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参考文献.doc
6页近几年有关近几年有关““超临界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流体萃取””的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 1、稻草和毛竹 CO_2 超临界流体萃取脱木质素研究 【作者】 刘江燕; 武书彬; 【文献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 年 02 期 【摘要】 采用 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脱除稻草和毛竹的木质素,利用正交试验对脱木质 素率与综纤维素含量等指标进行了评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分析了萃取液 的组成,讨论了萃取液组成与萃取条件(温度、压力和时间)的关系;利用透射电镜-能谱联用技 术(TEM-EDXA)考察了萃取前后材料中木质素分布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温度、压力和时 间是影响稻草和毛竹脱木质素的主要因素;温度越高、压力越大、时间越长,脱木质素程度越 大,综纤维素含量越低萃取液中主要含有来自纤维素结构的五元环、烷氧基醇和脂肪酸以 及来自于 H、G、S 型木质素典型结构单元的降解产物经 CO2 超临界萃取后,在 160℃、 16MPa、60min 条件下,稻草细胞壁分层已不明显;在 200℃、16MPa、60min 条件下,毛竹细 胞壁胞间层和细胞角隅中的木质素已全部溶出2、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纤维素中的应用 【作者】 何涛; 陈鸣才; 胡红旗; 刘红波; 吕社辉; 【文献出处】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 2003 年 03 期 【摘要】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纤维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包括超临界萃取,超临界 流体制浆,纤维素超临界降解,木材超临界热解,超临界水处理,木材超临界流体辅助改性和超 临界染色等。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3、响应面分析法在优化桃儿七鬼臼毒素 CO_2 超临界萃取工艺中的应用 【作者】 杜微; 李唯; 杨德龙; 栗孟飞; 杨青; 【文献出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年 01 期 【摘要】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鬼臼毒素提 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 3 因素 3 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桃儿七中鬼 臼毒素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CO2-SFE)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O2-SFE 萃取桃儿七中鬼 臼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 38MPa,萃取温度 50℃,萃取时间 52min,在此条件下鬼臼 毒素的提取率可达 11.38%.4、CO_2 超临界萃取叶黄素工艺条件的优化控制 【作者】 徐平如; 杨忠林; 邵友元; 【文献出处】 化工技术与开发 , 2011 年 08 期 【摘要】 采用超临界 CO2 提取方法探讨了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 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影响叶黄素萃取的因素为:时间>温度>压力>CO2 流量;优化工艺条件 为:萃取时间 3h,萃取压力 25MPa,温度 55℃,CO2 流量 10L.h-1,分离罐Ⅰ温度 42℃,压力 11MPa,分离罐Ⅱ温度 38℃,压力同储罐。
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可萃取叶黄素 824mg.(100g)- 1 原料,提取率达 95.7%5、基于 CO_2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康藏荆芥精油的提取研究 【作者】 顾锡峰; 【文献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年 09 期 【摘要】 [目的]建立 CO2 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康藏荆芥(Nepeta pratti Lèvl)精油的最佳工艺 [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 CO2 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康藏荆芥精油的工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康藏荆芥精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法所萃取的康 藏荆芥精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利用 CO2 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的荆芥精 油的主要组分为:胡薄荷酮、薄荷酮、石竹烯、D-柠檬烯、反式-香芹醇、辣薄荷烯酮、大= 牛儿烯 D、2R-顺-5-甲基-2-(1-甲基乙基)环己酮、异胡薄荷酮、柠檬烯、1-辛烯-3-醇,松茸醇、 2-环戊基环戊酮、石竹烯氧化物、dactylol、月桂烯,其含量分别为: 45.21%、19.90%、1.89%、1.80%、1.49%、1.07%、0.81%、0.78%、0.65%、0.51%、0.51% 、0.50%、0.47%、0.40%、0.21%。
其中,萃取物中的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可达 76.20%与传 统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浸提法)相比,应用 CO2 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的康藏荆芥精油 中的主要物质胡薄荷酮等含量较高,且萃取出来的物质种类相对较多[结论]超临界萃取法 简便可行,具...6、决明子降脂保肝胶囊的 CO_2 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 【作者】 郝红梅; 刘必旺; 赵换; 吉海杰; 周然; 尤舒彻; 【文献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09 年 11 期 【摘要】 目的研究 CO2 超临界萃取决明子降脂保肝胶囊中有效成分之一的蒽醌类化学物 质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各工艺参数对蒽醌类化学物质的影响方法以决明子降脂保肝胶囊 中蒽醌类化学物质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 L(3)4 正交设计优选 CO2 超临界萃取的蒽醌类化 学物质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CO2 超临界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次数均对蒽醌类化学物 质有较大影响,以萃取温度为 60℃,萃取压力为 60mPa,萃取 2 次,每次 1.5h 时,蒽醌类化学物 质的萃取最佳结论 CO2 超临界萃取可用于决明子降脂保肝胶囊的生产,且工艺条件简单、 稳定、可行7、CO_2 超临界萃取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工艺研究 【作者】 闫志芳; 刘必旺; 赵水平; 【文献出处】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9 年 01 期 【摘要】 目的研究 CO2 超临界萃取蛇床子中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各工 艺参数对蛇床子素得率的影响。
