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唯物辩证法的未来发展.doc
7页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唯物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唯物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作 者】吴显庆 【作者简介】吴显庆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内容提要 从现代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批判的全面分析中,不能得出关于马克思以来的辩证法不应当是最普遍的客观知识,形而上学终结后的哲学应向特殊文化方向发展的结论文中分析了许多现代和当代科学的成果,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概括,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得到体现的情况及其主要原因作者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未来发展,应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条件,系统概括新的科学知识;扩展和深化对特殊辩证法的研究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科学发展成果 未来发展现代和当代西方哲学革命中对以本体论为核心内容,以高度的抽象性为思维特征,以追求普遍性的客观知识为目的的形而上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恩格斯所著《自然辩证法》各束手稿涉及的各门学科的分支学科数不到170个,而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总数已达3万多个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都对唯物辩证法的未来前景,提出了许多尖锐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马克思以来的辩证法不应当是最普遍的客观知识,形而上学终结后的哲学(包括辩证法)应当向特殊文化方面发展,[①]笔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
一、现代和当代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存在着完全否定、有区别地否定、一定程度地由否定转向新的肯定的不同情况只有从实质上,从已有的结果和发展趋势上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根据充分、具有科学性的预示唯物辩证法未来发展的结论1.多数西方哲学家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主要是针对、实质上也是批判了以黑格尔为典型代表的思辨哲学从基本倾向上看,对形而上学的否定,主要是针对其脱离经验事实和科学而言,而这正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即传统形而上学的特征大部分现代和当代主要西方哲学家所批判的形而上学,固然涉及了辩证唯物主义,但其主要的针对对象和批判的实质性内容,还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英国哲学家艾耶尔1982年出版的《二十世纪哲学》第二章(第一章具有总论性质)的标题即为“叛离黑格尔”这种认识和安排有着充分的根据早期实证主义者孔德所反对的形而上学,就是指那种脱离可以观察、实验的事实和自然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绝对性、思辨性的哲学体系穆勒更加明确地反对从概念出发的德国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罗素则是由否定德国思辨的形而上学,而走上分析哲学道路的与罗素齐名的摩尔,还专门发表过主要针对新黑格尔主义的《对唯心主义的批驳》一文。
实用主义者皮尔士、詹姆士都不反对以科学为基础的形而上学新康德主义者郎格、文德尔班都反对追求绝对知识,借助于思辨去追求哲学真理的黑格尔形而上学体系现代和当代西方学者对唯物辩证法的一些批判,实质上还是批了与其所批哲学的基本精神相违背,而与黑格尔思辨哲学相仿的东西波普尔的批判中就有这种情况他认为:“由于辩证法,反教条主义不见了,马克思主义自身变成了一种教条主义[②]但教条主义的基本特征,正是从已有的学说和思想观念出发,而不是从事实出发去认识和处理问题,这与传统思辨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2.分析哲学是批判形而上学的典型代表,而其主要流派在发展中难以摆脱的困境和衰落趋势,正是根源于不加区别地否定形而上学对于分析哲学主要流派60年代后的衰落,有的学者指出,蒯因对逻辑实证主义基本理论的批判,以及“整体论”检验理论和“本体论的承诺”的提出,是逻辑实证主义衰落的重要原因而日常语言学派衰落的原因,则在于其主要代表人物的过世、退休和转向[③]这是基于事实的正确分析但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否则就难以解释,蒯因的理论虽有人反驳却未产生深远影响,而曾批驳蒯因的斯特劳森后来不但承认而且研究形而上学问题;更难以理解,为何没人代替离开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分析哲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把哲学的任务或主要任务规定为运用语言和逻辑分析的手段进行哲学批判,以清除哲学中的混乱,将无意义的形而上学问题清理出去。
维特根斯坦认为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罗素则认为可以把一切真正的哲学问题归结为逻辑问题分析哲学的困境正是根源于此它不研究存在和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当它运用语言学和逻辑学进行哲学批判或哲学分析时,它是在语言学、逻辑学与哲学的交叉领域活动,因而并没有失去哲学性质在这个范围内,其批判性分析对哲学问题的清晰和精确有相当的作用不过,它在发展中迟早要遇到难以摆脱的困境这不但是因为它的不加区别地反形而上学的狭隘性,同当代科学特别是综合性的横断科学的系统性、整体性、概括性、模型化与抽象理论性等特点相矛盾,还由于它要批判和清理的哲学矛盾或混乱,其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而且主要不是语言和逻辑问题,因而它不可能完成既定的任务在当代的几十年中,美国的分析哲学家连应研究的问题和应采用的方法都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就是最好的说明所以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不管是原来认为可以通过语言和逻辑分析将形而上学问题从哲学中清除出去的学者,还是意识到这个目标很难达到的学者,或者像罗蒂那样认为可以对形而上学问题弃之不顾而没有必要清理的学者,当他们将分析哲学向语言学和逻辑学本身的具体问题,向其它科学或社会现实问题和文化领域推进时,都要陷入或继续陷于困境中。
因为这就离开了语言学、逻辑学与哲学的交叉或汇合这一特定的研究领域(语言学、形式逻辑学都已脱离哲学,分别成为拥有50多个和近30个分支学科的具体科学),失去了存在与发展的基地实际上,分析哲学向语言学本身的具体问题发展,向研究和解释形式逻辑本身的问题发展,或转向社会现实的政治和文化问题,都是由于不加区别地反形而上学,造成了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的困难而寻求出路的不同表现因为它既然不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用语言学和逻辑学去分析传统哲学问题又难以发展,那就只有上述几条路子可走要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衰落,即调整或放弃不加区别的反形而上学立场,象英国日常语言学派的威斯顿承认形而上学的研究有正确成份,斯特劳森后期的描述的形而上学理论研究物质客体和人的关系,瑞典语言哲学家伊斯雷尔认为存在和思维的关系没有失去现实性那样,以新的形式,一定程度地向形而上学回归,或有区别地承认形而上学问题的意义3.西方哲学批判形而上学对唯物辩证法未来发展的影响与启迪既然在批判形而上学的哲学中,存在着对以经验和科学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肯定,存在着向形而上学的回归趋势,其批判的主要对象和实质性内容又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性形而上学,反对形而上学最激烈的分析哲学又由于其出发点的片面和狭隘而走向衰落,那就不能得出马克思以来以至未来的唯物辩证法不应是最普遍的客观知识,应向特殊文化方面发展的结论。
