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气候变化影响监测-深度研究.docx

27页
  • 卖家[上传人]:布***
  • 文档编号:598867354
  • 上传时间:2025-02-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4.35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气候变化影响监测 第一部分 气候变化监测方法 2第二部分 气候变化监测指标 3第三部分 气候变化监测平台 6第四部分 气候变化监测预警 10第五部分 气候变化监测评估 14第六部分 气候变化监测影响 17第七部分 气候变化监测应对措施 20第八部分 气候变化监测未来展望 23第一部分 气候变化监测方法关键词关键要点地表观测:1. 利用气象站、雨量站、水文站等地表观测设备收集气象和水文要素,监测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空气湿度等关键指标2. 建立长期观测记录,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3. 综合多项地表观测数据,评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遥感监测:气候变化监测方法气候变化监测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旨在收集和分析观测、遥感和建模数据,以全面了解气候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观测方法* 气象站网络: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站记录气温、降水、湿度、气压和风速等基本气象参数这些长期观测数据提供了气候变化趋势的宝贵历史记录 海洋浮标:部署在海洋中,测量海洋温度、盐度和洋流它们有助于了解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以及海洋如何影响全球气候 冰核记录:从冰川和冰盖钻取的冰芯包含了数千年的气候信息。

      通过分析冰芯中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可以重建过去的温度、降水和大气成分 树木年轮:树木的年轮宽度和组成反映了它们生长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析树木年轮可以提供过去气候变化的长期记录遥感方法* 卫星遥感:卫星携带各种传感器,可以从太空收集地球表面的数据遥感数据用于监测海洋温度、海平面高度、冰盖变化、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气候相关参数 航空遥感:从飞机或无人机上收集数据,用于监测局部和区域尺度的气候变化航空遥感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和数据,用于土地覆盖分类、植被健康评估和水资源监测建模方法* 气候模式:计算机模型模拟地球大气-海洋系统,用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气候模式考虑了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太阳辐射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因素 统计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和统计技术建立模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统计模型可以用于补充气候模式的预测,并提供不确定性估计 情景分析:使用气候模式和统计模型生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情景分析有助于评估气候变化潜在影响,并制定适应和缓解策略整合观测、遥感和建模方法有助于全面监测和理解气候变化这些方法提供了互补的信息,使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研究气候系统通过持续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准确评估气候变化的趋势,并为减缓和适应其影响做出明智的决定。

      第二部分 气候变化监测指标关键词关键要点大气温度变化1.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持续上升,自 20 世纪末以来,升温速率约为每十年 0.2℃2. 夜间最低气温升幅大于白天最高气温升幅,导致昼夜温差减小3. 极端高温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热浪和极端高温正变得更加频繁和持久降水变化1. 全球降水模式发生变化,一些地区降水量增加,另一些地区降水量减少2. 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导致洪水和山体滑坡风险上升3. 降雪量减少和融雪期提前,影响水资源供应和滑雪旅游业海平面上升1. 海平面上升速度正在加速,主要原因是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盖融化2. 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地区淹没、侵蚀和咸水入侵,威胁沿海人口和基础设施3. 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上升 0.26-0.77 米,对沿海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1. 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正在加速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2. 冰川融化导致高山生态系统变化,影响水资源供应和旅游业3. 极地冰盖融化暴露了以前被冰覆盖的区域,可能会释放出甲烷等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变化1. 气候变化导致植物和动物的地理分布发生变化,一些物种迁徙到新的栖息地2. 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如珊瑚白化和森林火灾。

      3. 气候变化影响物种的繁殖、迁徙和种群动态,威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人类健康影响1. 极端高温增加中暑、脱水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 气候变化导致蚊媒疾病和水媒疾病的分布范围扩大,威胁人类健康3. 气候变化相关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正在增加气候变化监测指标温度指标:* 平均气温:反映研究区域整体气温变化情况 极端高温日数:定义为日最高气温超过历史平均值特定百分比(如95%分位数)的天数 极端低温日数:定义为日最低气温低于历史平均值特定百分比(如5%分位数)的天数 热浪日数:连续出现极端高温日数的天数 寒潮日数:连续出现极端低温日数的天数降水指标:* 年降水量:反映研究区域整体降水变化情况 极端强降水日数:定义为日降水量超过历史平均值特定百分比(如95%分位数)的天数 连续干旱日数:连续出现降水量低于特定阈值(如日平均降水量1毫米)的天数 连续强降水日数:连续出现极端强降水日数的天数海平面指标:* 海平面变化:反映海平面相对海岸线水平面的升高或降低 极端高潮位:定义为年内最高潮位超过历史平均值特定百分比(如95%分位数)的潮位 海平面上升速率:海平面变化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变化率。

