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心理学绪论.ppt
57页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参考文献,彭聃龄等著,认知心理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Aderson,J.R.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 Worth Publisher.2000 Parkin,A.J.Essential Cognitive Psychology. Psychology Press. 黄希庭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R.J.Sternberg.CognitivePsychology.1999,,第一章 绪论,,人为什么能成为万物之灵?,本章内容,认知心理学概述 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及影响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相关的研究领域,一、认知心理学概述,(一)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二)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三)认知心理学的实质,(一)认知心理学的定义,What is Cognitive psychology? Cognitive psychology deals with how people perceive, learn ,remember,and think about information (Robert J. Sternberg, Cognitive psychology).,,Cogn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Crofts (1967),,奈瑟(Neisser,1967)《认知心理学》: All mental processes by which the 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 reduced,elaborated,stored,recovered,and used(Neisser,1967),,,认知(Cognition)心理学是感觉输 入的变换、减少、解释、 储存、恢复和使用的所有过程。
编码操作,记忆和应用操作,,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探讨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解释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和运用二)人的信息加工模型,Newell和Simon在1972年提出了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人通过感受器获得外界的信息,通过效应器把信息传给外部的世界,人的大脑是加工器和记忆器的结合体,信息在此被进行加工和贮存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Newell&Simon,1972),,人的信息加工系统包括:感受器、感觉登记、模式识别、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注意,,,(三)认知心理学的实质,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学的关系:其它心理学的研究更多地表现为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而认知心理学却力图以一种解译性的研究来揭示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特点二、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及影响,(一)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一般认为,认知心理学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1967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二)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构造主义、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 现代科学技术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语言学、三大理论、计算机科学),(三)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主张在不同水平或层次上研究人的心理 认知心理学对邻近学科的影响,三、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反应时记录法 (二)口述记录法 (三)计算机模拟 (四)眼动研究技术,(一)反应时记录法,1、因素相减法 2、因素相加法 3、“开窗”实验,1、因素相减法,由荷兰生理学家丹德斯(Donders,1968)提出 实验原理为: 给被试先后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有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一信息加工过程然后测定两种作业各自所使用的反应时,两个反应时之差便是某该信息加工过程所耗费的时间Donders的3种不同的RT Donders首先测定3种不同的反应时间: A-反应时间:S1→R1(简单反应时) B-反应时间:S1→R1(选择反应时) S2→R2 C-反应时间:S1→R1(辨别反应时) S2,(1)RT1 (2)RT2 (3)RT3,左手按R键,右手按Y键,,,,,A反应时,C反应时,C−A,,,,,,,,,,,B反应时,C反应时,B−C,基线时间,辨别时间,选择时间,,Posner等的短时记忆编码实验 目的:证实短时记忆的信息除听觉编码之外,是否还存在视觉编码的问题。
在实验中安排了两种材料:一种是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如AA;另一种是形状不同但读音相同的两个字母如Aa安排了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同时呈现;另一种是继时呈现,时间间隔为0.5s、1s和2s 要求被试判定所呈现的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间 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反应都是“相同”读音和书写方法一样,,A A,读音相同而写法不同,,A a,同时呈现,继时呈现,,,A A,AA,Aa,,A a,0.5s,1s,2s,0.5s,1s,2s,,,2、相加因素法,在20世纪,Sternberg(1969)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间,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法 假设: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Sternberg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阶段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判定此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间)Sternberg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 识记项目的数量(记忆集大小) 探针刺激的质量(清晰和不清晰) 反应的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 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识记项目的编码,探针刺激的编码,顺序比较,决策,反应组织,,,,,,,,,反应时间,探针刺激的性质,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框图示意,3、“开窗”实验,Hamilton(1977)和Hockey(1981)的字母转换实验: 方法: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即“I”。
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是“OIRG”,但这四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只作出一次反应演示实验,,(二)口述记录法,1、出声思考 2、事后报告,1、出声思考,出声思考实验设计就是使用特定的方法使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由内潜性变为外显性这种方法一般可用于分析慢速、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 出声思考研究方法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Duncker)1945年使用,后经Newell和Simon发展,形成一种以问题行为图为分析特色的研究方法1)知识状态:人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的关于该作业或问题的全部信息 (2)操作:人每次用来改变其知识状态的手段1,2,3,4,5,6,7,8,,,,,,,,,,,知识状态,操作,问题行为图片断示例,2、事后报告,retrospective reports:被试在进行操作后,立即报告出其操作时的思维过程 事后报告主要以提问形式要求被试回答,并借助其他观察测试被试回答的真实性三)计算机模拟,定义: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原理:如果认识了人的某个心理过程规律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学理论,那么根据这个理论来编写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能以类似于人的方式来达到类似于人的活动结果,这个理论就得到证实。
四)眼动研究技术,现代眼动仪的结构一般包括四个系统,即光学系统、瞳孔中心坐标提取系统、视景与瞳孔坐标迭加系统和图像与数据的记录分析系统 眼动有三种基本方式:注视(fixation)、眼跳(saccades)和追随运动(pursuit movement)举例:客户管理软件的导航可用性评估,,旧版本眼动注视点轨迹分析,,新版本眼动注视点轨迹分析,四、认知心理学相关的研究领域,(一)认知科学 (二)认知神经心理学 (三)认知神经科学,(一)认知科学,认知科学家开发各种计算模型以理解认知过程已开发了三种计算模型:语义网络、产生式系统和联结主义网络二)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脑损伤患者的认知活动模式认为认知系统是模块化的,大脑的物理组织与心理之间存在心脑同形的关系三)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主要通过一些细胞活动记录和脑成像技术来研究认知过程与大脑活动的关系,主要研究技术有单细胞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s)、磁共振成像(MRI、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脑磁图(MEG)、透颅磁刺激(TMS)脑磁仪,,,,),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思考题,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2、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 4、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