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7年整理】从存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doc

41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5019178
  • 上传时间:2017-08-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1.51K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从存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傅申引言笔者在三十五年前的黄庭坚研究论文中,对有邻馆墨迹本〈砥柱铭卷〉的真伪不能遽断而存疑,此疑一直延续到今年初,主要是没有时间尽全力去解疑「存疑」不等于否定,有疑而不解,风吹草动,莫不惊心,因此不论是对做学问或人生态度而言,是不健康的因为「疑心生暗鬼」 近期因〈砥柱铭卷〉易手之际,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故而重温旧题,较为细心地爬梳了此卷中的有关资料,以及参考手头已有的学者意见,一再地反复思考并自我辨正,得出了结论,如本文之标题所示,肯定此卷为山谷书风转换期的真迹此卷的书法风格,虽与晚年的几件基准作品略异,但从吾人理解,每位书家的发展过程而言,无不具有其历史价值,正如同早期有人存疑的山谷草书〈廉颇蔺相如传〉至今已被公认为重要真迹,其草书成就虽不及〈诸上座〉及〈李白忆旧游〉等,但无损于其价值,而且让我们见识到未现老态的壮年山谷其实只要是黄庭坚这样与东坡齐名的诗人,及书史上宋四大家的地位,其片言只字,皆2属可珍!更何况此卷长达 824 公分,从南宋初到清末的题跋长达621 公分,外加卷首的山谷像,其总长约 1500 公分,内容丰富,历经南宋二大藏家王厚之及贾似道的收藏,虽非山谷存世作品之最,但较之蔡、苏、米诸家作品,实属罕见;较之曾巩的短纸,更属大巫!吾人能不珍之重之耶?一、 研究缘起一九六五年当笔者整理苏东坡、黄庭坚及米芾三家的画论文字成《宋代文人之书画评鉴》硕士论文之际,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新馆落成,有幸被荐与江兆申兄同入故宫书画处,三年之间得亲手展阅库藏书画名迹,其中有黄庭坚书迹多件,大字行、楷书中,自以〈松风阁诗卷〉最为公认的名迹,其次有〈寒山子庞居士诗卷〉 ,虽然乾隆皇帝晚年题此卷为:「双钩既伪诗更误,向谓上等实误!」但经笔者细观原迹,绝无双钩迹象,且一片神行,比〈松风阁〉卷更生动自然!最后有林氏兰千山馆寄存故宫的〈发愿文〉卷,相较之下,不论用笔和结字均大为逊色,墨色亦不及前二卷光彩发越,因而耿耿心中疑不能决。

      一九六八年有机会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修,两年后,当地藏家在方闻教授的指导下,从香港购入张大千旧藏黄庭坚〈张大同卷〉(全名:〈为张大同书韩愈赠孟郊序后记〉 )寄存于普林斯顿大学美3术馆中,笔者得不时入库房中手自展卷观赏研究其前,黄庭坚的草书最长卷〈廉颇蔺相如传〉卷,已入距普城车程仅一小时余的纽约大收藏家顾洛阜(美籍犹太人 John M. Crawford)收藏,也曾亲手展卷研赏由于以上的机缘,就选择了以黄庭坚〈张大同卷〉为中心的黄庭坚书法作为笔者的博士论文, (原名:Huang T’ing-chien’s Calligraphy and His Scroll for Chang Ta-tung : A Masterpiece written in Exile. 中译为:《黄庭坚的书法及其贬谪时期的杰作〈张大同卷〉 》 )并于一九七六年通过论文口试在研究期间曾专程赴日本私人藏家请观了黄庭坚名迹:〈经伏波神祠诗卷〉 、东京博物馆的〈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稿〉以及藤井有邻馆的〈砥柱铭卷〉及〈李太白忆旧游诗卷〉 一九七七年又有幸因美国科学院邀请参加与中国交换访问的学术交流,在上海博物馆的旧馆观赏了〈华严疏〉 。

      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史树青先生为我们展开了中国书史上的第一大字卷,长十米的擘窠大行楷:〈懒残和尚歌后记语卷〉 (又名〈明瓒诗跋〉卷) 虽然在每次展观以上各别的卷子时,都有不能言传的激动,但以这一卷的一行一字的浑重笔力最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有了以上的经验,在研究过程及撰写论文时,对今天的主题:〈砥柱铭卷〉的定位遇到难题,一再的来回推敲而不能决,最后在论文中,将其它各卷定位为黄庭坚的基准作,而将〈发愿文〉及此〈砥柱铭〉两卷定位为疑而不能下定语的「问题作品」 问题究竟在哪里呢?4当时的疑问有二:一是用笔,笔者当年的感觉是有邻馆墨迹本的〈砥柱铭〉 (以后简称为〈有邻馆本〉 ) ,虽然全卷笔法和结字都与其它山谷各卷都有相通符合之处,而且一片神行,毫无一般作假或伪仿书迹的迟疑、胆怯或夸张的神态,但是在用笔速度比其它行楷都要快速,出锋尤为爽利迅疾,多纵而少擒,绝无晚年代表性的战颤波折,线质偏于扁薄在笔法的比较上,虽然三点水及「纟」字的偏旁,其特殊的结构和惯性都与标准品一致,而最明显的不同是在捺笔的出锋与造型都似利刃一般,而且时常在重按后提笔出锋的形成有棱角的三角形,例如:「天」 、 「之」 、 「合」等字。

