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道路养护承揽合同范文.docx
3页城镇道路养护承揽合同范文精品精品文档 均可编辑20XX年XX月XX日城镇道路养护承揽合同范文 发包单位:_________________道路管理中心(下称招标方) 承包单位:_________________(下称承包方) 为保证农村公路养护安全性、舒服通畅,确保路产通行权不会受到侵害,便于能够更好地为“三农”服务项目,为了解甲、乙彼此在道路养护中的义务,权利和义务,使此段道路养护每日任务能质保、保质保量、安全性和按时进行,依据相关要求,经合同约定商谈,特签署如下所示合同书为此一同恪守 一、承揽事宜:_________________农村公路养护日常保养承揽 二、承包地址及桩号________道路________至________,路口总长________千米,地面种类为________地面 三、承揽义务范畴:_________________本路口的地基、地面、排水沟、公路桥梁、隧洞、千米碑、百米桩、安全警示标识设备、沿途两边园林绿化和路产通行权的维护保养管理方法碎石土地面配置砂石路料(硬风化石和白云石)均值每千米50立方以上,颗粒物操纵在2cm之内,规定在十月三十号前进行。
合同书指标值为良等路千米,次等路公里,操纵差等路千米 四、承揽成本:_________________依据本路口的工作量和驾驶相对密度的具体情况,均值每千米承揽经费预算________元,全年度该路口施工总承包额度(________元/千米_____公里)为________万________仟________佰________拾________元(________) 五、承揽限期:_________________自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止,租期为_____个月 六、承揽方式:_________________按工程外包(装修全包)方法由承包方承揽工程施工 七、彼此义务 1、招标方义务 ⑴依据合同书承揽经费预算融合任务分解到各月份或一季度,并创立工程验收工作组,按月度或一季度开展工程验收,验收达标后,将月份或一季度的承揽经费预算按相关要求办理手续付款给承包方 ⑵按合同书承揽內容具体指导催促承包方工作中 ⑶监管承包方保养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安全施工,查验工程验收品质 ⑷招标方有权利按照承包方保养工程进度调节工作人员,如承包方无法在招标方要求的時间内进行承揽工作目标的,招标方立即分配工作人员帮其达到目标,花费从承包方承揽款中付款。
⑸如招标方发觉承包方其有误的工程施工工作,经文化教育纠正后仍没有整顿且工作中落后处于被动的,招标方有权利停止承包方合同书和不付剩下的承揽工程进度款 2、承包方义务 ⑴承包方应本着“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战略方针,精工细作,按所承揽的內容逐一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如不小心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或导致其他毁坏的,全部损害均由承包方承担 ⑵承包方如聘请临工,务必搞好所请零工的安全知识教育,采取相应的安全性防护措施,配备安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并主动接纳招标方的监管上道工作时,两边要设定显著的工程施工标示牌,施工队伍要穿上标志服,带上安全头盔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和维护保养本施工段的一切安全性,常常查验、催促生产安全,清除事故隐患,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防止安全生产事故产生 ⑶承包方在日常保养中应做到的规定: ①清理地面,维持地面清理 ②清除排水沟、隧洞,维持排水系统通畅,无堵塞,铲割排水沟护坡草1.2米多 ③培整土路肩线形化、割土路肩草及路肩1米外高草 ④千米碑、百米桩、安全性警示桩维持清洁齐整、显眼,起提醒功效 ⑤清除路沿石上脏物、剪修路树、路树刮白、路沿石刮白。
⑥写千米桩及百米桩 ⑦清除3m3之内废方 ⑷检测标准不祥之兆的参考《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推行 ⑸在十一月三十号前一定要进行良等路每日任务及各种指标值,十二月份开展复检工程验收 3、支付方式本建设项目从签署协议之月起,招标方按月度或一季度机构工程验收工作组在场查验工程验收,认同达标后,将月份或一季度承揽经费预算按相关要求办理手续付款如查验不过关达不上规定,视作完成不了每日任务,招标方则不付或扣减保养工程进度款 4、合同期限本协义经彼此代表者签名道路所盖公章后起效,租期为一年,工程验收支付后,合同规定无效 合同规定一式四份,合同约定各执一份,会计执一份,局公司办公室归档一份 招标方(盖公章):_________________招标方意味着(签名):_________________电話: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日 承包方(盖公章):_________________承包方意味着(签名):_________________电話: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日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