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理念和路径-基于大学发展视角南方教育高地建设-.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5598915
  • 上传时间:2021-1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3.86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理念和路径:基于大学发展视角南方教育高地建设*收稿日期:2013-06-24作者简介:罗海鸥,湛江师范学院院长,广东省普通高 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一粤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博士广东湛江/524048)*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 07SJY006)和广东省"优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专项资助 课题(项目批准号2013YCTS04)的阶段性成果摘要:“南方教育高地”最基本的内涵即大学发展的 内在指标和外在表征达到中南地区最优建设南方教育高 地,要从理念和路径两方面入手:要有精神高地、人才高地 和创新高地的教育理念;要通过教育还原建设精神高地,实 施优师强本建设人才高地,返归求真务实建设创新高地关键词:南方教育高地;大学发展;教育理念2010年, 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我国“南方教育高地”的战略 目标"南方教育高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全新的任务和 全新的要求这里面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还较为模糊,有必 要从教育理念和建设路径方面作深入阐释一、教育高地的阐释 高地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河渠书》:“北载之高地, 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海明 代周光镐在《黄河赋》中道:“独不见夫乘四载者之疏导, 凿上流而行乎高地。

      一般认为,地势较高能够纵览全局、 控制四方之地叫做高地什么是“教育高地” ?这个命题可从纵横两个维度来 看:纵的维度即从教育内在发展看,教育发展在历史长河中 经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现代教育和当代教育等阶段 教育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一元到多元,而每个阶段发 展极不平衡,故“教育高地”是喻指某地教育发展的高层次 和在行业中具有优秀领先的地位在当代,它体现为教育的 全球化、信息化、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横的维度即从教育的外在关系看,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 子系统,它与社会其它子系统之间发生着物质、信息、能量 的交换,在元素互动中达到系统的动态平衡当教育系统的 元素具有高势能,那么它在与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等系 统的物质、信息、能量交换中便具有优势故教育高地” 可借指教育系统的高势能、高水平之意如在高等教育与经 济系统的互动中,教育能为经济腾飞插上翅膀,尤其通过人 力资源来体现教育的高势能;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直接促进科 技进步;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孕育着公民社会和政治文明‘基于大学发展视角的南方教育高地”,这个提法源于 2010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所提‘南方教育高地”广东省教育 厅罗伟其厅长在《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思考与实践》一文中, 把‘南方教育高地”概括为"六高”内涵和"五高”特征。

      [1]它所概括的内涵和特征与大学发展休戚相关,即建设南 方教育高地与广东大学发展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六高” 内涵之一 “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培育高地”与英国纽曼所提 “大学以培养精英人才为要”与相对应;“六高”内涵之二 "高新科技的创造运用高地”与德国洪堡所倡‘大学以高 深学术研究为任”相耦合;“六高”内涵之三“科学发展的 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高地”与美国《莫里尔法案》所定“大 学以服务社会为纲”相匹配当然,教育高地的内涵更为宽 广,因为其不仅包括高等教育,还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等基于大学发展视角的南方教育高地是一个以大 学发展为核心的全方位多维度概念,最基本的内涵即大学发 展的内在指标和外在表征达到中南地区最优建设南方教育高地离不开相应的理念与路径基于大学 发展与教育高地的逻辑统一性,这种理念与路径须涵盖大学 的核心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 建设南方教育高地要回答:树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确定何 种实施路径,如何付诸于实践二、精神高地与教育还原曾有人说:“精神高地是至真至纯至美的境地,是人生 攀登不止和不可逾越的海拔一个人缺失了精神高地,不论 他的物质家园多么富有、丰裕,都会变得贫瘠、空寂、荒芜 和乏味。

      [2]当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全方位竞争日趋 激烈,在急功近利、物质至上的浮躁社会里,一些大学存在 精神式微面对这种现状,办学者要强化大学是精神高地的 理念,并努力去实现它一)大学应当是精神高地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 也从最高境界上来说,真正的大学,是无形的大学,是 精神的大学,是能凝聚和产生大师的大学有了高远的精神 境界,有了 一流的教师,哪怕缺少高楼大厦,也可能成为一 所高水平大学所以,大学首先要有高远的精神境界,成为 精神高地,才能使大学不仅仅停留在“形”和“体”的层 面,而进入"神”和“灵"的境界在这一精神高地上,大 学人拥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和社会之责任,探索人类 精神生产、传承和创新的机理,与人类最杰出的大脑和最高 尚动人的灵魂相遇,求真务实,专心致志,做最好的自己, 从而立己树人,为社会建树新风,为人类作贡献1938年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成 为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高地其成因主要是,“兼容并包” 和"心志专一”精神这两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前者是 对大学而言,后者是针对个人而言,共同支撑起大学博大精 深的境界其中,"心志专一”精神影响尤为突出,反映在 校领导身上,就是他们深感责任之重大,唯恐不能胜任,把 专心致志办好学校、为师生服务,视为应尽的义务;这种专 一”精神,反映在教授身上,就是联大教师们都学有专长, 意有专情,各自埋首,沉潜探索,著述有成,育人卓著;反 映在学生身上,就是联大鼓励和支持学生按自己的志向自由 选择,走自己的道路,使联大不仅产生了一流学者,也产生 了抗战英雄,还走出了一批政治家。

