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东晋南朝的宗庙乐制.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84140611
  • 上传时间:2019-03-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东晋南朝的宗庙乐制 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专门研究員 户 川 贵 行 前言 西晋末由于胡族的侵入,华北变得十分混乱,所以许多汉族避难于当时仍是边境的江南,以建康为首都的东晋南朝因此成立在这背景之下被赶到江南的汉族政权,以恢复中原为最大的目标 恢复中原军事力的强化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然从来的研究指出,东晋为了克服江南的边境性而整备了礼制比如中村圭尔提出东晋为了强化王朝的正统性,而过度地关注礼制 中村圭尔《南朝国家论》岩波书店,1999年,第222页中村氏主要是参考陈寅恪的意见:即“自晋室南渡之后,过江名士尚能沿述西朝旧说” 陈寅恪《陈寅恪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三联书店,2001年,第45页 但是据《晋书》卷十九礼志上,东晋的官僚表示只要有恢复中原的存在,就不应该在暂定的首都建康整备国家仪礼又根据《晋书》卷十六律历志上,东晋未能整备礼乐,到梁时“是时礼乐制度,粲然有序”(《隋书》卷十三音乐志上)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从东晋到梁的变化?本文将从上述的观点关注宗庙的乐制,并考察其制定和恢复中原的关系,以及对其他仪礼的影响 一 宗庙乐制的制定‐和恢复中原之关联‐ 关于东晋的宗庙乐制,《宋书》卷一九乐志中有以下的记载,“晋世曹毗、王珣等亦增造宗庙哥詩,然郊祀遂不设乐。

      据《宋书》卷二〇乐志二,当时曹毗、王珣等所造的是登歌登歌登歌是赞颂祖先功德之歌,在宗庙仪礼上相当重要然而这只是乐制的要素之一而且在仪礼上最重要的南郊也没有乐制从东晋的宗庙乐制只有登歌,可知离其完成仍相当遥远 其原因是东晋以建康为行宫;东晋以恢复中原为最优先的目标,礼乐制度的整备为于其后进行江南政权对恢复中原出现变化是在刘宋孝武帝期在这时由于文帝的北伐失败和北魏的华北统一,江南政权在军事上变得劣势,恢复中原极其困难《宋书》卷二〇乐志二谢庄所作的世祖孝武皇帝歌为“(孝武帝)辟我皇维,缔我宋宇刊定四海,肇构神京复礼辑乐,散马堕城即孝武帝以暂定的首都“肇”为“神京”而复兴礼乐并且《宋书》卷一九乐志一,孝建二年(四五五)中记载“祠庙迎神,奏肆夏皇帝入庙门,奏永至皇帝诣东壁,奏登哥初献,奏凯容、宣烈之舞终献,奏永安送神奏肆夏即他在东晋南朝最初制定了宗庙的乐制 那么,这时被制定的宗庙乐制怎样影响其他的仪礼?到了隋唐又是怎样被继承?以下将对此进行考察 二 宗庙乐制对其他仪礼的影响 首先我们检讨宗庙乐制怎样影响郊祀乐制在汉、曹魏、西晋,宗庙和郊祀的乐制不同(《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南齐书》卷一一乐志)但是在刘宋孝武帝时两者混为一同。

      这是中国王朝向来没有的政策,也是在南朝出现特有乐制的原因其后在北郊和明堂也使用和宗庙一样的乐制,到了南齐宗庙、南北郊、明堂的乐制有了如下的变化 南齐乐制表 宗庙 南郊 北郊 明堂 群臣出入 肃咸 肃咸 肃咸 肃咸 牲出入 引牲 引牲 引牲 引牲 荐豆呈毛血 嘉荐 嘉荐 嘉荐 嘉荐 迎神 昭夏 昭夏 昭夏 昭夏 皇帝入门 永至 永至 永至 饮福酒 永祚 嘉胙 嘉胙 嘉胙 送神 肆夏 昭夏 昭夏 昭夏 (特有祭祀) 昭远(就燎位) 隶幽(瘗埋) 还便殿 休成 休成 休成 之后在梁武帝天监四年(五〇五)明山宾等说,“周有九夏,梁有十二雅《隋书》卷一三音乐志上)十二雅就是以“雅”这个字为宗庙、南北郊、明堂的乐名整理如下表 梁乐制表 宗庙 南郊 北郊 明堂 群臣出入 俊雅 俊雅 俊雅 俊雅 牲出入 涤雅 涤雅 涤雅 涤雅 荐豆呈毛血 牷雅 牷雅 牷雅 牷雅 降迎神 諴雅 諴雅 諴雅 諴雅 皇帝入门 皇雅 皇雅 皇雅 饮福酒 献雅 献雅 献雅 献雅 送神 諴雅 諴雅 諴雅 諴雅 (特有祭祀) 禋雅(就燎位) 禋雅(瘗埋) 表中只有七项,其他则是元会仪礼所用的胤雅、寅雅、介雅、需雅、雍雅十二雅的特征是使用一样的字于宗庙、南北郊、明堂、元会等仪礼的乐名。

      其后的陈使用“韶”,北齐、北周、隋则使用“夏”,这是在乐制上和梁一样的政策 唐也一样,在广顺元年(九五一)的边蔚上疏说“梁武帝改九夏为十二雅,以协阳律、阴吕、十二管旋宫制之义,祖孝孙改为十二和《旧五代史》卷一四五乐志下)有关唐十二和的表如下 唐乐制表 宗庙 南郊 北郊 明堂 降迎神 永和 予和 顺和 皇帝行 太和 太和 太和 太和 登歌酌鬯 (奠玉帛) 肃和 肃和 肃和 肃和 迎俎入 雍和 雍和 雍和 雍和 酌献饮福 寿和 寿和 寿和 寿和 送文舞出 迎舞武入 舒和 舒和 舒和 舒和 彻俎 雍和 送神 永和 予和 顺和 予和 表中有八个乐名,加上元会仪礼的休和、正和、承和、昭和便是十二和 如欲探讨上述的乐制与个别的王朝仪礼的关联时,可以参考渡边信一郎氏的意见他说“雅乐的本质是超越皇帝、天子直接统治的天下领域,其德治将包含异民族,进而扩大到自然的运动和天地宇宙的秩序,具有帝国的结构 渡边信一郎《北朝乐制史的研究—以《魏书》乐志为中心—》平成16年度~平成19年度科学研究费补助金 基盘研究C 研究成果报告书,2008年,第37页 ”关有皇帝、异民族、天地的仪礼,如宗庙、元会、南北郊是个别仪礼,但是南北朝后期以及隋唐则用十二“雅” 、“和”等字的统一而连接仪礼,藉此表现帝国的结构。

      结语 因为江南政权以恢复中原为最大的目标,所以不能整备乐制,但是由于刘宋文帝的北伐失败和北魏的华北统一,恢复中原的目标显得极其困难从此刘宋孝武帝以暂定的首都建康为新的天下中心,制定了宗庙的乐制 其后宗庙的乐制在郊祀和明堂也被使用,这些仪礼具有以前所没有的紧密关系梁武帝又加上元会,用“雅”这个字连接皇帝、天地、异民族的仪礼,这也大大地影响了陈(“韶”)、北齐、北周、隋(“夏”)、唐(“和”)等乐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