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全成皇后简介孝全成皇后怎么死的.doc
17页孝全成皇后简介孝全成皇后怎么死的 篇一:道光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的详细介绍 道光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的详细介绍 清朝道光皇帝——道光帝(1782~1850),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努尔哈赤算起),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1842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道光帝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举措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于圆明园,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葬于清西陵慕陵 道光的四位皇后 第一任皇后,孝穆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1781—18____年),钮祜禄氏,户部尚书、一等子布颜达赉女时宣宗道光帝为皇子,嘉庆元年,仁宗嘉庆帝册封其为嫡福晋十三年正月戊午逝世,无子道光帝即位后,追册谥曰孝穆皇后 第二任皇后,孝慎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1790—18____年)佟佳氏,道光帝皇后。
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女道光帝为皇子时,嫡福晋钮钴禄氏(即孝穆成皇后)于嘉庆十三年逝世,后嘉庆帝册封佟佳氏为继嫡福晋嘉庆十八年(18____年)十月初二日酉时生道光帝长女端悯固伦公主,公主早夭道光帝即位后,佟佳氏被立为皇后道光十三年四月己巳,崩,谥曰孝慎皇后,葬清东陵龙泉峪 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18____年—1840年)钮祜禄氏,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女嘉庆十三年(18____年)二月孝全成皇后二十八生道光帝第二任皇后道光元年七月封为全嫔,三年十一月二十五册晋全妃,五年二月二十生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四月十三晋全贵妃六年四月初六生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十一年六月初九生皇四子奕詝(咸丰帝),十三年八月十五晋称皇贵妃摄六宫事十四年十一月立为皇后二十年(1840年)正月十一崩,寿三十三十七日宣宗赐谥孝全皇后 第四任皇后,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大概生于嘉庆九年(也有可能是十年)初入宫为静贵人,十四年为贵妃,二十年为静皇贵妃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崩,享年44岁。
道光的妃子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赐笔帖式岭寿之女,事宣宗,为常在,道光十九年七月晋琳贵人,道光二十年生皇七子醇亲王奕譞,十二月晋琳嫔,道光二十二年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五月晋琳妃,道光二十四年生皇八子钟瑞郡王奕詥,道光二十五年生皇九子孚敬郡王奕譓,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二月晋琳贵妃,文宗尊为皇考琳贵太妃,穆宗尊为皇祖琳皇贵太妃,同治五年(1866)卒,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谥:庄顺皇贵妃,葬慕东陵园寝 ·彤贵妃舒穆鲁氏,郎中玉彰之女,事宣宗,为彤贵人,道光十二年晋彤嫔,道光十四年晋彤妃,道光十六年晋彤贵妃,道光二十年生皇七女,道光二十一年生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道光二十四年皇十女,未久复降贵人,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咸丰帝尊其为皇考彤嫔,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尊其为皇祖彤贵妃,光绪三年(1877)卒,九月初三奉移,初八入慕动陵 佳贵妃郭佳氏,初事宣宗,为佳贵人,道光十六年(1836)十二月晋佳嫔,未久复降贵人,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晋尊皇祖佳贵妃,光绪十六年(1890)卒 ·成贵妃钮祜禄氏初事宣宗,为成贵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二月晋成嫔,未即复降成贵人,同治帝尊其为皇祖成妃,后晋尊 皇祖成贵妃,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光绪十四年(1888)卒。
和妃纳喇氏,初以官女子,事宣宗潜邸,嘉庆十三年生皇长子隐志郡王奕纬,嘉庆帝特命赐封侧福晋,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封和嫔,道光三年(1823)十一月晋和妃,道光十六年(1836)四月初四卒 ·祥妃钮祜禄氏初事宣宗,为贵人,道光三年封嫔,道光五年生皇二女,八月初八晋祥妃,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生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道光十一年生皇五子敦勤亲王奕誴后降贵人,文宗尊为皇考祥妃,咸丰十一年(1861)正月初六卒,二月二十二移西陵,十一月穆宗追尊为皇祖祥妃 ·常妃赫舍里氏,初为贵人,历咸丰、同治二朝累晋封为常妃咸丰十年(1860),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居圆明园,惊吓而卒 珍嫔(1804-?)赫舍里氏,满洲镶蓝旗,生于嘉庆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父容海,曾任广东按察司按察使,母伊尔根觉罗氏道光二年(18____年)入宫,册封为珍贵人,道光四年(18____年)晋珍嫔道光五年(18____年)八月初八奉皇太后懿旨,晋珍妃道光六年(18____年)降为珍嫔金册,金印交回造办处熔化道光九年十一月前卒,年二十四岁,不知葬于何处,待考 ·恬嫔富察氏,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封恬嫔,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