方法以蛇床子素得率和萃取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为主要指 标,采用 L9(34)正交设计优选 CO2 超临界萃取的蛇床子素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CO2 超临界 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次数均对蛇床子素提取率有较大影响,以萃取温度为 40℃,萃取 压力为 40MPa,萃取 3 次,每次 1h 时,蛇床子素得率最高,达 98.63%结论 CO2 超临界萃取可 用于蛇床子中的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提取,且工艺条件简单、稳定、可行8、CO_2 超临界流体法提取银杏叶黄酮工艺的研究 【作者】 赵琦君; 莫润宏; 陈如祥; 周建钟; 【文献出处】 江西林业科技 , 2009 年 03 期 【摘要】 通过正交试验对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法提取银杏叶中黄酮工艺进行研究正交实 验结果分析表明超临界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 35 MPa,萃取温度 50℃,萃取时间 1.5 h,夹带剂浓度 90%9、五味子 CO_2 超临界提取物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 裴文芳; 单安山; 石莉莎; 张炜; 【文献出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年 09 期 【摘要】 文章通过以五味子 CO2 超临界提取物作为添加剂,研究其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试验选用 1 日龄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 200 只,随机分为 5 个处理组,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黄霉素 5mg·kg-1、五味子 CO2 超临界提取物 0.1%、0.15%、0.3%于 21、42、56 日龄进行五味子提取物的免疫功能调控试验结果表 明,日粮中添加五味子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后期的胸腺指数,在日粮中添加 0.3%五味子 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肉仔鸡血清 NDV-HI 抗体效价和血清溶菌酶含量,并可显著提高肉仔鸡血 清 IgM 含量和肉仔鸡外周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显示,五味子能够增强肉鸡的免疫功能10、CO_2 超临界萃取葛根总黄酮的研究 【作者】 吕程丽; 欧阳玉祝; 梅杰; 朱嶷峰; 郑胜丰; 【文献出处】 食品与发酵科技 , 2009 年 05 期 【摘要】 以葛根为原料,采用 CO2 超临界提取法提取葛根中的总黄酮用 L9(34)正交试验 考查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萃取压力四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 表明,在温度为 50℃,料液比为 280:330(g/mL),萃取压力 35MPa 条件下萃取 2h,总黄酮的提取 率为 1.4572%。
11、CO_2 超临界和乙醇提取蜂胶对大鼠降血脂效果 【作者】 曾志将; 杨明; 杨新跃; 周银平; 刘志勇; 【文献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年 03 期 【摘要】 试验用健康雄性 SD 大鼠,给予高脂颗粒饲料喂饲后第 9 d,大鼠眶静脉取血,测定血 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成功后,随 机分为对照组 1(给予聚乙二醇 400)、超临界蜂胶高剂量组(600 mg/kg BW)、超临界蜂胶中 剂量组(300 mg/kg BW)、超临界蜂胶低剂量组(150 mg/kg BW);对照组 2(给予食用油)、乙醇 提取蜂胶高剂量组(600 mg/kg BW)、乙醇提取蜂胶中剂量组(300 mg/kg BW)、乙醇提取蜂 胶低剂量组(150 mg/kg BW)8 个组分组后连续 4 周蜂胶灌胃,同时各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 颗粒饲料喂饲,之后各组大鼠取血测定 TC、TG 和 HDL-C结果表明:喂蜂胶 28 d 后,只有超 临界蜂胶高剂量组(600 mg/kg BW)的 TG 值和乙醇提取蜂胶高剂量组(600 mg/kg BW)的 TC 值分别与相对照组差异显著,其它指标都差异不显著。
12、桑椹籽中黄酮的 CO_2 超临界流体萃取及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 李国章; 于华忠; 卜晓英; 曹庸; 饶力群; 【文献出处】 现代食品科技 , 2006 年 02 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 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桑椹籽中总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 生产工艺优化的正交试验,并对萃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萃取率影响主次 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 流量、夹带剂用量生产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 30MPa、萃取温度为 50℃、CO2 流量 20kg/h、夹带剂料液比为 1:4萃取物色泽金黄、无 异味,每 100g 萃取物含总黄酮苷类化合物 67.63mg萃取物对细菌和霉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 用,而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13、RP-HPLC 法测定川芎 CO_2 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 【作者】 侯晓虹; 李岩; 高艳; 唐星; 吴群; 【文献出处】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6 年 12 期 【摘要】 目的测定川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方法采用 HPLC 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体积分数为 10%异 丙醇水溶液(体积比为 60∶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柱温:40℃。
结果丁烯基 苯酞在 7.28~72.8μg.mL-1 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 99.7%(RSD=2.72%,n=6)3 批样品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 4.86%(RSD=1.25%,n=3)、 5.00%(RSD=1.87%,n=3)和 4.81%(RSD=1.87%,n=3)结论 HPLC 法可以测定川芎二氧化碳 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中丁烯基苯酞的含量,供试品中丁烯基苯酞与其他组分的色谱峰分离度良 好14、复方丹参 CO_2 超临界萃取液抗大鼠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 张旭静; 王素春; 郭吉平; 王桂清; 【文献出处】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 2007 年 01 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萃取液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颈总动脉 -颈外静脉血流旁路法,进行复方丹参萃取液抗血栓形成实验,并检测其相关指标结果复方 丹参萃取液有明显抑制血栓形成,并有降低血小板聚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