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坦因东线巅峰之战哈尔科夫反击战.doc
14页曼斯坦因东线巅峰之战哈尔科夫反击战曼斯坦因第三帝国最优秀的指挥官,最佳的战术报告是镰刀闪击,封神之战克里米亚战役不过,最巅峰的战役指挥应该是哈尔科夫反击战,也是他一直津津乐道的战役达成战役的三要素:战斗力,战役时机,战役目的 一, 战斗力是有多种因素组成,军队编制,将领的经验,士兵的训练和经验,武器装备和坚实的后勤保障1943年初,随着第六集团军的覆灭,曼斯坦因的顿河集团军面对的是极为强大的苏军,根本无力抵抗曼斯坦因违抗着希特勒的绝不后退命令,不断地后撤,将溃败的部队不断收拢整编,积蓄力量,在得到后方的十万援军和大量的装备与后勤物资,他有了和苏军对抗的资本,但与苏军相比还是非常弱小的他在等一个时机,一个早就构想好的战役时机 二, 战役时机非常重要,早了对方有防备,晚了就失去胜利的机会这是非常考验一个指挥官的临战经验的问题1943年2月苏军完成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德军,德军毫无还手之力,不断后撤到3月苏军由于前进太快,不仅远离后备部队,也远离了后勤保障,后勤保障部队根本跟不上苏军的步伐,被远远甩在身后此时时机已经出现,在1942年就在曼斯坦因脑海里的构想可以实现了苏军的攻击已经呈现强弩之末,而他们的后勤保障节点就在第聂伯河铁路桥,失去这个节点就无法对一百多万苏军进行补给。
三, 战役目的就是利用装甲部队的突击力和快速行动占领第聂伯河铁路桥,包围苏军消灭之并扩大战果在曼斯坦因的命令下,第四装甲军在经验丰富的霍特上将的率领下一马当先扑向第聂伯河铁路桥,第一装甲军进行配合,击溃苏军四个军后,占领第聂伯河铁路桥,苏军一百多万大军的补给被彻底切断此时的苏军不是1941年那样执行绝不后退命令的傻瓜了,苏军指挥官扔掉了没有油跑不动的坦克汽车,一路狂奔跑过了第聂伯河曼斯坦因的部队太弱了,没有力量阻挡苏军的撤退,也无力扩大战果在苏军撤出哈尔科夫后,德军进入战役结束 此役苏军损失惨重,损失数十万人,大量武器装备,但没有伤筋动骨,主力得以保存德军也损失不小,并且疲惫不堪,虽然与苏军相比损失很小,但德军付不起这个代价不过,溃败的东线颓势被止住了,为德军赢得了两年的时间哈尔科夫战役有三次吧?德军赢了二次我觉得还是莫德尔这个防守大师在勒热夫一仗大的最优水平评论 一个糟老头子:一共四次,这是第三次勒热夫是阵地战,消耗战,希特勒给了莫德尔很多增援和物资,很多原本是给第六集团军的哈尔科夫反击战曼施坦因一手烂牌打成这样非常了不起,一支疲惫不堪的部队,缺乏物资,两支装甲部队残缺不全苏军士气正旺,装备精良,有点得意忘形,才会惨败。
评论 gnmdd2019:190万对26万,还不叫压倒性?朱可夫在勒热夫损失的坦克比斯大林格勒方向苏军拥有的坦克都多,德国人有几个装甲师还不叫压倒性?评论 gnmdd2019:怎么可能26万几乎是9集的总兵力了如果9集被全歼影响力不会低于斯大林格勒苏联不会不大力宣传另外,据相关资料介绍,德国人的损失在4万左右如果损失太大,半年后的库尔斯克9集就没有力量发动进攻了评论 gnmdd2019:那就不是9集,而是中央集团军群被全歼了那按你的说法,我认为火星战役苏军胜利了:)评论 gnmdd2019:那时的中央集团军群哪有100多万人而且还有很长的战线要防守库尔斯克北线只有9集在进攻@巴特飞 2020-05-31 23:30:04 德军五大名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莫德尔、邓尼茨 ----------------------------- 龙德施泰德也该算一个吧写这个是纪念一下长津湖战役,当时是我国军人的巅峰状态,多年战争锤炼活下来的精锐战役最大的问题是后勤,英勇的战士,经验丰富的指挥官,都不能不吃饭,不能没有棉衣阻挡严寒由于严寒牺牲了很多战士,战役目的也没有达到有些人却总是拿精神胜利法说事,很幼稚,精神也不是万能的。
