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境.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3758179
  • 上传时间:2017-10-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9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境[内容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反映作家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他的诗多以田园风光,躬耕田亩为题材,以描绘歌咏饮酒、读书赋诗、访问邻里、闲话桑麻为生活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宁静闲适,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既有疏淡、清远、闲适的优美境界,又有凄美、深沉、抑郁的悲境情、景、理的融合,是陶诗意境的最大特点,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其诗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关键词]:意境的特征,成因,影响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歌,塑造了清新、淡远、淳朴、率真的优美意境,为玄虚沉闷的东晋文坛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⑴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有咏怀、咏史诗、如《杂诗》、《读山海经》、《咏贪士》、《咏荆轲》等,这些诗主要写出仕和隐居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壮志不伸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曲折地暴露了时政的昏浊、黑暗他的辞赋散文成就也很高,如《闲情赋》、《感士不遇赋》、《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诗》等,以自然、清新、朴实、淳真、托意深远取胜但他相当数量的作品是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等组诗。

      他的《归园田居》细致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自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心情诗的语言平淡、质朴,不加雕饰,所写景物直率自然,寻常可见,由于作者“以心托物”将自己美好的心灵影射在自然景物之上,从而散缓无奇的景物具有了超凡脱俗的情韵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他的《饮酒》更是将深邃哲理和高尚的情韵融入自然美景之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绘出一个心与物遇,情与景通,物我两忘,天然淡泊的美妙境界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一句,反映了诗人在对大自然的审美观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意”,这种“真意”只能靠亲身去体验,而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的诗有意突出田园的淳朴和宁静,借以反衬官场的黑暗和腐败而实际上,农村的躬耕生活和当时上层社会比较起来也确有朴实的一面,富有生活情趣,足以衬托诗人安贫乐道,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他笔下的田园生活甜美静穆,和平宁静,淳朴闲适,的确是一方人间的乐土,是一块世外桃源陶渊明真可谓一个才华横溢,多产的诗人他的诗歌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许多诗选入中学课本,“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等优美的“ 田家语 ”,平淡质朴,不假雕饰,似胸中自然流出,读之尤如品茗,甘爽清新,回味无穷,真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无好问评陶诗《论诗绝句》)⑵陶诗博大精深,本人只从诗歌意境说起一、陶渊明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⑶) ,陶渊明诗之所以被世人广为传颂,其主要原因是他给我们塑造了几种前所未有的诗歌境界一)以田园风光为景,勾勒出一种疏淡、清远、静谧的农村生活场境,也是陶渊明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看透了官场的腐败,勾心斗角,不愿五斗米折腰,于是选择归隐山林,躬耕南山,才真正体会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的生活感受,才会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的兴喜和自由人世间的许多不幸,通过自然界美好景物来化解,一切也就变淡了陶渊明抛开了富贵名利的枷锁,才会活的这么轻松自然,清逸旷达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只有陶渊明才能创造出来。

      苏轼说的好“非古之来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予之世农亦不能识此语之妙也”(胡仔《苕溪渔隐从话》)⑷(二)当然,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写田园风光,还写淳朴、厚实的人际交往也就是茶余饭后,饮酒赋诗,或是“有风自南,翼波新苗”(《 时运诗》);或是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辛丑岁七月赴假迁江陵夜行途中》);或是“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拟古》)此情此景与 “田父”举杯畅饮,不亦乐乎!故有“ 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二)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饮酒》九)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 一)的佳句生活的快乐和友情的和谐相交映,求知的愉悦和沟通的欢畅共生辉,这种情景,真可谓人生之佳境,如果没有这样的田园风光,没有这样淳朴率真,胸怀旷远的陶渊明,也就没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也就没有了这种淳朴自然、清逸洒脱、超然物外的境界三)以上两种境都是喜境乐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⑸陶渊明在诗文中还给我们塑造凄美、深沉、抑郁的悲境陶渊明生活在“ 士不安居,民不保生 ”的历史转行时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而陶渊明老之将至,面对风雨飘摇,分崩离析的东晋王朝,又能做什么呢?只好把这种历史迁逝之悲植根于眼前的景中 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和刘柴桑 》)万物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 _中灭,何时见余辉朝霞开宿露,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咏贫士七首》其一)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荒草何茫茫,白杨亦潇潇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闲,千年不复朝 ( 《拟挽歌辞三首》)这些景物无不显得萧条,荒凉、孤寂,勾画出一种哀婉,凄美的悲境诗人不光停留在悲景中,还把迁逝之悲根植于志向无成,人生的短暂的悲哀中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己非常身” (《杂诗》其一)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催 _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哀《还旧居诗》)有了这种阔大的历史流变,诗人对历史和人生咏叹才会开阔、深沉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旧居》)四)生命短促,人生无常,何不及时行乐,“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游斜日 》)“ 感物厚及时,每恨靡所挥 (《 和胡西曹示顾赋曹》)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寒风指枯条,落叶掩长阳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杂诗 》七)内心的迁逝之悲,与外在的景候变化的结合,有一种物变惊心之感,真可谓“凄情之中有理思,理思之中透凄情”⑹其实陶渊明诗的意境,远非我所说的那么浅薄,需我继续研读挖掘那么,陶诗广为传颂,深为文人喜爱,他给我们创造的意境有那些审美特征呢?二、陶渊明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一)情景交融,情为主导,理渗其中“情景相生而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 ⑺{_我们知道情与景相辅相称,无景情不显,无情景不活我国《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正是为了抒发感情,创造意境的需要而产生的陶诗中描绘了许多恬静、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 _,寄托诗人增恶官场的黑暗,仰慕田园的闲适之情如《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通过视听写出了诗人归田后的住宅环境和优美宁静的农村田园生活。