      另外是在:「也」 、 「轨」 、 「荒」 、 「邑」等字的末笔上抛钩,也出现在横笔末端,往往先重压后奋力上挑,有分段性的用笔,往往形成三角形,这些特征是在基准作品中少见的二是风格的早晚:从风格来看, 〈有邻馆本〉是比较年青而有俊气洒脱的气象,却与《山谷题跋》卷六中同样写给杨明叔的〈题魏郑公砥柱铭后〉本,末后的纪年为晚年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 」有不相合之处因为将上述笔者所见诸原件,以及其后笔者续见原迹的北京故宫藏〈诸上座卷〉卷尾的行书跋,以及台北故宫苏轼名迹〈寒食帖〉黄庭坚跋语等等来排比时,显然有异兹依年次先后列于下:年份 卷名 现藏地约 1084 年 〈发愿文〉 兰千山馆寄存台北故宫纪年 1086 年 〈王长者墓志稿〉 东京国立博物馆5约 1086 年或 1092 年 〈华严疏〉 上海博物馆约 1095 年 〈廉颇蔺相如传卷〉 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约 1099 年 〈寒山子庞居士诗卷〉 台北故宫纪年 1100 年 〈赠张大同卷〉 美国(私人艾略特)纪年 1100 年 〈明瓒诗后跋卷〉 中国历史博物馆约 1100 年 〈诸上座卷〉 北京故宫约 1100 年 〈寒食帖跋〉 台北故宫纪年 1101 年 〈经伏波神祠诗卷〉 日本纪年 1101 年 〈山谷题跋本砥柱铭卷〉 石刻不存纪年 1102 年 〈松风阁诗卷〉 台北故宫纪年 1104 年 〈范滂传〉拓本 日本如果〈有邻馆本〉书写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 ,与〈经伏波神祠诗卷〉写于同年,并列于〈寒山子庞居士诗卷〉及〈赠张大同卷〉等等的后面,其风格是格格不入的,是绝不符合风格发展的规律,因为它毫无山谷晚年凝重浑厚的用笔。

      故而疑惑其为真迹与否三是书赠对象及文句内容:两两对照〈山谷题跋本〉与〈有邻馆本〉虽大同而有小异,前者详而后者略,但两本都是为杨明叔所书兹用不同字体上下并列以见其异同,而最大的不同是〈山谷题跋本〉有纪年:以下 A 本用标楷体代表〈山谷题跋本〉 ,B 本用黑体字代表〈有邻馆本〉:6A 余平生喜观贞观政要,见魏郑公之事太宗,有爱君之仁,B ○○○○○○○○○ ○魏○公○○○○,有爱君之仁,A 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B 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A 时为好学者书之,忘其文之工拙,所谓我但见其妩媚者也B 时为好学者书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见其妩媚者也A 吾友杨明叔知经术,能诗、喜属文,为吏干公家如己事,B 吾友杨明叔知经术,能诗、喜属文,○吏干公家如己事,A 持身洁清,不以忧畦之面事上官,不以得上官之面陵其下,B 持身清洁,不以谀言以奉于上智,亦不以骄慢以诳于下愚,A 可告以魏郑公之事业者也故书此铭遗之,B 可告以○郑公之事业者也○○○○○○A 置砥柱于座旁,亦自有味,刘禹锡云: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B ○○○○○○○○○○○○○或者谓:世道极颓○ 吾心如砥柱。

