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8832332
  • 上传时间:2018-05-0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70.7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筑龙网 WWW.ZHULONG.COM1 浅基础工程 浅基础工程 浅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分部工程之一,涉及多项工种工程本章仅叙述浅基础工程特有的质 量通病,非浅基础工程特有的质量通病,请参见本手册基础降(排)水、模板、钢筋、混凝土等有关章节 浅基础的种类较多,有砖、石等圬工材料建造的刚性基础,也有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扩展基础、杯形基础、 筏板基础以及箱形基础等多种类型本章重点阐述刚性基础、扩展基础和杯形基础的质量通病防治 1基槽(坑)开挖 1.1基槽(坑)位置、尺寸偏差过大 1.现象 (1)基槽(坑)轴线错位 (2)基槽(坑)开挖尺寸偏小 2.原因分析 (1)测量放线错误,造成轴线错位 (2)土方边坡坡度太陡,开挖线尺寸太小 3.预防措施 (1)施工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建立与施工相适应的测量控制网,作为施工测量 的基本依据,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确保其正确 (2)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应在主要轴线部位设置控制桩或标志板 (3)基槽(坑)开挖前,应选用合适的边坡坡度,并计算确定最小的开挖线尺寸 (4)土方开挖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长宽尺寸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4.治理方法 错位的基槽(坑)必须进行修整或返工,确保基础工程建造在正确的位置上,基础平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1.2边坡失稳 1.现象 (1)基槽(坑)坡顶土面出现裂缝或局部下沉 (2)边坡土方滑坡、坍塌 2.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值选用不当,坡度过陡 (2)对地表水没有采取截流和排除措施,导致土中含水率升高,抗剪强度降低 (3)开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方时,特别在易发生流砂条件区域施工时,不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施工方法 (4)边坡顶部附近堆放大量土方或材料、设备,或坡顶附近有振动设备作用 (5)选用不适当的开挖顺序和方法 (6)基槽(坑)土坡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或外力作用下造成坍塌 3.预防措施 (1)基槽(坑)开挖、基础工程施工和土方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 坑内、以免边坡塌方;同时还应做好地面排水设施,避免边坡附近土体内积水,而造成边坡塌方 (2)挖方边坡不放坡作成直立壁并不加支撑时,要求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槽(坑)底面标高,挖土 深度应符合第3章表3/9规定数值 基槽(坑)土方开挖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应按规定放坡或作成直立壁加支撑。

      (3)选用合适的边坡坡度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槽(坑)底面标高时,挖方深度 在5m以内,不加支撑的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第3章表3/8的规定 (4)在软土地区开挖基槽(坑)时,必须事先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地下水位应降低至基底 以下0.5~1.0m后,方可开挖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回填完成 (5)当建筑场地不允许放坡开挖而需设置坑壁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 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支撑必须牢固可靠,确保安全施工 (6)在基槽(坑)边坡顶上侧堆土或材料,或设置施工机械时,应与槽(坑)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 边坡或直立壁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距边缘0.8m以外,堆高不宜超过1.5m 筑龙网 WWW.ZHULONG.COM2 (7)开挖土方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自上而下、分层分段地进行禁止采用先挖坡脚 的方法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 4.治理方法 基槽(坑)边坡发生坍塌后,除了清除塌落的土方外,还应针对造成塌方的原因和场地条件,分别采取改缓 边坡坡度、卸除坡顶荷载,或对土壁进行支护(如堆放装土草袋、设支撑、打设简易板桩等)后,再继续施 工。

      1.3基底标高或土质不符合要求 1.现象 (1)基槽(坑)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规定值,造成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或超挖 (2)基底持力层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被人工扰动,造成持力层承载能力降低 2.原因分析 (1)测量放线错误,造成基底标高不足或过深 (2)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虽已挖至设计规定深度,但土质仍不符合设计要求 (3)选用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不当,造成超挖 3.预防措施 (1)当发现控制桩或标志板有被碰撞和移动迹象时,应复查校正,防止标高出现过大误差 (2)防止超挖采用机械开挖基槽(坑)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土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 工机械确定 (3)基槽(坑)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 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 4.治理方法 (1)当开挖深度达到设计规定,而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协商处理 (2)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 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1.4基槽(坑)泡水 1.现象 基槽(坑)开挖后,地基持力层被水浸泡。

      2.原因分析 (1)雨水、地面水流入基槽(坑) (2)直接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 (3)降低地下水位的设施出现故障或失效 3.预防措施 详见3.2.4“基坑(槽)泡水”的预防措施 4.治理方法 详见3.2.4“基坑(槽)泡水”的治理方法 附录基槽(坑)土方开挖质量标准 1.基槽、基坑的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2.基槽(坑)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本手册第3章3.2附录附表3/1 3.基槽(坑)内不得有积水、浮土和淤泥 2局部地基处理和基础垫层 浅基础工程的基槽、基坑内出现松土坑、土井,基底土被扰动,或发现地下坑穴等问题时,必须作地基局部 处理,这类工程与基础垫层类似质量通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局部软弱层挖除不够 1.现象 (1)基底松土或被扰动土层未清除净 (2)局部加深处未形成台阶状 (3)基底位置的土井和坑穴等未作适当处理 筑龙网 WWW.ZHULONG.COM3 2.原因分析 (1)地质勘察深度和精度不足 (2)发现不良土质、软弱层、土井等不作处理基底土质未经有关方共同验收 3.防治措施 (1)基槽(坑)在作垫层或基础前必须验槽。