      勾勒出一方宁静、和乐、安适的美好境界;与污浊,腐朽的社会环境形成显明的对比,使人产生一种亲切的乡情之感,可以说情与景达到完美的结合陶渊明笔下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等景物,绝不只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是重在抒情再说,意境中的情景交融,不是一种互等的交融,而是以情感为主导的交融 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 ⑻他在描写各种景物时,倾注了自己的感 _情,抒发自己的志趣,故有“一切景语皆情语” ⑼的说法如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乐,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中描写了诗人东篱采菊时的闲情雅趣,但诗人重在抒发悠然自得、静谧安闲的隐居生活和清幽、恬淡的美好心境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悟到了躬耕田园才是自己真正的觉醒二)虚实结合,境生象外“意境是情景交融中呈现出的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是物象与物象之间多重复合联系而构成的耐人寻味,而又若有若无的虚幻的艺术空间” ⑽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景,自然诱发我们的思维去想像去联想清代戴本孝的山水画《陶渊明诗意图》,清代原济《陶潜诗意图册》元代何澄《陶潜归庄园卷》等画卷,不真是陶诗基础上的再现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有情,诗情画意融入其中,美不胜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在诗句中把生活的哲理与诗意完全融合,在景物中反映了与自然一体,浑然忘我的理趣采菊” 只是一个动作,却将诗人 “心远地自偏”的情感悠然道出,淳朴自然,语淡意远,使人产生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情韵尤其是一个“见” 字,富弦外之响于无意之间,极精确地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神逸言外的潇洒恬静的心情,真可谓“ 著一字境界全出 ”⑾又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移居》)一个 “呼 ”字,十分平淡,但出语的粗朴,反现出朋友间情意的率真,也现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自由轻松;“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乞食》)一个 “拙”字把诗人因饥饿逼迫乞食时的难堪境况,刻画的淋漓尽致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然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饮酒》十四),此诗虚实结合,塑造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中“味”字,是酒味?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寓意深远形成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境界三)含蓄委婉,韵味无穷意境的深层含意并不直接体现在表层的意象本身,而是存在于意象与意象构成的艺术空间之中,要借助比喻、象征和暗示委婉道出,使人感受、领悟,思而得之读者通过发挥想象和联想,透过形见出神,透过境见出情,进而把握象外之意,言外之意。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似乎是写诗人害怕气候的变化会给他的作物带来不良影响,然而实怕自己意志不坚,而妄弃这片田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是愿无违《归园田居 》)此诗写诗人田园劳动的场景,蕴含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的不满,同时也含有一定的哲理,人生中若没有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想收获是不容易的衣沾不足借,但使愿无违诗人更怕的是那种意志不自由不坚定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饮酒》十三)此诗表面写两客虽同居一室,但取舍态度完全不同实际是对那些追慕荣利,计较名利之人的讽刺,同时也是对那种狂放自由,淡泊名利之人的赞美萧统《陶渊明集序》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即以酒为题材来抒发感情,寄托怀抱朝霰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咏贫士》一)表面上以飞鸟为喻,写贫士的势单力弱,不合时宜,实指那些安贫乐道的人放弃逐名追利,唯利是图,而是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归隐生活,故有“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的坚定信念,由悲而壮,令人振奋。

      这种“言外之意 ”“韵外之致”正是陶诗所留给读者的美趣,让人回味无穷三、陶渊明诗歌意境形成的原因(一)古诗文的影响1、我国反映自然美的诗歌,最早从《诗经》开始高山流水,田野平陆,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无不摄入诗篇,然而这些景物描写,只是为作比、兴之用,借以抒发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陶诗中青松、榆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