      冰冻圈指标:* 冰川面积:反映冰川覆盖面积的变化 冰川厚度:反映冰川厚度变化 海冰面积:反映海冰覆盖面积的变化 冻土深度:反映永久冻土层深度变化生物圈指标:* 植物物候:反映植物叶绿、开花和结果等生命周期事件的时序变化 动物物候:反映动物迁徙、繁殖和冬眠等生命周期事件的时序变化 物种分布:反映物种地理分布随气候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其他指标:* 温室气体浓度:反映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变化 太阳辐射:反映太阳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变化 风速和风向:反映风力系统变化 大气环流:反映全球和区域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第三部分 气候变化监测平台关键词关键要点气候监测网络* 建立覆盖全球的观测网络,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观测点,持续收集和传输气候关键要素数据 实时监测气候系统关键指标,如温度、降水、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提供预警和应对的基础数据 统一数据标准和数据共享机制,确保不同观测平台和地区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气候模型评估* 对多种气候模型进行评估和比对,分析其对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和不确定性 结合观测数据和气候系统理解,优化气候模型预测,提高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探索气候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如多尺度、高分辨率和数据同化技术,以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

      气候影响评估* 研究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评估不同气候情景下脆弱性和风险,识别气候变化热点区域和高危人群 为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制定政策建议,引导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气候预测预报* 利用气候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从短期到长期的气候预测和预报 预报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异常和趋势,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探索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量化预测结果的可能性范围,提高预报的可信性和实用性气候变化适应技术* 开发和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如耐旱作物、抗洪设施和气候智能型农业 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挑战 探讨适应气候变化的社会措施,如气候风险保险、社区韧性建设和生态系统保护气候政策法规* 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法规,鼓励碳减排、促进新能源发展和保护自然资源 完善气候治理体系,建立碳交易市场、制定减排目标和责任分担机制 加强气候外交合作,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全球温控目标气候变化影响综合观测研究平台一、平台概述气候变化影响综合观测研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编号:9175112),借鉴已有的国家级气候变化观测研究设施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迫切需求,开展全球变化研究领域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多学科、多要素、多尺度的综合观测。

      平台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长期、稳定、开放且可持续的气候变化影响综合观测研究平台,通过对气候变化影响影响开展长期、连续、全要素观测和系统性研究,构建系统、完整的气候变化影响影响数据库,形成综合观测能力,研发应对气象灾害和极端事件的预警预报技术方法,为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平台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质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质环境研究中心,与青藏高原地质环境与生态系统变化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站点”)以及其他相关观测台站网站深度融合,以“一站多台”为基本模式,辐射开展青藏高原地质环境与生态系统变化综合观测研究二、平台建设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 观测系统:布设观测网格点及观测剖面,开展对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生态系统等多要素、多尺度、长期、连续观测2. 数据管理:建立数据标准和规范,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加工、共享和发布,形成系统、完整的气候变化影响影响数据库3. 研究应用:在多尺度水循环过程、地表过程、生态系统变化、综合影响评估等重点科学领域开展研究,形成应对气象灾害和极端事件的预警预报技术方法4. 平台开放与共享:建设开放共享观测平台,实现平台数据、信息、资源等共享,为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平台特点1. 一体化观测:以多要素、多尺度、长期、连续观测为基础,建立立体化、全方位覆盖的气候变化影响综合观测体系2. 集成化研究:重点开展气候变化对地表过程、水文循环、生态系统、冰冻圈、地质灾害等多要素综合影响机制和过程研究,发展气候变化影响综合评估方法3. 应用型开发:以气象灾害、极端事件为着眼点,开展预警、预报技术方法的研发和应用,解决区域及流域尺度气象灾害、极端事件的预测、预警难题4. 开放共享平台:平台面向国内外开放共享数据、信息、资源,服务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决策四、平台意义平台的建设将:1. 提升观测能力:提高多要素、多尺度、长期、连续气候变化影响观测能力,全面掌握青藏高原地质环境与生态系统变化特征2. 完善数据库:建立系统、完整的气候变化影响影响数据库,形成时空连续、覆盖全面的气候变化影响变化信息体系3. 促进综合研究:推动气候变化影响影响机制和过程研究,发展气候变化影响综合评估方法,提高我国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能力4. 服务决策:为区域及流域尺度气象灾害、极端事件的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和区域战略与决策平台已于2018年12月26日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验收,并正式面向国内外开放共享数据、信息、资源。

      第四部分 气候变化监测预警气候变化监测预警1. 概念与目标气候变化监测预警是指通过系统性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识别气候变化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为政府决策、公众预警和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其目标是:* 监测气候变化的影响,发现和识别潜在风险;* 及时发布预警,为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防范措施提供信息;* 评估气候变化对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支撑适应和减缓战略的制定2. 主要内容气候变化监测预警主要包括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