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执笔方法被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所重视.doc

62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06839124
  • 上传时间:2023-10-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3MB
  • / 6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毛笔的执笔方法确实是多种多样,有单钩法、双钩法、拨镫法、握管发等,关于执笔的方法一致被历代书法家和学书入所重视,到底怎么样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执笔方法呢?苏轼在《论书》中提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简单十字便道出了执笔的真正要领和精髓执笔方法被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所重视只要我们翻开古今书法理论的典籍,关于执笔方法的探讨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单钩法、双钩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拨镫四字法、回腕法等等这些方法中有的言之成理,有的则是故弄玄虚   执笔方法要解决的就是五个手指如何合理地安排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保证顺利地书写要根据手指的生理特点,使手指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执笔   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对五字执笔法极为推重,他在《书法论丛 ·书法论》中说:“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之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的,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五字执笔法”,也称“五指执笔法”,包含 擫、押、钩、格、抵五种指法    五字执笔法图解①擫(yè):执笔指法之一,指“五字执笔法”中大指的作用。

      擫即指按之意以大指骨上节出力紧贴笔管内侧,略斜而仰如吹笛时以指擫住笛孔一般 ②押:执笔指法之一,亦作压,指“五字执笔法”中食指的作用押有约束、管束之意用食指第一指节斜而俯地出力,贴住笔管的外侧,位置和大指内外相当,和大指相对地配合一起,约束住笔管 ③钩:执笔指法之一,指“五字执笔法”中中指的作用在大指和食指将笔管约束住的情况下,再以中指的第一、第二两个指节弯曲如钩,钩住笔管的外侧 ④格:执笔指法之一,指“五字执笔法”中无名指的作用格有挡住之意无名指用指甲肉之际紧贴笔管,用力将中指钩向内的笔管挡住此动作亦称“揭”,揭有挡住和往外推之意 ⑤抵:执笔指法之一,指“五字执笔法”中小指的作用抵有托着之意小指衬托于无名指之下,以增加力量,挡住中指的“钩”具体方法介绍如下:①以拇指和食指将笔杆拿起,即用拇指、食指的第一指节相对捏住笔杆;注意大拇指的第一关节要向外凸起,不要凹下去②中指并于食指的下面,并向内勾住笔杆,注意也要用第一指节;(因为手的第一指节感觉最灵敏,最灵活,应用也最多③无名指的指背向外抵住笔杆的内侧;④小指跟在无名指后面,两指合力,抵住笔杆,起辅助作用执笔时注意以下几点:1、指实,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每一节指肚实实在在地捏住笔管,抓得稳而用力实。

      写字时用力,提笔时放松,松紧变化适度2、掌虚,指关节外凸,掌心空虚如握卵这样便于手指伸缩、运笔灵活3、腕活,物腕不僵硬,便于灵活用笔4、笔摆,毛笔行笔时随行笔方向不同而摆动,形成中锋行笔,能拉能推,避免平拖死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就是说汉字的结体是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但是用笔是从来不会改变的用笔千古不易”的用笔其实指的是用笔的共性,而非个性意义上的用笔,即“中锋用笔”和“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等用笔的基本原则书法中毛笔切翻之法【详细图示】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 再看实际的书写:  B、反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         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轻切则小,重切则大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2、横    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       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我们可以认定为“标准典型的魏楷之横”。

      无论是什么字体,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动作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所以,研究笔法就须从这三个微观环节着手我们专对此横的用笔技巧作详细的分析:魏楷的横实际上是两个点的连接,入笔是正切的点,收笔是反切的点,行笔环节是将两点连接这样,我们对魏楷横的三个用笔环节就非常清晰了 我们一直在强调魏楷笔法的“切”与“翻”那么,为什么写方笔必须要切锋要翻锋呢?其技巧的关键和要领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切锋都是以侧锋切笔的用侧锋会给笔画的刻画带来方便切锋的目的,是用笔尖刻画三角形点左上的棱角,用笔肚(副毫)刻画左下的棱角翻锋的目的,是将侧锋转换为中锋,以使毛笔保持中锋态运行这是魏楷切翻技巧笔法的原理所在掌握了由侧锋切锋刻画棱角,并转换为中锋行笔这一技巧,就是魏楷方笔技巧关键的要领所在如果这样的技巧掌握娴熟而准确,那么,所有的方笔就都可以驾驭了横的造型也是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中,也还是用笔的幅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它是魏楷的用笔技巧,而不是唐楷的方法尽管有些笔画是圆笔,但不是唐楷之笔,它还是魏楷的意味,两者是有区别的如果细细观察,其中的差异是清晰的切翻笔法技巧解析到这里,就基本把它的原理与要领说清楚了。

