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语文第8讲:诗歌语言赏析(教师版).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5684829
  • 上传时间:2021-1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7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了徘祷歌语言赞折大脑体操)作业完成情宛Q 知识梳理)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依照诗词鉴赏家的 观点,就是要注意“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一、语言内容(一) 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诗歌语言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典故 语言1、 意象语言(词语):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象 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 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庾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2、 情感语言(词语):“悲” “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小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吋之佳境,只能从酒 杯中去回想旧口的事了,传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3、 象征语言(诗句):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 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 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白能声名远播。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4、 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见《尸 子》卷下:“(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鸿雁”指书信(见《汉 书》载苏武归汉Z事)等它们大多源于历史典故,这方面需要学生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 累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 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亘 居易的诗句二) 从语法角度分析,要关注数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追求的一面艺术 旗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含意是丰富的,“炼字”与“炼意”即其中之一我国古代诗 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 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 须”(卢延让);有的则“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在汉魏以前可摘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见”字,但“炼字” “炼句”毕竟是诗歌 创作到了高度繁荣的唐代的白觉的产物。

      苏东坡曾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我国古代诗论 中所说的“诗眼” “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也 流传下“推敲”和“一字师”的佳话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 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來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 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 就是使“意”一一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 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炼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①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②五 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tl色冷青松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③五言炼第五 字:“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④五言炼第二第五字: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⑤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 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⑥七言炼第五字: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⑦七言炼 第七字:“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⑧七言炼第二第五字:“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 “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 声寄树闲从大的范围來说,古典诗歌的炼字有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1、 数量词例1,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 逸欲绝”例2,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眩,一弦一柱思华年”,“五 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 美与多义之美例3,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 枝开”,改为“一支开”,使“一支”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 师”例4,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落下一片花 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通过描写一片飞花, 春残之始,风飘万点,春残欲尽的残春景色,抒发诗人满腹的怨愁例5,许浑的《自楞伽 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怀》“一声山鸟曙云外,万点水萤秋草中”中,“一声” “万点”,一 “鸣” 一 “栖”,一闻一见,入微地描述了清晨景色,别具一番赏心悦目的风韵。

      2、 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 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 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如赵嘏的《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游 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而触发,化作无边的乡愁;孤雁从南楼飞过,凄哀的鸣叫,使乡愁 更加上一层“雁归人未归”的感伤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寻味3、 动词例1,奎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吋见鹿,溪午不 闻钟野竹分青雷,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 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稍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 i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悄和山泉垂直 落下的图景例2,杜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都是 炼字它们都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 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例3,杜甫的《曲江对雨》诗中“林花着雨胭脂湿”句,“湿”字驳落,英轼、黄庭坚、 秦观、佛印分别以“润”、“老”、“嫩” “落”补缺,都不及“湿”字鲜明生动例4,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郊兴》)看这句诗,“湿”言“光”, “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FI出,花上已没有雨水, 在H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 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 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例5,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 既是曲中Z情,又是吹笛人Z心例6,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 “粘”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例7,洪堞《阮郎归》词写春光:“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凭看一个“扶” 字,我们感受到了从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4、形容词例1, 鏗《观猎》第三、四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主 谓短语,“枯” “疾” “尽” “轻”,都是谓语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 与“轻”是炼字。

      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 “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 比“快”又更形象例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 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tl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 给人以苍茫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他字确实难以代替例3,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鹘捣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 对照俱妙;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 “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Z于表重暈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 用还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 与句末的运用例4,王维的《积雨網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嘰黄鹏”,郭彦深就 说“漠漠阴阴,用壳字z法,不独摹景Z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悉在四字中”例5,《诗经》早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黄山谷《咏雪》的“夜听疏疏还密密, 晓看整整复斜斜”,可以说是后来居上例6,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 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 为“蜂”,易“应”为"却” Z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 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炼形容词置于句首或句末的,如杜甫的“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红入桃花嫩,青 归柳叶新”“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 “青青竹笋迎船出, 白白江鱼入馔来”,是形容词炼于句首,有如现代的印象派绘画,首先捕捉的是色彩鲜明的 印象王维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白怎生得黑”,都是 形容词炼于句末的范例而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李商隐的“曾是寂寥金烬 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也是炼形容词于句末,本是表热闹的宫花的“红”,又以表冷清的 “寂寞”形容之,炼字而运用矛盾修辞法,更觉含情深婉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中,形容词“红” “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 对吋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 嚼蜡。

      又如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和风雨联系到了一起, rti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5、副词在古典诗词中,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 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去掉“与” “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周邦彦《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用了一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处于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岀无 限情韵阴铿写送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词“空” “已”若不经意 进入诗中,对于描画诗人惘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乂如王昌龄《闺怨》中的 诗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者用了 一个“忽”字,収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 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 “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 人寻味Z处6、“诗眼” “词眼”与炼字中国古典诗人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诗眼”见诸魏庆之《诗 人玉屑》,“词眼”见诸陆韶《词旨》。

      一般指五言中之第三字,七言中之笫五字,也有以 足诸如“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的“燃” “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 杏枝头春意闹”的“闹”,都是论家津津乐道的著名的“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