但其批判形而上学,对唯物辩证法的未来发展也有不少启迪1)如果以研究特殊文化或其它具体社会和科学问题为发展方向,也将象分析哲学的一些主要流派那样,由于固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的丧失而陷入困境只有坚持以世界的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方向,才有长远的前途2)必须坚持将辩证法理论建立在反映了客观内容的经验和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彻底摆脱传统哲学即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实现抽象性与科学性的统一3)坚决地反对绝对性和教条性是唯物辩证法未来发展的理论前提4)唯物辩证法的一些论述,存在着多义性和不确定性的情况,现代语言学和逻辑学可以成为其精确化的有力工具 二、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唯物辩证法的概括问题东西方现代和当代的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研究,都存在着对获得巨大发展的具体科学概括和吸收不够的问题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新成果,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甚至完全没有体现就连一些著名的、具有相当代表性的有关著作和教材,所引用的一些自然科学材料,还是黑格尔和恩格斯已用过的从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唯物辩证法各自发展的总体情况看,前可以发现后者明显地落后于前两者以钱三强为顾问、李诗英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的《英汉学科词典》,收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学科数目已达3万多个。
而在唯物辩证法创立时期,各门科学的分支学科总数和被概括的分支学科数是相当有限的恩格斯所著《自然辩证法》各束手稿内容索引中涉及的每一科学条目,即使都宽泛地算作科学的分支或萌芽状态的分支学科,其总数还不到170个唯物辩证法在当代的发展与具体科学的迅猛发展情况不相适应是极为明显的从国外的情况看,前苏联1985年出版的斯特尔思监修的《唯物辩证法教程》,原东德1987年出版的修提拉编著的《辩证法和社会诸科学》所论述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都还是经典作家所论述的三个规律我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在近10年出版的众多的唯物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著作中,有些学者将层次与结构、系统与运动、可逆与不可逆、进化和退化、平衡和不平衡、结构与功能、单义决定和或然决定、有序和无序、系统和要素、对称与非对称等范畴作为自然辩证法或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或将无限层次律、无限循环律、层次重演律、结构与运动规律、新陈代谢规律、决定与反决定等等列为自然辩证法或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如罗马尼亚的图多塞斯库,1978年提出唯物辩证法应包括或然性规律、反馈规律、结构性规律、稳定性规律、系统与结构关系规律、结构逐渐复杂化规律[④]综合起来看,创立时期的唯物辩证法,主要是根据科学和历史的事实,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至于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基本上还是在黑格尔论述的范围之内后来的唯物辩证法对现代和当代的科学成果有所吸收和概括,但与当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很不相称即使是被列为自然辩证法或唯物辩证法的那些新的范畴和规律,也基本上是由现代和当代科学特别是横断科学中的一些范畴直接上升而来的,而不是在全面概括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其普遍性的基础不太牢靠,有的范畴和规律明显地只适用于特殊领域还有些新提出的范畴,在基本思想上与原有范畴相类似此外,当代的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研究,虽已扩展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形成了门类众多的特殊辩证法,但也存在着在具体领域中推演、照套或验证唯物辩证法的原有理论,未能从具体的科学材料出发,概括出特殊领域中的辩证法基本理论等问题现代和当代的唯物辩证法研究,未能全面概括科学新成果的主要原因:1.对唯物辩证法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否定,及由反对脱离人的实践而追求纯客观知识导出的认识偏差显然,如果唯物辩证法不应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的理论,那就无需概括各门具体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后一个问题的认识偏差,就在于没有看到各门科学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不理解科学知识包含着人的主观活动,是人作用于外界的认识成果,因而把对各门科学知识的概括,看作是追求纯客观知识。
实际上,各门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不但其动力、手段、形成过程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而且也在不同的范围、程度、层次上包含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与此相关,各门特殊辩证法,也非常明显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了人的实践活动以数学辩证法、化学辩证法、天文学辩证法、地学辩证法、医学辩证法、农学辩证法等等,一个“学”字就把人的主观活动,把人对自然的作用,把所蕴涵的实践性体现出来了2.将恩格斯关于黑格尔哲学的价值的论述,误解为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1961年进行的有关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只是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学和辩证法前苏联在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对象、结构、叙述方法的争论中,也有人像法国学者那样,根据恩格斯论述的哲学中独立存在的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坚决反对将自然界和整个世界的运动、发展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我国学者中也有类似情况有相当研究深度和较大影响的一本有关专著介绍说:“哲学,按恩格斯的说法,‘只留下了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这种关系有人称之为‘一切都不在。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