      7A 夫随波上下若水中之凫 ,既不可以为人之师表,B 夫世道交丧若水上之浮沤,既不可以为人之师表,A 又不可以为人臣作则,砥柱之文在旁,并得两师焉!B 又不可以为人臣之佐则,砥柱之文,座傍并得两师焉!A 虽然,持砥柱之节以事人,上官之所不悦,下官之所不附,B 虽然,持砥柱之节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悦,下愚之所畏惧,A 明叔亦安能病此而改其节哉!B 明叔亦安能病此而改○节哉!A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庚寅,系船王市,山谷老人烛下书,B ○○○○○○○○○○ ○○○○ ○○○○○○○A 泸洲史子山请镵诸石(右有石刻)B ○○○○○○○○○ ○○○○从以上的对照本,读者很容易见出两本之异同,但都是写给杨明叔笔者当年的感觉是:〈有邻馆本)可能是节录(山谷题跋本) ,因作伪仿效者由繁变简易,而难于无中生有,因而对墨迹本增加了疑点但是此本虽省略多句,但也有改句之处这对于伪仿者而言8却是增加了难度,并且消除了末句的纪年及山谷老人款字,或可解释是因为当时收藏者,在山谷再度贬谪时为了保护此卷而割去的疑虑, (吾人可见甚多苏轼及山谷的书迹为无款作品) ,也就是说此卷可能是无款或割款后的真迹因此在当时从以上各方面来考虑,并没有明确判定是真或伪的证据,无从遽断,故而存疑,以待未来的继续求证。

      以上是笔者三十五年前的结论,在大陆近年的学者著作中找到两位有相近的看法,一是 2004 年徐传旭著的《黄庭坚•中国书法家全书》 (河北教育出版社)所附年表的 1101 年正月条,有:〈题魏郑公砥柱铭后〉 (疑伪) ,又有黄君兄寄赠的大著《山谷书法钩沉录》 ,在其附表「传世黄庭坚书法简表」中的第 81 号:纸本墨迹的〈砥柱铭卷〉 ,将创作年月定于「靖国元年(1101)正月」 ,知黄君兄当时将墨迹本与〈山谷题跋本)认为是同一件作品,并与其它真迹并列;但在附表三「伪讬黄庭坚书法作品简表」的 52 号,列有:魏元成砥柱铭卷,海山仙馆藏真续刻,有墨迹在日本,疑是临本黄君兄将日本墨迹本(即〈有邻馆本〉 ) 「疑是临本」 ,张君「疑伪」 ,两位的看法都与笔者当年的观点相同或类似而经过近两月的密集研究,对三十多年来的疑问得出了解释,其结论为山谷真迹,虽与中田勇次郎及水赉佑二先生相同,但并不同意二位套用〈山谷题跋本)的纪年,而将〈有邻馆本〉定为「建中靖国元年(1101) 」 ,笔者仍认为墨迹本是稍早的另一本9这一新的结论,不但更正了笔者自己的旧说,也有别于上述张、黄二位在五、六年前的观点笔者目前对〈有邻馆本〉的正面且肯定为真迹的结论,对并未怀疑过的读者来说,或可讥为后知后觉,但「不怀疑」并不代表真懂得。

      而本文主要的目的,除了表达笔者自己的求真过程之外,也期待能说服过去的持疑者,如张、黄二位,借此机会共同来重新并更全面地来了解山谷书法的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面貌,使吾人尽量减少误判、误鉴,更避免造成「冤案」 、 「冤狱」 ,这是作为史论或鉴定者的基本态度二、 有邻馆墨迹本〈砥柱铭〉解疑笔者认为要解除原先对〈有邻馆本〉的疑点,一是要从重新认识山谷的笔法结字着手,二是如何解读〈有邻馆本〉与〈山谷题跋本〉的关系,究竟是一是二?三是重新排比及认知此墨迹本的书写年代:1.从笔法结字来看笔者在三十五年前的笔法比较时,就采用剪字排比法,甚至更进一步用双钩个别笔法,如撇、捺、长横及三点水、纟等的部首写法(当时没有电脑的帮助,纯用手工剪贴或钩描) ,来寻找、排比各代表作名迹之间的差异和惯性近日经笔者将〈有邻馆本〉逐字仿写比观各基准作品,极多的字或同一笔都能找到相似的写法甚至笔者认为最突出碍眼或可诟10病的笔法如上述的「也」 、 「之」及其它捺笔等字,也可以在诸名作中找到神似的字例,举例如下:首纸上「也」 、 「荒」二字的上抛钩,在〈寒食帖跋〉的末一字中,更为夸张,又如〈范滂传〉的「也」字(图 1) ,上挑的一钩极为锐利,可见这原是山谷时有的用笔法,只是〈砥柱铭〉的「也」字重压过度,但是在同卷中的许多字如:「轨」 、 「地」 、 「冠」 、 「纪」 、「己」 、 「悦」等字,没有这样的病笔,都合乎其它的山谷作品。

      第 42 行的「山」字,起首时下笔重按向右突出的习惯使人不适,也非好字,但这一陋习却也见于〈寒山子庞居士〉卷及〈苦笋帖〉中 (图 2)〈砥柱铭〉卷中捺笔的末尾,如「天」 、 「之」 、 「合」 、 「巡」 、「水」 、 「永」 、 「干」等字(图 3) ,都较长而锐利,甚至在末尾重按之后,不是缓缓渐次的提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