      如发现槽、坑内有局部软弱层或孔穴,应挖除后用素土或灰 土分层填实,或通知设计单位确定处理办法 (2)当松土坑较深,且大于槽宽或1.5m时,将松土坑挖至与槽底土质相同的标高,做1∶2踏步与 两端相接,每步高不大于500mm,长度不小于1m如深度较大,用灰土或砂石分层回填夯实到槽、坑 底标高,也可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密实 (3)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的部位时,应根据建筑对不均匀沉降的 要求予以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垫层 2.2灰土或回填砂石密实度差 1.现象 松土坑等开挖后,回填的灰土、砂、砂石的干质量密度或贯入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原因分析 (1)回填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灰土拌合不均匀 (2)回填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导致无法压实,甚至不夯压 (3)施工时,对回填材料的含水率控制不当 3.预防措施 (1)垫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砂石: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当使用粉细砂时,应掺入25%~30%的碎石或卵 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得选用砂石等渗水材料 2)素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也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

      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 0mm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素土垫层,土料中不得夹有砖、瓦和石块 3)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 土料宜用粘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得含有松软杂质, 并应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灰土宜用新鲜的消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5mm (2)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工地常用的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 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湿润灰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拌好后及时铺好夯实,不得隔 日夯打 (3)灰土的铺设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照第7章表7/2选用各层厚度都应预先在基槽 (坑)侧壁设定标志每层灰土的夯打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在现场试验确定 (4)砂和砂石地基的捣实,视不同条件,可选用振实、夯实或压实等方法施工时应分层进行,在下层 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每层铺筑厚度不宜超过第7章表7/3规定的数值分层厚度 可用样桩控制 4.治理方法 灰土、三合土或回填砂石的密实度差,往往导致地基基础变形加大,上部结构开裂等危害常用处理 方法除了返工重做外,还可采用水泥灌浆、化学灌浆、复合地基等方法补强处理、但需经有关各方协商统 一意见后,方可设计和施工。

      2.3灰土早期浸水 1.现象 灰土打完后,不久遭雨淋或被水浸泡 2.原因分析 (1)浅基础各分项工程没有连续施工,又无防雨措施 (2)地下水位以下做灰土时,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不当 3.预防措施 (1)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修建基础和回填基槽(坑) ,或作临时遮盖,防止日晒雨淋 (2)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槽(坑)内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夯实后的灰土,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 筑龙网 WWW.ZHULONG.COM4 4.治理方法 尚未夯实的灰土或刚打完的灰土,如遭受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受浸 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2.4局部处理的地基表面不符合要求 1.现象 (1)局部地基处理层的厚度不足,顶面标高误差过大,表面不平整 (2)局部地基处理的面层未形成水平面或台阶形 2.原因分析 (1)未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施工 (2)局部地基处理用的材料每层虚铺厚度不足,夯压程度不均匀 3.防治措施 (1)参见2.2“灰土或回填砂石密实度差”的治理方法 (2)认真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分层铺设和夯压密实 (3)局部地基处理面积较大时,应在处理完成后及时用水准仪检查顶面标高,用2m靠尺和楔形塞 尺检查平整度。

      2.5碎砖三合土垫层材料不良 1.现象 (1)碎砖、石灰和砂质量低劣 (2)三合土配合比不当,拌合不均匀 2.原因分析 (1)碎砖未经专门破碎加工 (2)未按规定的质量要求采购材料生石灰未经充分熟化 3.防治措施 (1)碎砖三合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述要求 1)石灰:用未粉化的块灰,临时加水化开或淋成石灰膏使用 2)砂:砂或泥砂中不得有草根、贝壳等有机杂物 3)碎砖:用废旧断砖加工成粒径为20~60mm的碎砖,不得夹有杂物 (2)碎砖三合土的配合比(体积比) ,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采用1∶2∶4或1∶3∶6(消石灰∶ 砂或泥砂∶碎砖) 2.6碎砖三合土垫层松散不密实,表面不平整 1.现象 (1)垫层松软不密实 (2)垫层表面未作专门处理,又不平整 2.原因分析 (1)拌合不均匀或浆水离析 (2)垫层未分层铺筑,夯压不密实 (3)垫层完成不久,即遭受雨水冲淋 (4)垫层表面未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再次整平夯实 3.防治措施 (1)铺设前先行验槽,清除松散土、积水、污泥,并夯压两遍 (2)铺设前应在基槽(坑)壁分层标出样桩,并预拌好灰浆碎砖应与灰浆拌合均匀后再铺设,分层厚 度,第一层为220mm,其余各层为200mm,每层应分别夯实至150mm。

      垫层厚度≤300mm 时,可一次铺设并夯实 (3)夯打应密实,表面平整,如发现三合土太干,应补浇灰浆,并随浇随打 (4)垫层至设计标高的最后一遍夯打时,宜浇浓灰浆待表面灰浆略为晾干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