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pptx
27页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GB/T25206.2-2010标准解读与应用,汇报人:讯飞智文,目录,标准概述,01,试验原理与方法,02,火焰传播特性,03,安全与防护措施,04,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05,未来发展趋势,06,01,标准概述,标准背景与发展历史,01,02,03,标准背景,GB/T25206.2-2010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第2部分:大室法是为了评价复合夹芯板在建筑体中燃烧性能而制定的标准该标准通过模拟室内火灾条件,评估复合夹芯板在建筑体内部火焰传播特性,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准发展历程,该标准最早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和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起草,于2010年9月26日发布,并于2011年2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的修订和更新反映了对复合夹芯板燃烧性能测试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技术进步国际标准对比,GB/T25206.2-2010与国际标准如ISO 13943具有相似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这体现了中国在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测试领域与国际接轨的决心和行动,确保国内标准与国际最佳实践保持一致标准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概述,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复合夹芯板的建筑体,涵盖从设计、生产到安装和维护的全过程。
特别关注材料燃烧性能的评价,确保建筑体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适用对象定义,标准主要针对使用复合夹芯板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建筑物,包括民用、工业和公共建筑等不适用于以其他类型材料为主要结构的建筑或特殊用途的建筑项目地域与环境限制,标准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地区,考虑到各地气候差异及环境特点同时,标准不适用于建筑体位于高寒、高热或其他极端环境下的情况,需结合具体环境条件调整试验方法标准实施时间范围,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取代旧有的相关标准所有新建和改造的复合夹芯板建筑体必须遵循本标准的规定,以确保其燃烧性能符合国家要求01,02,03,04,标准结构与内容,标准结构概述,GB/T25206.2-2010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 第2部分:大室法由应急管理部发布,并适用于评估复合夹芯板在建筑体中燃烧时的性能该标准主要规定了模拟室内火灾条件下的试验方法,重点评价复合夹芯板表面和内部火焰传播特性适用范围与限制,本标准仅适用于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的墙、吊顶或屋面结构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建筑材料或结构测试时,复合夹芯板可采用自支撑和框架支撑等结构,但不包括对整个建筑物的全面评估试验方法与条件,试验在模拟室内火灾的条件下进行,通过将特定火焰直接作用于建筑房间角落的复合夹芯板,观察其表面和内部的火焰传播情况。
本标准强调,试验结果主要用于评价复合夹芯板的火焰传播特性,而非其耐火性能起草单位与人员,GB/T25206.2-2010标准的起草单位包括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和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主要起草人有曾绪斌、赵成刚、赵丽和薛思强这些专家在消防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专业支持02,试验原理与方法,小室法与大室法对比,试验原理对比,小室法和大室法均用于测定复合夹芯板的燃烧性能,但原理有所不同小室法通过封闭空间测量热释放速率和气体生成量,而大室法则在开放空间进行测试,两者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测试需求试验设备与操作差异,小室法通常使用专门的小室炉进行试验,操作简便且结果重复性高;大室法则需较大的开放空间,并配备复杂的数据采集系统,操作相对复杂,对试验条件要求较高数据可靠性与精度对比,小室法由于其封闭环境,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试验条件,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较高;大室法虽然数据总量较大,但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多,可能导致数据波动较大,需要更严格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范围与局限性对比,小室法适用于快速、大量测试,特别适用于质量控制和研发环节;大室法的结果更具综合性,能提供更接近实际火灾环境的测试数据,但试验成本和时间成本相对较高。
试验设备与材料,试验设备概述,复合夹芯板燃烧性能试验主要使用大尺度实体火试验设备,该设备能够模拟室内火灾条件,通过特定火焰直接作用于试件内部角落,以评估其火焰传播特性和燃烧性能试验材料要求,试验中使用的复合夹芯板需符合GB/T 25206.2的标准要求,包括岩棉、B1级聚氨酯、B1级聚苯乙烯等芯材类型所有材料在进入试验前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认证,确保其符合标准规定的燃烧性能指标数据采集与监控,试验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火焰蔓延速度及烟雾浓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这些数据将用于分析复合夹芯板的燃烧特性和安全性能安全措施与防护,为保障试验人员的安全,试验现场需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和应急通道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确保试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采取有效的烟气排出和冷却措施,防止火灾蔓延和温度过高引起的危险试验步骤详解,准备试验材料,选择符合标准的复合夹芯板样品,确保其尺寸、厚度和芯材类型满足试验要求同时,准备必要的辅助材料,如框架、固定装置和燃烧器,以确保试验能够顺利进行安装测试环境,设置一个模拟实际火灾环境的测试室,包括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等部分确保测试室内部温度、气流速度和氧气浓度均达到标准要求,以准确评估复合夹芯板的燃烧性能。
实施点燃试验,将复合夹芯板固定在测试台上,并确保其与火焰充分接触点燃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火焰高度和距离,记录燃烧时间、火焰传播速度和烟雾产生情况,以评估其燃烧特性观察和记录数据,试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复合夹芯板的燃烧行为,包括火焰颜色、烟雾浓度、燃烧速率等使用摄像机和温度计等设备记录关键数据,确保所有信息完整、准确无误分析试验结果,试验完成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复合夹芯板的燃烧性能通过对比标准要求,判断其是否满足相关防火规范,并提出改进建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03,火焰传播特性,火焰传播类型,层流火焰传播,层流火焰传播是指可燃混合物在静止状态或层流运动状态下,火焰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向未燃部分传递火焰前锋处的燃烧化学反应剧烈,导致温度和浓度梯度显著,从而引发邻近混合气的化学反应,使火焰持续向前推进扩散火焰传播,扩散火焰传播是燃料气体和空气混合物在没有强制流动的情况下,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和产物驱动周围空气形成火焰火焰传播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热扩散系数,以及环境温度、压力和湿度等因素动力-扩散火焰传播,动力-扩散火焰传播同时受到化学反应速率和混合过程的影响燃烧过程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迅速推动反应混合物的混合与扩散,形成快速传播的火焰。
