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病防治法及重点传染病管理.ppt
50页传染病防治法及重点传染病管理,2009年6月18日,我国1986年以来的部分公共卫生法律法规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987年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198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198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1991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991年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1991年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1993年 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早獭卫生管理办法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6年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1998年 血站管理办法1999年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2002年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003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办法2004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2004年12月1 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4年8月28日,原《传染病防治法》 新《传染病防治法》共分七章41条 共分九章80条第一章 总 则 共8条 第一章 总则 共12 条第二章 预 防 共12条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共17 条第三章 疫情的报告 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共3条 和公布 共9 条 第四章 控 制 共8条 第四章 疫情控制 共 11条第五章 监 督 共3条 第五章 医疗救治 共3 条第六章 法律责任 共5条 第六章 监督管理 共6 条第七章 附 则 共2条 第七章 保障措施 共6 条第八章 法律责任 共13条第九章 附则 共3 条,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原因,传染病防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双重威胁 应对挑战建立完善公共卫生体制需要 效 率 透明性 协调性,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基础,良好的立法环境 实践基础 法律基础 理论基础,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主要目的,强调各级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
突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 将预防的关口前移 强调医疗机构在预防传染病中的基础地位,真正做到防治结合 完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 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规范传染病的救治活动 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修改后的主要特点,明确提出了机构和体系的建设 明确提出了财政保障措施 强调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责多 明确规定了各级业务机构的职责 措施规定得详细,便于直接操作 法律授权多,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的五大突破(1),突破了传染病防治机构职责不分、层次不清 的老问题,优化了传染病防治职责 严格区别,赋予不同职责 相互联系,但又有制约 上下不一,明确分工职责法定,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的五大突破(2),突破了单一的疫情报告模式,对疫情信息渠 道实现了多样化 特别报告 常规报告 相互通报,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的五大突破(3),突破了传染病防治是纯专业、纯技术的观 念,对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实行法律救济 预防控制措施的性质限制人身自由法律要求强制力作后盾与相关法律精神一致有利于传染病防治机构履行职责,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的五大突破(4),突破了卫生部门的局限性,强化了保障措施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日常经费 项目经费 补助经费 减免费用,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的五大突破(5),突破了政府及部门失职、渎职不受处罚的局面,建立了全面严格的法律责任 受罚行为大大增加 处罚形式大大增加 提高了罚款额度,需要重点说明的制度(1),传染病监测制度 涉及的内容。
监测的方式、方法 涉及的机构及其职责 传染病预警制度 传染病分类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 明确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中的职责,需要重点说明的制度(2),对医学院校职责的规定 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生物安全制度 艾滋病防治制度 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网络的建设 进入现场的规定,政府的职责(1),第四条:公布疫情 第五条、第五十条: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预防、救治、监管体系 第十三条:组织开展卫生活动、健康教育、卫生建设、除四害 第十四条:公卫设施、饮用水、三废处理 第二十条:制定预案,政府的职责(2),新法新增条款,对各部门单位开展健康教育 的要求(第十条): 新闻:无偿控制健康教育公益宣传 学校:开展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医学院校:对学生和相关人员进行预防医学教育就培训 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政府的职责(3),第二十四条:AIDS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九条:甲类传染病疫情的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处理,传染病人的救治 第六十、第六十一、第六十三条:经费保证(日常经费、补助经费、项目经费、费用减免、物资储备及其调用等),政府其他部门的职责(1),卫生行政部门 第六条:负责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管工作 第十五条:制定预防接种规划,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制定传染病监测规划(计划)和方案 第十九条: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公告 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条:通报相关疫情信息,公布疫情信息 