想闭眼睡觉,但一想到去游说各国所遭到的冷遇,以及父母家人的冷嘲热讽,便又十分恨自己没有志气,于是又继续读了下去可是,过了一会儿,眼皮又合在了一起,想睁也睁不开他又生自己的气了,索性拿来一把锥子,狠狠地朝大腿上刺了一下这一招果然有效,剧烈的疼痛彻底赶走了睡意,他又聚一精一会神地读了下去从此以后,他经常用这种方法督促自己读书;有时因为他读书专心,血流了一腿也不知道不久,这事被师傅发现了,很是感动,心疼地对他说:“你学习刻苦很好,但不能想一口吃个胖子否则,累病了,倒会影响学习今后,可不准再用这种方法了!”后来,鬼谷子如遇上不爱学习的弟子,总用苏秦“锥刺股”的一精一神进行教育于是,“锥刺股”便和后来孙敬的“头悬梁”在一起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两年后,鬼谷子见苏秦学业已成,令其二次下山这次下山后,他又去游说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君主,向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