这种类型的火焰传播常见于预混气体和蒸汽云等燃烧条件紊流火焰传播,紊流火焰传播发生在可燃混合物处于紊流状态时火焰通过强烈的湍流混合作用迅速扩散,火焰传播速度快且不稳定常见的例子包括管道内的燃烧和喷气发动机内部的火焰传播影响火焰传播因素,材料厚度与密度,复合夹芯板的厚度和密度直接影响火焰传播速度较薄或密度较低的材料通常燃烧更快,因为氧气供应更充足,导致火焰传播速度加快气体流动与通风条件,建筑内的气体流动和通风条件显著影响火焰传播良好的空气流通可以加速火焰传播,而受限的空间则可能减缓火焰传播速度热辐射与环境温度,复合夹芯板受到周围环境的热辐射和环境温度的影响高温环境会加速材料升温,从而加快火焰传播速度,反之亦然湿度与天气条件,湿度和天气条件如雨、雪等也会影响火焰传播高湿度会降低材料的燃烧性能,而恶劣天气条件可能导致火焰传播速度变慢01,02,03,04,不同材料火焰传播对比,材料厚度对火焰传播影响,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厚度对火焰传播速度有显著影响较薄的材料能更迅速地达到燃点并开始燃烧,而厚材料火焰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但燃烧时间可能更长孔隙度变化对火焰传播作用,多孔材料具有不同的孔隙度,这对火焰传播有显著的影响。
较小孔隙度的材料在厚度增加时会降低火焰传播速度,并在厚度较大时表现出短暂的传播延时现象不同材质表面火焰传播对比,喷射火焰在木材(如奥古梅和桦木)与惰性材料(如混凝土或金属)表面的传播差异显著木质外墙能显著提高热释放率(HRR),并且火焰传播更为迅速和明显重力对火焰传播影响,在不同重力条件下,有限空间内火焰传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微重力环境可抑制自然对流,使得火焰传播更加均匀;而在常重力下,火焰传播速度更快,且火焰形状更为集中04,安全与防护措施,试验中安全防护,试验现场安全措施,在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中,确保试验现场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试验室应配备自动灭火系统,如喷水装置和气体灭火器,以快速应对任何火灾情况,防止火势蔓延紧急疏散通道设置,试验室应设有明确的紧急疏散通道和出口标识,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撤离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易燃物品,以避免阻碍逃生路线防火隔离区设置,试验区域应设置防火隔离区,用防火材料进行分隔,以防止火势扩散到相邻区域防火隔离区内应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和应急照明,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迅速控制火情个人防护装备使用,试验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耐热手套和面罩,以防止直接接触火焰和高温。
这些防护装备可以有效降低火灾对试验人员的伤害风险,提高安全性定期安全检查与演练,定期对试验设施和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所有安全措施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应组织定期的火灾应急演练,使试验人员熟悉应急程序和逃生路线,提高整体安全防护水平火灾应急响应,火灾报警与初期应对,火灾发生时,第一时间进行报警是关键发现火情的人员需大声呼叫并报告单位负责人,同时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进行初步灭火,力争在火势未扩大前将其控制警戒与疏散,在灭火过程中,应在火场周围设置警戒线,及时疏散无关人员和车辆,避免火灾蔓延对于重要设施和文物古迹等,采取特别保护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现场应急指挥与资源调配,火灾报警确认后,应急指挥部应迅速启动响应程序,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火场实时信息,合理调配消防、医疗、公安等各部门资源,并根据火情大小和地点组织相应的救援队伍应急响应分级与预案,根据火灾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分级标准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应急措施和预案,以便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灭火与救援措施,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先侦查火情及现场情况,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如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同时展开搜救被困人员等救援行动,确保人员安全优先。
消防设施配置建议,为有效应对初期火灾,复合夹芯板建筑内应合理选择和布置灭火器材常用灭火器包括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应根据火灾类型和灭火器的灭火效能进行选择,并确保灭火器材易于获取和使用复合夹芯板建筑的消防水源和疏散通道设计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保证充足的消防水源供应和畅通的疏散通道,是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和火灾控制的关键因素为确保复合夹芯板建筑的消防设施有效性,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消防设备的运行状况、灭火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等,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保障消防安全灭火器材选择与布置,03,04,05,消防水源与疏散通道设计,定期检查与维护,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非承重外墙、走道两侧隔墙、房间隔墙及屋面板等主要建筑构件应采用不燃材料复合夹芯板需符合此标准,确保其燃烧性能满足规定要求在复合夹芯板建筑中,建议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时检测并反馈火灾信息,以便快速响应和处理火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火灾预警能力,降低火灾损失01,02,消防设备配置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05,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国内外典型试验案例,欧洲典型试验案例,在欧洲,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常采用大尺度实体火试验方法。
研究比较了岩棉、B1级聚氨酯和B1级聚苯乙烯彩钢复合夹芯板的火焰蔓延特性及环境温度等数据,结果表明岩棉芯材彩钢复合夹芯板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美国典型试验案例,在美国,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的燃烧性能试验常使用小室规模试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