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

38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921301
  • 上传时间:2018-07-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8.82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言字词的一些特点: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妇人而出,常也;其 成居,幸也 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 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 益富 女儿休弃侥幸婆婆“返”,回来“背”,违背名作动,责备“智”,认为聪明卫国有个人,当他的女儿出嫁时,教育她说:“ 一定要私底下积 聚钱财做人家媳妇被被遗弃回娘家,是常有的事那些能成家 立业,白头偕老,是侥幸的 他的女儿到了婆家后,因此私下 积聚钱财婆婆认为她积了很多私财而把她赶回娘家了他的女 儿被赶回家的原因,是违背了她出嫁的道理她的父亲不责怪自 己教女不当,反而自以为聪明,认为这样可以使家里更富有 理解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2、注意词的古今异义3、注意通假字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5、注意一词多义1、注意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文言以单音节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误判为双音节词如“妻子 ”“地方”“指示”“前进”“祖父”“以为”等变 化 情 况 示 例词义 扩大范围 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 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 义项 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 缩小范围 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 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 义 转 移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 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 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 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2、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如1999年高考第11题D项“天灾,绝食者千余家”“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 全不同。

      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 古义” 2007上海卷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 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 ,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 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 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 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 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 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博涉书记 B.干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解析】A古义指书籍、奏记一类的文字资料;B古义指对待、接 待,今义指物质报酬;D指可以用来,今义指可能或能够3、注意通假字在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 体不同而已,即甲等于乙,这两个字就叫通假字通假字主要有两种类型:(1)音近相通类:①同音通假字,如“蚤”通“早” ②双声通假字,如“胡”通“何”③叠韵通假字,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2)形近相通类①形声字与声旁通假,如“禽”通“擒”②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如“距”通“拒”解 说举 例注 意 点通 假 字有本字而不用,借 用一个音同或音近 的字来代替,这个 借用的字叫通假 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同“早”)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由于古今语音的变 异,有的通假字现在 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 相差甚远 如:生之有时而用之 亡度(“亡”同 “无”)古 今 字一个汉字(古字) 原有几个意义,后 为区别,另造一个 新字(今字)来表 示其中的一个或几 个意义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 至绝壁下莫”同 “暮”)(《石钟山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师 说》)中学教学中,把古今 字也视为通假字教 材中注为“莫”同 “暮” 异 体 字音同义同,形不 同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俛”同“俯”)(《过 秦论》)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 注释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 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 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 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 ,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 ,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 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 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二千石不能禽制 通“擒”,捉拿 B.上闻遂对,甚说 通“悦”,高兴 C.遂年七十余,召见 通“诏”,皇帝的命令 D.宣帝望见,不副所闻 副:相称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 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 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 “异”,“不同”)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又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 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5、注意一词多义意义例句 本 义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 引 申 义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 引吭高歌(成语) 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 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经据典(成语) 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掌握解释文言文实词的方法1、 字形分析,看形推义。

      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文言文中,即使是生 僻的词语,也可以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 均可推断词的基本意义如:【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归园田居》)【解析】“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 为束缚之意类似从“罒”的字均有“网罗、束缚”的 意思有“罗(网)、罟(网)、罩、罹”等2、语境分析,因文定义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 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 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解析】“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 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例】(徐)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 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B项)【解析】题干解作“强迫”显然也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 难推断应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3、构词分析,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 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 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到已学过的 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1)联系成对的反义词、同义词。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 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 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反义词并用如“进退”、 “高下”、“富贫”、“穷达”同义词并用如“宫室” 、“辅相”、“臣虏”、“货赂”例1】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晏子治东阿》)【例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解析】例1中由“货”推知“赂”指财物例2“无”与 “鲜”相对,故可理解为“无”、“少”2)联系成语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察古词古义 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 此解题时联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 题的方法之一例1】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例2】危乎高哉!(《蜀道难》)【例3】亡去不义《鸿门宴》)【解析】例1中,“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 爽”,词语有“爽约”例2“危”为“正”义,成语有 “正襟危坐”例3“亡”有“逃跑”义,“北”有“失 败”义,成语有“追亡逐北”“亡命天涯”,词语有“ 逃亡”“败北”等例4】韩轨遂投城遁走(2004年高考辽宁卷第11题A项 )【解析】句中“投”是否作“投奔”解呢?据上文“敌见 ,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再联想到成 语“投笔从戎”,可知此处“投”应为“扔掉,舍弃”。

      3)联想课文遇到需要解释的词语,联想初高 中的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帮助我们判断如:【例】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2003年高 考全国卷第11题C项)【解析】《鸿门宴》中有:“不如因而善遇之”,“遇 ”为“对待”之义,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 遇”应该解作“对待”,而不是“优待”张玄与王建武先不相识,后遇于范豫章许,范令二人 共语张因正坐敛衽,王孰视良久,不对张大失望,便 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范是王之舅,乃让王曰:“ 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 ”王笑曰:“张祖希若欲相识,自应见诣范驰报张, 张便束带造之遂举觞对话,宾主无愧色也 A.后遇于范豫章许 相遇 B.张因正坐敛衽,王孰视良久 仔细 C.范是王之舅,乃让王曰 谦让 D.张便束带造之 拜访4、推断句法,理其结构 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 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分析 【例子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 表》) 【例2】愿陛下矜悯愚诚。

      李密《陈情表》) 【例3】其一犬坐于前《狼》) 【解析】例1中“愚”作主语,我;例2中作定语,我的例1是 否可看成作状语呢?不行因为它前面不能再补出主语由 此可知,“愚”符合名词特点(作主语、定语),词性应为 表谦敬的名词 例3,按现代汉语的理解,可以为“其中的一条狗坐在 前面”,但联系前后文,何来“一条狗”其实,这里句子 的主语是“其一”,即“其中的一只狼”,谓语的中心词是 “坐”,“犬”是用来修饰谓语的,而非主语正确的译文 是“其中的一只狼象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又如“为之”这一结构中的“为”,是介词,还是动词?【例1】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泣《触龙说赵 太后》)【例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郑伯克段于 鄢》)【解析】例1“为之”后是动词“泣”,“为”为介词 例2“为之”后是名词“所”,“为”为动词因此,其区分格式应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