·顺嫔失其氏,初为常在,历咸丰、同治二朝累晋封为顺嫔同治七年(1868)卒 ·豫嫔尚佳氏,初为贵人,道光时期降为答应,咸丰时尊为皇考常在,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晋尊为皇祖豫嫔,光绪年间卒·恒嫔蔡佳氏,初为贵人,道光时期降为答应,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晋尊为恒嫔,光绪二年(1876)卒 ·平贵人赵氏,初入侍宣宗潜邸为格格,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初五封平贵人,道光三年(1823)癸未三月二十五卒,采棺暂安于静安庄殡宫,道光七年九月,奉移于清东陵宝华峪妃园寝,道光十五年七月,奉移于双峰岫妃园寝 定贵人孙氏,初入侍宣宗潜邸为格格,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初五封定贵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壬寅十二月十四卒,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一月奉移于慕陵妃园寝 ·李贵人李氏,内务府六库郎中善保女,道光七年(1827)十月初七酉时生,道光二十年(1840)三月入宫,封意常在,十二月降为李答应,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文宗尊其为皇考常在,咸丰 篇二:咸丰皇帝的简介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皇帝的的年号,是期望天下丰衣足食的意思这在当时只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咸丰皇帝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严重局面,而他却无胆识,无远谋,无才能,无作为。
咸丰所在的____年里,最明显的三个特点就是”错,错,错”!咸丰皇帝得 第一错是错坐上皇帝的宝座,第二错是皇都北京,第三错是错顾了顾命大臣咸丰做了十一年的皇帝显然是一个历史的错误!这不仅让我们想到陆游的《钗头凤》中感叹差错凄惨的爱情:“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人物简介: 奕詝(1831-1861)即清文宗,通称为咸丰帝,咸丰帝(1850_1861在位):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十一年(18____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第四子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笔,立其为皇太子宣宗逝世后,己未,咸丰帝即位,颁诏覃恩,以第二年为咸丰元年 在位期间,内外交困,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之际,又遭遇英法联军侵略__,他依靠湘军,抑制住了太平天国起义进一步的扩张对英法联军,他也派兵抵抗了,但是乏力,最后失败,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告终 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在承德病故在位____年卒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庙号文宗葬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之定陵 由于咸丰皇帝继位之后,处于满清王朝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此时的满清王朝已然千疮百孔,无力回天所以,咸丰帝没有他祖先乾隆、康熙帝那样有很大的作为再加上他平时喜爱酒色,而且又有一个聪明勇敢的六弟奕,人们对他的继位产生了很大的怀疑以下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几个继位版本 遮其短处,巧斗奕 道光帝生育过八个儿子,但论年龄、资质,能被选为皇储的阿哥就只有两个,就是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由于四阿哥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英年早逝,所以奕詝是由六阿哥奕的母亲静妃养育的平时小哥俩儿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关系一直很好道光帝也很彷徨,不知道奕詝和奕哪个更有才干继承大统,所以就准备用打猎和召见阿哥来观察、斟酌选出皇储 很快,打猎的日子就到了所有的阿哥都井然有序地来到了木兰打猎场打猎前,四阿哥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就对四阿哥奕詝说:“四阿哥论英武,是比不上六阿哥的,四阿哥到了木兰围场万万不可开弓放箭,一定要空手而归若是皇上问起,你就说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生气盎然正是动物繁育的季节若是在此时对他们展开杀戮,岂不是太残忍了吗?”奕詝很信赖杜受田,就牢牢记住了杜受田的话而六阿哥奕诉的老师却叫奕 尽力发挥,多打猎物。
打猎正式开始了,奕是意气风发地打起猎,并且满载而归而奕詝却是一箭不发,两手空空道光帝看到两个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是吃惊,便问奕詝原因奕詝就对道光帝说:“皇阿玛,儿臣看到现在正值烟花三月,所有的动物都开始生息繁衍如来佛就以慈悲为怀,曾割下自己的肉给鹰吃如若这时,儿臣用冰冷的弓箭将他们一网打尽,太过残忍了这都是佛祖不愿看到的结果道光对四阿哥奕詝的回答很满意 ,认为他有帝王的仁 慈,以及宽大的胸襟慢慢开始对四阿哥奕詝产生好感 还有一次,道光认为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来,问他们倘若自己百年之后,如何治理国家?出发前,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对奕詝说:“阿哥论口才是比不过六阿哥的,待会儿皇上问你时,你就嚎啕大哭,说皇上永远不会死去,永远轮不到自己当皇帝!”奕詝记住了这些话待到道光帝询问两个阿哥如何治理国家之时,奕讲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而轮到奕詝讲时,奕詝却泣不成声抽噎着说:“皇阿玛这是什么话?皇阿玛行善积德,得苍天庇佑,永远也不会死去哪里轮得上吾辈当上皇帝呢?”道光毕竟是一个老人,希望儿女孝顺、关心自己六阿哥奕訢滔滔不绝的回答让反而道光不高兴了他觉得奕訢对国事这么有研究,肯定是巴不得自己早点死,然后他早早登基。
而四阿哥奕詝的回答虽然不如奕诉的回答有谋略,有方针,但是却体现了对道光帝的爱道光帝更加喜欢奕詝了后来道光帝选择了奕詝 以上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颇有道理,但细细分析却是站不住脚的史书上说道光帝是道光二十六年立储的,那么最晚就是这年去打猎了吧上面说奕满载而归,敢问奕这年有多大?这时奕才14岁啊还不具备打猎的能力呢!况且满载而归还有就是,道光帝问起奕詝原因时,奕詝自己没有打到猎物已经是羞愧不已,还有什么脸面理直气壮地堆皇帝父亲这样说话?说要打猎不对,违背了佛祖的意思这不是在间接地斥责道光帝举办打猎大会吗?道光帝听后肯定不会高兴,更别说对奕詝好感增加了最后一点,也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点,那就是道光二十六年,就是打猎那年上面说全部的皇子都参加,那时候,最小的皇子才1岁,还不会走路,怎能去打猎呢? 先立奕訢,后立奕 这种说法是说,道光经过对奕詝和奕长时间的观察以后,发现奕确实是比奕詝有才华,有谋略,有武力于是下定决心立六阿哥奕为皇太子由于清朝自雍正帝选立储君以来,就流传着有把已选定的皇太子名字写在一张纸上,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的习惯于是,一天晚上,道光帝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清理了大堂之内的宫女和太监。
自己拿出一张纸,准备写册立储君的“遗诏”了 这时,有个守门的小太监很聪明他偷偷地看道光帝运笔的姿势,暗自揣摩道光帝写的是什么字,好从中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