      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来分析其它的笔画了以下的笔画解析将作简单描述)3、竖:先看原碑典型竖的形状: 实际上,这笔悬针也是点的延伸切翻之后中锋下行即是一竖 实际书写图例:  4、撇:原碑中“撇”的情况: 撇仍然是点的延伸,其实撇与竖的写法属于一类,入笔一样切翻,只是中锋向左下运行示范省略,参见竖画) 5、捺:原碑的情况 捺笔同样是与点有关系,不是在起笔处,而是在捺脚的部位典型的方笔捺,需要用副毫来刻画捺脚的造型,虽然有些难度,一旦明了点的变异概念,并驾驭得了点的变形技巧,写主笔捺其实并不是分困难当然,这一笔是由难度的,需要强化训练 实际的书写示例:  6、钩:原碑钩的各种形态     接上楼: 钩的部位是一个很清晰的三角点,只是角度和位置的不同而已这一笔应该是魏楷笔法中最具难度的一笔,道理是,难在它都是处于笔画的末端,它前面有很长笔画,需要连续准确的运笔技巧才能完成(竖弯钩一笔最难)它的难点是:侧锋转中锋,中锋再转侧锋,这样用笔的转换,并且,在转换的最后还要刻画关键的笔形此外,再加上竖弯钩一笔中还有运笔方向的问题,所以,是很不好驾驭的其中,关键技巧是用副毫刻画钩脚的方笔,必须要反复地揣摩和练习,甚至要以强攻的姿态专攻此笔。

      此笔是最有魏楷笔形特点的一笔,笔法技巧最难的一笔,同时它还是绝对的主笔,因此,必须掌握,并确保书写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另外,对钩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更需悉心揣摩临拟,要达到写任何形状的钩都能信手才行看分解图: 先看竖钩一笔的实际书写: 竖钩的写法前一段与写悬针是一样的,只是写道钩的位置向左上翻锋,如同写点一样,出钩这里,由于是连续的用笔,前面的笔法准确与否是关键,如果不准确,笔的形态没有调整到位,最后写钩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笔要求“入、行、收”三个用笔环节都必须准确到位,同时,动作还必须干净利索,否则,钩的部位写不出来再看抛钩的实际书写:这一笔应该是《张猛龙》最难的一笔了其道理也同竖钩一样,连续的运笔,必须保持每一个环节都准确到位,才能写得出来由于斜向的行笔,角度也是需要把握准确的出钩的时候,笔是向左上翻锋,一般情况下,初写时比较别扭,我们必须适应这样的斜向翻锋,否则,往往写不准确这一笔更需要反复地强化训练,一定要做到书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我们在以后深入的学习中,还会遇到钩的各种各样变化问题,这样的钩如果写不准确熟练稳定的话,写变化的钩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一定的功夫专题攻克这一难点二、非典型性笔画的分析魏楷标志性的方笔属于共性特征,绝大多数的北魏书法带有这一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典型性与标志性的笔法特征。

      典型性的笔法特征是构成魏碑楷书特殊风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魏楷体系中绝对完全的方笔与绝对完全的圆笔作品,所占的比例不是非常大的,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属于“混合型”的,笔法形态是多样化的《张猛龙》就是这种“混合型”的代表性作品假如我们一味地强化方笔,把其它造型的点画都写成棱角分明的话,就和《始平公造像》一类混淆了,《张猛龙》笔法的丰富性就给弱化了更重要的是,单一的笔法会导致作品表现力的空泛,使技巧语言匮乏因此,我们绝不能忽略所谓非典型性笔法的存在和作用,还需对非典型性的笔画作细微的考察研究和临拟训练因篇幅所限此话题从略)三、值得注意的倾向《张猛龙》虽是经典,但我们还不能过于迷信,它所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我们看到,有不少学习此碑日久者,曾染有习性特点是,笔画一味右上斜,造成字形字势的倚侧注:笔画斜与字势斜还不完全是一个概念,笔画右上斜是楷书共性特征,斜应该是有度的,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更不能一斜再斜,斜而无度字形左低右高,耸肩低头,重心失衡字势斜是一种中轴摆动的技巧,是左右都有摆动,如果只一味左摆则属习性习性,就是有模式有规律的不良的习惯性的手法细细究察,原碑就有这类现象,且有些个别字斜势严重,它应该是不可为法的东西。

      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特点更不能当作优点,它应该属于笔病凡是染此病者,就是不知不觉,忽略了这一点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以示注意这些例字就是《张猛龙》典型的斜画笔性的习性所在,我们临习此碑时须力避之,或者,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正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不必求“精准”了  四、对于漫漶斑驳笔画的解读问题由于此碑常年立于地表,剥蚀严重,尤其是碑的下部,十分严重,有的笔画完全失形这是学习碑刻普遍遇到的问题一个比较合适的办法是,以彼字解此字方法一,参考其它同一个字例:“将”字非常模糊,无法准确把握以另一个清晰的“将”作为参照 方法二,选择有相同“零件”的字,移植活用例:“鹤”字不清,细节无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