总结经验,避免下次重范其实对越反击战也是,虽然后勤大幅改善,可还是遇到过炮弹不足,战士饿肚子的事苏军在哈尔科夫反击战后,再也没有发生过部队脱离后勤的事,每次战役都准备充足的物资,部队推进超过后勤支援极限就停下来曼施坦因再也没有找到这种机会,重现哈尔科夫反击战辉煌,由于不断违抗希特勒不准后退命令,被解职再未上战场我觉得长津湖战斗是个悲剧,如果我军的后勤能到德军的水平,料美国人也不敢越过三八线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只能反思评论 一个糟老头子: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做到选择的最优是个问题等后勤准备妥当,就会失去战机,而且按照当时丑军的空中封锁,能否保证后勤的按时到位还是一个问题后来苏军对战役展开也是进行了非常认真地总结,比较注意后勤补给和战役储备几次大战役都是尽量补充完备后再进攻,而且尽量避免侧翼过于薄弱 如果按照1943年的路数,柏林战役甚至可以提早好几个月发动实际上苏军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击破东波美拉尼亚德军,拔出德军大量堡垒才发动对柏林作战这也让苏军减少了很多损失,也避免了战争后期出现反复苏军发动一次进攻,损失非常大因此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实力恢复但老毛子的动员能力实在惊人不过如果战争再打两年,老毛子血也流尽了。
评论 kaiser043:如果战争再打两年,德国连同英美的人力才真耗光了毕竟以德国的人力储备,即便都如柏林一样死扛,也就再顶半年也就完蛋了剩下一年半正好是丘吉尔“不可思议的计划”,按照当时陆战能力,正好够苏军把盟军赶出欧洲大陆评论 落日刀:不可能的英国物力消耗尽了有可能是真的,美国人力物力离消耗尽还差的远而且正与此相反1945年美国正好进入人财物力的巅峰如果德国再在东线打半年,英美再发动进攻还不用核武器,苏联都非常危险有资料统计1919-1924出生的苏联男人只有4%活到了战后评论 落日刀:活着的人还几乎都有伤残非常惨烈也正是因为如此我特别佩服老毛子的动员能力评论 gnmdd2019:1943年的几场著名会战:末期的斯大林格勒、第三次哈尔科夫反击战、库尔斯克战役、第聂伯河会战......,除了末期但我斯大林格勒可能苏军伤亡小于德军(大概率不可能),哪一场仗苏军的伤亡小于德军还不用说西方报道,就苏联自己都承认自己的伤亡超过德军评论 gnmdd2019:巴格拉季昂战役是在1944.6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损失惨重但据俄罗斯公布的资料,苏军损失不在德国人之下所有的假设都是意淫,只有理智的人才会最优选择。
英美是,斯大林也是斯大林战争初期的冲动,让他损失了大量的部队,而且是训练有素的,后期大多数部队训练不足,特别是初期损失了很多优秀将领,在他的愚蠢命令下卢金中将皮得罗夫中将佛拉索夫中将,都在他不许后退命令中弹尽粮绝阵亡或被俘,他们都拒绝斯大林派来的飞机逃跑,都是让伤员飞走的佛拉索夫中将被俘叛变,是斯大林的错误,早就要求第二突击集团军撤退,但被否决了,被俘时佛拉索夫饿得快走不了路了后期斯大林再也没有这样的要求,希特勒却顽固的坚持事实不能生搬硬套,优秀的指挥官都会关心后备部队和后勤保障物资莫斯科保卫战有后备队几个集团军,物资也没问题,这是打仗的基础斯大林格勒有伏尔加河保障,后备队物资源源不断,德军一直不能切断这条输血管不能只看到一个师一个师的消耗,还要看到不断有新组建的师输送到斯大林格勒,还有物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就是日本只输送军队,没有物资送上岛,结果变成饥饿之岛,不败才怪评论 gnmdd2019:没打过防御战不等于不行但他肯定不是勒布莫德尔那样的防御大师不过超级战略头脑会弥补不足评论 gnmdd2019:中央集群力量耗尽有被歼灭的风险博克古德里安等选择退却违抗了希特勒的命令撤的有点儿狼狈评论 ydlxby:古德里安要逃跑,也要给队友打声招呼吧,你开着车一溜烟跑没影了,步兵在茫茫雪原上能徒步走几里地呢?曼施坦因的著作失去的胜利,认为库尔斯克战役失败是希特勒的责任,他的建议是在苏军还未准备好以前发动进攻。