      可见,优秀的大学应当是精神高地在大学高地上,可 以了望世界,展望未来,通过与高人接触,知彼而知己,确 立自己的人生使命,为做最好的自己奠基铺路这是很幸运 的正如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说:“一个人生命中 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人生中途,即年富力强时发现自己 生活的使命站在这一髙地上的人们,可以让一切都变得 意义非凡,甚至连贫穷都拥有珍贵的价值与青春和智慧相 比,金钱、地位、美酒、佳肴都微不足道在这一高地上, 即使身无分文,也可以孕育希望! (二)教育还原是建设精神髙地的路径如何建设精神高地呢?这就需要我们回归教育本质,对 教育进行还原,即回到教育本身,回到教育清澈的源头,让 教育本真的生命得以凸现,使教育成为其所是1•本质还原:育人为本,学术本位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 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长远而全面的发展《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科 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 求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 值诉求,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 和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对学校来讲,学生是中心, 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对社会来讲,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 产品不合格,社会不会认可。

      "钱学森之问”是当年温家宝 总理的刺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心病在向温总理建言 的那一年,钱学森与祕书有几次谈话,谈到很多核心问题, 讲到他小时候受教育的情况在我看来,他说的就是,教育 要以育人为本,要给人一种素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创新 的大视野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大学是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精神高地在这里比的是 谁的志气大、学问高、贡献多当今社会,受世风等影响, 学风也存在不良现象学术评价标准不断受到功利性价值倾 向的侵蚀,致使学术评价组织的公正性常常受到质疑一些 人缺乏起码的学术道德,对学术毫无敬畏之心,所以回归 “学术本位”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韦伯在 《以学术为志业》中说得好:"没有这种圈外人嗤之以鼻的 奇特的陶醉感,,没有这份热情,没有这种你来之前数 千年悠悠岁月已逝,未来数千年在静默中等待的壮志,你 将永远感觉不到学术工作的召唤 [3]只有对学术充满执 着,不断攀登学术的高峰,体味学术的魅力和价值,才能把 大学构建成人类社会的精神高地,为人类精神的家园提供新 知2•职能守真:四大职能,务本寻根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不断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 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 中。

      这句话是对高校的教育职能的深刻阐释所以,把大 学建设成精神高地要着力于这四大职能的实现:在人才培养 方面,大学是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也是人才成长的摇篮; 在科学研究方面,科学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标杆,科研力是衡 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科技应该成为孵化企业的“苗 圃”;在社会服务方面,高校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应 该成为政府决策咨询和社会综合管理的思想库与智囊团;在 文化传承方面,大学不仅要适应各种文化碰撞和频繁交融, 更要告诉社会自己崇尚何种文化,生成什么样的文化,并成 为建设先进文化的中坚力量,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这四大职能, 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基本职能, 如果没有教学与科研做基础,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就无从谈 起可以说,教学是大学职能的中心,科研是培养人才的保 证,而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职能来源于教学与科研,反过来 又促进这两大职能当今世界,大学已从农业社会的“象牙 塔”、工业经济社会的“助推器”,发展成为现代知识经济 社会的中心所以建设精神高地亟需落实这些职能,把这些 职能不折不扣地演绎到大学各项工作中,跳出种种已有的教 育模式,打破束缚教育本身的条条框框,让教育顺其本真自 由健康地生长。

      3•路径守正:尊重规律,依法办学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 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育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是办 学的指针大学要努力将教育规律的精神涵盖学校管理、教 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并在工作中准确把握尺度,既不要盲 动冒进,也不要畏首畏尾,积极推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 出台依法办学是教育还原的法律保障法治的逻辑是,法律 是最高的统治者,因此依”法是必须的和当然的,不是可 以选择的[4]大学要顺利运转,依法办学异常关键一方 面,大学相关部门行使职能要有法可依,能够熟练地运用法 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可以较快较好地处理好大学校园内突 发事件、安全事故、劳动纠纷、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另 一方面,依法行政可以优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理顺各级管 理层的职能关系,减少管理成本,变"人治”为“法治”, 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三、人才高地与优师强本关于人才高地的定义,学术界经常引用学者叶忠海的表 述:“人才高地即为人才发展的极核区、高势能区其内涵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人才资源数量分布的高密度;人 才资源素质的高标准;人才资源结构的高对应;人才资源流 动的高活力;人才资源产出的高效益。

      [5]这就是说,它 是集人才的培养、产出、流动与效能发挥于一体的处所一)大学应当是人才高地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人才在大学中具有突出 的作用,教育家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讲到:“一个大学所以 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 [6]他反复强调:“师资 为大学第一要素,吾人知之甚切,故亦图之至急 [7]学 术大师季羡林曾说:“根据中外各著名大学的经验,一所大 学或其中某一个系,倘若有一个在全国或全世界都著名的大 学者,则这一所大学或者这一个系就成为全国或全世界的重 点和圣地全国和全世界学者都以与之有联系为光荣, 问学者趋之若鹫,一时门庭鼎盛,车马盈门倘若这一个学 者去世或去职,而又没有找到地位相同的继任人,则这所大 学或这个系身价立即下降,几乎门可罗雀了 [8]可见, 没有好的师资、没有优秀的人才,建设人才高地无异于空谈推进教授治学,发挥教授主导作用,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