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旅游发展毕业论文设计.doc
26页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系 别 工商管理系专 业 旅游管理班 级 2008-2班学生姓名 赵洪涛二〇一二 年 四 月 二十 日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姓名赵洪涛系别工商管理系专业旅游管理班级2008-2班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毕业论文(设计)目的意义:发展乡村游是因为现在大城市的人生活压力大、人们有一种释怀的感觉、可以放松身心,因为在城市没有一种田家乐园般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农村生活,所以农家乐等项目正好迎合他们胃口毕业论文(设计)要求与计划: 要求: 1.论文内容充实,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点、论据要协调一致 2.逻辑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字简练、术语规范 3.数学模型(案例分析)运用适当,图表形式正确 4.收集资料以近期发表文献为主,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由指导老师审定后确定为主要参考文献,其数量不少于12篇 5.论文力求有新意,字数不低于10000字计划:1.参加系统一安排的“如何撰写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讲座2.与指导教师联系进一步明确论文的题目和所研究内容,并收集相关资料。
3.在老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并经老师审定后开题 4.实习期间与指导教师通过、互联网随时沟通,完成论文初稿、二稿和三稿撰写工作 5.返校后,及时向老师汇报论文撰写情况,指导教师对论文进行审阅、修改、定稿 6.系论文质量监控小组做论文定稿的审查7.评阅教师做论文评阅时间安排: 2011.11.19: 系里统一组织讲解如何撰写旅游管理毕业论文2011.11.20-12.02: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指导学生选题,搜集相关资料2011.12.03-12.31:指导教师审定题目,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2012.01.01-03.02:指导教师以、互联网等方式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初稿 2012.03.03-04.30:指导教师以、互联网等方式指导学生完成论文二、三稿2012.05.08-05.09:学生返校,上交毕业实习材料,汇报毕业论文撰写情况2012.05.11-05.14:指导教师与学生反复沟通,修改论文,论文定稿2012.05.15-05.18:上交论文,系论文质量监控小组审查论文内容与格式、打印装订2012.05.19-05.22:审阅人审阅论文,学生做论文答辩准备。
2012.05.20-05.29:论文答辩,评定成绩,推荐优秀论文指导教师意见(签字): 20 年 月 日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签字):20 年 月 日系主任意见(签字):20 年 月 日毕业论文(设计)评语及成绩一、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20 年 月 日二、评阅人评语 评阅人签字: 20 年 月 日三、答辩委员会评语四、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学生所在系盖章: 20 年 月 日五、答辩委员会主任单位 答辩委员会主任职称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20 年 月 日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 黑龙江省乡村旅题 目 游发展模式分析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赵洪涛二O一二 年 四 月 二十 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摘 要乡村旅游在国外早有发展,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后,现在乡村旅游则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
乡村旅游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时期就有“拜山”、“踏青”的习俗在我国新时期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也被赋予的不一样的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三农问题备受重视国家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而发展乡村旅游就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农村建设也给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下,黑龙江省也在这一方面做出努力本文就以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模式介绍对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评析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乡村旅游开展的比较早,但由于受历史与地缘因素的影响多年来一直处于国内较低的发展水平为了更好地开发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促进其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和对文献的分析等方法系统的对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对乡村旅游的介绍、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问题的分析和对策、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模式今后的发展的建议和可持续发展等本文希望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模式走出发展规划不合理、产品文化内涵不丰富、特色不多、生态环境保护不力、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能够科学合理的发展、统筹规划、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统一管理形成规模发展模式。
关键词: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旅游模式英文标题AbstractII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1 绪 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乡村旅游相关理论概述 22.1 乡村旅游的起源 22.2 乡村旅游的定义 23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现状 43.1 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 43.2 形成较高水准和品牌独特的乡村旅游线路及景区 53.3 初步形成比较适应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经营模式 54 黑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74.1 黑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74.1.1 基层政府管理水平低、行业法规缺乏 74.1.2 粗放型经营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 74.1.3 缺少文化内涵和创新模式 74.1.4 旅游配套支持体系不健全 74.1.5 专业人才匮乏 84.2 黑龙江乡村旅游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84.2.1 政府主导,联合经营 84.2.2 依托资源打造品牌形象 84.2.3 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84.2.4 规范服务, 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94.2.5 给予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 94.2.6 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 95 黑龙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05.1 国有农场/牧场模式 105.2 企业/机构独立经营模式 115.2.1 葡萄王国 115.2.2 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 115.2.3 北大荒现代农业园 115.3 农业分散经营模式 115.3.1 吕家围子屯 125.3.2 杜尔伯特县烟筒屯镇当奈村 125.4 政府支持下的农户联合经营模式 12结 论 14参考文献 15致 谢 161 绪 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乡村旅游是指以乡土观光、乡野休闲、乡俗体验、乡居度假为目的,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基本载体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田园风光观光休闲旅游是指经济与观赏农林牧作物的观光采摘旅游,鲜食餐饮休闲,农村劳作体验休闲旅游,农村民俗活动观光休闲,农家餐饮住宿体验休闲果林观光与瓜果采摘、大棚观光采摘与冬季生态餐饮、花卉园艺观光与销售、禽畜鱼猎获与鲜食餐饮、宠物观赏与领养、家庭农副产品加工参与体验、农业劳作体验、农家牧家渔家生活体验、乡村民俗体验 森林休闲旅游包括观景游览、宗教文化观光、康体健身、生态养生、山野运动、其他配套休闲度假观景游览:包括森林植被、山岳风光、地质地貌、溪涧瀑布、天象景观等等的观赏,可以步行登山,可以乘坐缆车、索道、船舶、竹筏、汽车等等康体健身,它包括常规登山、穿越、山野运动、拓展训练等等,都是时尚旅游的发展方向生态养生,它是森林负氧离子的重要功效,结合中草药、膳食养生、康体疗养等等,可以形成森林养生旅游山野运动,它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进行徒步穿越、攀登、户外运动等项目发展乡村游是因为现在大城市的人生活压力大、人们有一种释怀的感觉、可以放松身心,因为在城市没有一种田家乐园般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农村生活,所以农家乐等项目正好迎合他们胃口。
还有就是农村的资源相对薄弱,为缓解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当地政府开发和引导下,一批批农家游、生态游、体验休闲游等相续出现,这对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缩短贫富差距、缩短农村和城市的差距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社会、发展共赢2 乡村旅游相关理论概述2.1 乡村旅游的起源西班牙学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