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姓:“中华第一姓”的传说.doc
8页风姓:“中华第一姓”的传说风姓: “ 中华第一姓 ” 的传说作为人类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姓氏在世界各地出现的时间相差很大,产生的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中国人的姓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中国的《百家姓》中没有收录风姓,但这个姓氏不但存在,而且被称为 “ 中华第一姓 ” 风姓,虽说是“ 中华第一姓 ” ,然而当民众把目光转向这个生冷,又 “ 被第一 ” 的姓氏时,能想起的内容几乎没有,给后人留下的更多是传说1、风姓的始祖是伏羲在中国的文献记载中,伏羲是华夏太古三皇之一,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伏牺等据《帝王世纪》记载: “ 伏羲氏, 风姓也 ” 《竹书纪年》则这样记录伏羲与风姓: “ 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为风姓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 12 年后,伏羲降生了此中说法尽管荒诞,但晋代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 、东晋王嘉 《拾遗记》,以及唐代司马贞所著的 《补史记 ·三皇本纪》均这样陈述。
伏羲的后代子孙,有的相传姓风,称为风氏,因此风姓的得姓始祖就是伏羲有专家认为,伏羲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开始“ 正姓氏,制嫁娶 ” ,实行男女对偶婚伏羲自定姓风,其他或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所种植物为姓,或以居所为姓,或以官职为姓等,中华姓氏自此起源如今,中华姓氏虽达 3000 余众,如溯流而上,皆可追至太昊伏羲因此,伏羲不仅是风姓始祖,也被尊为人类始祖史学家认为, 伏羲时期, 为制嫁娶, 姓与氏有严格区分,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皆称姓,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则称氏 “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 ” 远古的先民以姓氏制嫁娶,实现了从愚昧向文明的跨越据文献记载,风姓共分为十部:天芎、天齐、天乙、合雄、天阳、天阴、候鸟、候虫、雷雨、天皇关于伏羲《中国人名大辞典》这样记载:伏羲,上古皇帝象日月之明故称太昊教民佃渔畜牧养牺牲以充疱厨,故又曰疱牺始画八卦在位 115 年 ……唐代司马贞《补史记 · 三皇本纪》中称: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观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始画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由此可见,伏羲不但是八卦的始制人, 而且教人渔猎、 制礼仪,故而被誉为 “ 人文始祖 ” ,民间尊称 “ 人宗爷 ” 伏羲对人类的贡献大多是传说,对于伏羲氏的名号、时代、地望、族系等问题争讼不已;伏羲是人还是神?太昊和伏羲是一人还是两人?这些问题一直湮漫不清,但数千年以来,各种文献的记载,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当时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关于伏羲、女蜗的诞生,以及在河南淮阳画成八卦的故事,史书有多处记载,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坊间传说,共同之处在于,自伏羲、女蜗之后,人类从野蛮原始、茹毛饮血过渡到耕作放牧、有序劳作的古代文明伏羲之后,中华民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姓氏像血脉一样,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族有 1 万多个,现在常用的 3000 多个姓氏中,有 100 多个与伏羲有直接关系在中华一万余个姓氏家族中,风姓几乎可以忽略,但作为姓氏家族的一员,仍有得姓祖庭存在,向国便是其郡望据《史记》的记载,上古时的向国,在今天的山东省莒县西南部2、伏羲的传说揭开中华文明本源之谜伏羲对人类的贡献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河南淮阳太昊陵都吹引着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
《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是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 因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 其陵墓被誉为天下第一陵它占地 875 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 增制于盛唐, 完善于明清, 在过去的三千年间,先后有 5 0 多个帝王前来祭拜、凭吊淮阳太昊陵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以正门为中轴线,分别排列着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园等建筑三千多年来,炎黄子孙对这位人文始祖祭祀活动绵延不衰,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万民众涌向淮阳县,朝圣伏羲,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其中 “ 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的庙会” 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太昊陵庙会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太昊陵人祖祭典也被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对伏羲及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历史意义更为深远,已远远超出了中华姓氏文化的范畴。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 随着 “ 夏商周断代工程 ” 的完成和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公布, “ 三皇 ” 文化的研究将日益突出,中华文明史的较为确切的年表将会从公元前 2070 年推向更早的年代而上世纪 50 年代末在天水境内发现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与有关伏羲氏族的传说故事及史料记载有着种种吻合,成为最终揭开中华文明本源之谜的有利条件3、另一个举足轻重人物——风后在风姓家族中,除了始祖伏羲外,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尽管没有像伏羲那样被世界华人供奉,其功绩同样彪炳青史,他便是黄帝的宰相——风后关于风后,历史文献中有很多记载,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历史传说中的《八阵图》都有黄帝这位宰相有关,此外,风后死后, 轩辕黄帝把他葬在黄河渡口处, 地随人名,“ 风陵渡 ” 一直沿有至今风后被黄帝拜为宰相,有一个离奇的传说相传黄帝做一梦,梦见一场罕见的大风,把大地上的尘垢刮得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清白的世界黄帝惊醒后,自我圆梦,心里暗叹: “ 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边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 ” 于是他食不甘味,寝难安席,到处留神察访,终于梦想成真,找到了风后,即拜为相。
由于风后是黄帝的第一任宰相,故后人称他为“ 开辟首相 ” 中国古代的 “ 四大发明 ” 对人类文明的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指南针,至今还是世界航海上广泛运用的仪器之一但民众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最原始的指南针——指南车是谁第一个发明的呢?传说黄帝和蚩尤作战 3 年,进行了 72 次交锋,都未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请来风伯雨师,呼风唤雨,给黄帝军队的进攻造成困难黄帝也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这时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四野弥漫,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黄帝十分着急,风后说: “ 北斗星,斗转而柄不转呢?我听人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 ”根据这个思路,风后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风后告诉所有的军队: “ 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车上的假人指着什么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 ” 从此,黄帝的军队再也不怕蚩尤的大雾了。
人人勇敢善战,个个奋勇争先,终于战胜了蚩尤,把他一直追到涿鹿之野杀死8220;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这是诗圣杜甫的《八阵兵法图》的两句,在这首诗中,杜甫把《八阵兵法图》的成就归功于诸葛亮其实《八阵兵法图》是风后的军事理论,邓公玖传授给诸葛亮的《兵法阵图》却是远在诸葛亮生前 3500 年的黄帝时期的就已经有了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 ,是由黄帝与其大将风后研创,该图共分 9 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如果把姓氏看做人类不断进化的一部大戏,那么风姓无疑是华夏姓氏的序幕,先祖恢宏的历史开创了中华姓氏文化的先河,并不辉煌的家族史却留下了无尽迷团与大量的传说,但其家族在此后的三千年间,几乎被忽略,这与先祖辉煌的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天,只要是炎黄子孙,不管是来自域内,还是海外,血管中流淌的都可能是风姓的血,只不过已无从考证是不是风姓的后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