实际上当时曼施坦因的部队损失很大,在运输部队里选拔强壮者和志愿者补充精锐部队,将他们送入训练营,等出了营地库尔斯克战役也开始了,所以他的话是甩锅的这是法国人写的被遗忘的士兵里有记载曼施坦因并非只会打顺丰仗,在多次突围战都判断正确,挽救部队著名的切尔卡瑟突围一例,德军当时非常弱,所有的师都不满员,只有一个团甚至更少的人后勤在1944年几乎断绝,部队陷入饥饿,变成暴徒,四处抢劫食物,战斗力下降厉害曼施坦因的老对手朱可夫元帅是一位优秀的将领,没有宣传的那么厉害,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差他制定的作战计划都相当完美,比同时期同僚强很多,北极星计划也是,在进攻中准备了多个梯队,装备配置,后勤保障非常充足,就像海浪一样一浪一浪的冲击着德军防线可惜莫德尔用他的人格魅力说服希特勒给了他很多增援,在防线快崩溃时增援又挡住了苏军进攻勒热夫战役苏军损失超过百万,德军也在三十万,这可比第九集团军人数多不可否认,朱可夫元帅有缺点,在战役胶着时不知变通,但不能否认他是优秀的不过比罗科索夫斯基要差点,用伤亡来比较的话哈尔科夫反击战本来可以是最大的歼灭战,曼施坦因的装甲部队只有几万人,控制不了所有的渡口,部队只有苏军四分之一左右,没有力量像基辅那样完成铁壁合围。
如果第六集团军在还是有可能的,历史没有假设但这不妨碍这场战役成为经典曼施坦因的封神之战克里米亚战役为什么他提的不多?可能和对手太弱鸡有关吧克里米亚战役分两部分,塞瓦斯托布尔要塞战役和刻赤半岛战役塞瓦斯托布尔的守将打的很不错,依托要塞重炮和工事,节节抵抗,没有什么漏洞,是德军一步一炮硬啃下来的在没有制空权,运输船队被攻击,港口被攻占,要塞被朵拉大炮连续攻击,要塞巨炮被毁,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攻占,德军也损失惨重而刻赤半岛战役的指挥官就很弱了刻赤方面军指挥官库里克元帅,炮兵出生,不懂机械化战争,犯了很多错误刻赤半岛登陆建立登陆场后没有扩大战果,德军42军军长已经下令撤退,他也没有追击在装甲部队碾压罗马利亚军团时,也没有扩大战果,让曼施坦因能够收拢部队重组防线在地峡战线那儿布置太多部队,伸展不开,而且北部部队多,南部部队少军队政委看出他毫无进取之心,错误一堆,向斯大林提议换将,让罗科索夫斯基指挥,被严词拒绝曼施坦因在得到21装甲师增援后,对方面军南部进行突击,像一把小刀切黄油一样包抄了方面军主力,以三分之一兵力消灭苏军几十万人在海滩边留下名言,一生杀一人是凶手,一天杀十万人是英雄装甲部队消耗非常大,油料,弹药,装备维修还有给养,少说也得几千吨。
因此,部队被包围,只要几天就会崩溃法国如此,苏德一样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后勤保障很重要,但不是关键每一个时期都不同,与历史环境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是火力,当时各国工业实力相差不大,军事技术也没有代差,军校学的都差不多每次作战都准备大量火炮弹药,凡尔登战役就是因为一个意外引爆德军弹药库,百万发炮弹没了,后方工业和运输不可能马上补充,所以输了俄罗斯没有工业支撑庞大的军队,火力羸弱,所以被德国暴打最后一次进攻德军,集中了全国上千门火炮,几乎是全部家当,炮弹供应不足,很快就失败了土耳其也是,没有工业基础,火力很弱,多数时候部队弹药不足,加利波利战役部队没有弹药,凯末尔命令拿刺刀战斗,身先士卒才挽回败局二战时期,新的装甲战术运用,要求精准的火力支援和高速机动的后勤保障成为关键德军集中坦克突破,空军提供精准火力支援,大量卡车提供后勤保障,这些成为闪击战关键因素,在西欧非常有效但在苏联的初期有效,后期无效苏德战场初期,德军战术发挥好,除了准备充足,天气也帮忙苏联糟糕的道路,恶劣的天气,不仅是低温还有雨季影响德军前进上万辆坦克,百万计的卡车损失在辽阔的苏联,就像灰尘苏军进攻非常依赖铁路,后期的十次打击都是铁路运输上万节车皮,数十万吨物资,准备充足才开始的。
每次炮火准备都很惊人,比十四年抗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