第六章:监管职责 第六十六条:法律责任(责令改正、通报批评、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政府其他部门的职责(2),第六条:解放军卫生行政部门(注) 第十三、二十五条:农、林、牧、交通等部门 第四十九条:交通部门优先运送,突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预防 第十三条:健康教育(目的—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防病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十五条:预防接种制度—一类疫苗免费 第十六条:传染病人不得从事的工作 第十七条:监测制度—网络报告,预防措施,各种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传染病报告、医院感染、采供用血、实验室、科研机构、防护、大型建设项目、消毒产品、饮用水及其涉水产品、除四害、三废处理等,预警制度,第十九条:预警制度(省级及以上政府发出预警)新增条款:传染病预警是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减少暴发、流行最有效的方法,预案方案,第二十条: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以疾病控制机构为主,如重大疫情,如霍乱等肠道传染病、肺结核、AIDS/其他呼吸道传染病,SARS,人禽流感等) 预案是在传染病发生、流行之前制定的应对措施 政府制定,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医疗机构:SARS,人禽流感等预案,前移预防的关口,第四章第四十九条对医疗机构的要求: 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隔离治疗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预防措施 发现乙类、丙类传染病--治疗、控制 传播 被污染场所、物品、医疗废物的处置,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的控制措施,发现者:医疗机构(较多)--立即采取措施 核实者:疾病控制机构--调查、核实、建议、指导、处理 政府:宣布、解除隔离区(疫区、疫点)、公告 政府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规范传染病救治活动,医疗救治(旧法含糊) 第五十二条:预检、分诊 第五十一条第二款:消毒、销毁 第五十一条第三款:按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救治,《传染病防治法》条款细则内容,,立法的目的和传染病防治的方针与原则,立法目的: (#1)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防治方针与原则: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传染病实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法定传染病 37 种(#3) :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0 种;非典、禽流感列为乙类,但按甲类处理(#4) ;AIDS 由甲类管理降为乙类; (#3)原来丙类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调为乙类; 原来乙类中的黑热病、斑疹伤寒降为丙类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社会发展计划; (#59)(第59条) 建立健全三大体系; (#5) 行使监督管理权; (#6、#53 至 #58) 动员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健康教育;(#10、 #13) 做好表彰、奖励、补助、抚恤;(#11) 责成有关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预防; (#13)建设、改造公共卫生设施; (#14)落实防治工作日常经费、项目经费; (#60) 增减法定传染病的批准、公布与实施; (#4) 通报和公布疫情信息; (#34 、 #35、#38)制定预案、发出与公布预警等 (#19 、 #20),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 (#17、#18),卫生部制定传染病监测规划、方案 省级卫生厅局制定监测计划、工作方案 各级 CDC 对发病、流行因素实施监测 建立和完善疫报体系,收集、分析 确证、综合、预测疫情趋势 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等,有义务提供 传染病发病信息,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19),目的是避免或减少传染病发生、流行,降低 对公众健康、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影响; 卫生部、省级卫生厅局才有预警发布权。
县级以上政府制定预防控制预案含 5 项内容:① 指挥部组成与职责;② 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与通报; ③ 防治机构的任务与职责;④ 不同流行分级的应急工作方案;⑤ 设备药品与物资的储备与调用20),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报应遵循属地管理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病人或疑似时 向附近疾控或医疗机构报告(#31) 军队医疗机构向卫生部报告(#30) 疾控机构接到甲乙类疫情暴发流行时 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3)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向当地政府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部报告(#33),增加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7 种通报:,港口、机场、铁路 CDC、国境检疫向口岸所在地 CDC 或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局报告并通报(#32)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向本行政区域疾控和医疗机构通报(#34) 卫生部,向国务院其他部委、各省级卫生厅局通报(#35) 毗邻、相关的卫生厅局,互相通报(#35),,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35)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发现疫情,向卫生部通报;(#35)动物防疫机构和 CDC,互相通报动物间与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病疫情(#36),规范传染病疫情公布制度( 2 种):,卫生部、省级卫生厅,定期公布(#38) 暴发流行时: 卫生部公布 卫生部授权省级卫生厅局公布(#38),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15)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15) 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15)━ 体现政府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责任(#15)━ 体现公民享有的权利 (#15)━ 也体现是公民的义务:“必须接受” 防制措施(#12)“应当相互配合” 接种(#15)授权国务院对预防接种立法(#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