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宾语前置归类汇析.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62391410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4.0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宾语前置归类汇析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种现象即为宾语前置根据条件不同,我们将其归为以下四种类型加以分析一、否定汉语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的否定句有两大类型:一是以不定代词“莫”(没有谁、没有什么东西)作主语的否定句;一是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弗”、“勿”的否定句无论哪种类型的否定句,如果动词的宾语是代词,那么这个代词宾语就可以放在动词之前;如果这个宾语是名词,就不能放在动词之前了这就是说,否定句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为:一、否定句,二、代词作宾语1、以不定代词“莫”作主语的否定句前置成分用“▲”标明,动词用“· ”标明)·▲(1)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没有谁照顾(体恤)我”·▲(2)莫我肯德(《诗·魏风·硕鼠》)“没有谁施予我恩德”·▲(3)莫我肯劳(《诗·魏风·硕鼠》)“没有谁慰劳我”·▲(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齐桓晋文之事》)“没有谁阻挡得了他的”2、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弗”、“勿”的否定句前置成分用“▲”标明,动词用“· ”标明,否定词用“※”标明)·※▲(1)忌不自信(《邹忌讳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古人没有欺骗我”·▲※(3)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我没有听说过他们的事”·▲※(4)然而不全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没有的事”·▲※(5)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了解我啊”·▲※(6)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家)不用我了”(以:使用)·▲※(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这样还不能纺一天下并且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情况”·※▲(8)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作宾语,必须前置。

      此类为古人所奉行,很少例外1、动词的宾语如果是疑问代词,这个疑问代词要放在动词的前面,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这个前置宾语还应放在助动词的前面前置成分用“▲”标明,动词用“· ”标明)▲·(1)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您现在要投奔哪里?”▲·(2)卿欲何言(《赤壁之战》)“您想说什么?”▲·(3)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哭什么昵”或“为什么哭呢”·▲(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5)客何为者(《鸿门宴》)“你是干什么”·▲(6)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在哪里?”·▲(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为什么这样心神不宁?”·▲(8)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9)孔子曰:“何伤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什么妨害呢?”·▲(10)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把牛牵到哪里去呢?”·▲(11)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世上)道路艰难,(我)现在在哪里?”·▲(12)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勾践灭吴》)“现在越国已经臣服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求呢?”·▲(13)是谁之过与(《李氏将伐颛臾》)“ 这是谁的过失呀!”或“这要责备谁呢?”·▲(14)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15)君何患焉(《郑伯克段于鄢》)“您何必如此发愁呢?”▲▲·(16)何枝可依(《短歌行》)“哪有树枝可以依傍?”▲·(17)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可如今又在哪里呢?”、▲·(18)何以也(《晏子使楚》)“用什么办法呀?”(以:用)▲·(19)何为者也(《晏子使楚》)“是什么人?”或“是哪儿人”▲·(20)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2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干什么事情呢?”▲·(22)无不足兮奚所望(《送李愿归盘谷序》)“更没有什么想法”或“再没有什么不满足的”▲·(23)吾又何能为哉(《种树郭橐驼会》)“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24)则众何以而不汹汹然(《答司马谏议书》)“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以:做、干)·▲(25)奏流水以何惭(《滕王阁序》)“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2、介词后面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介词“以”“与”“于”“由”“为”等后面的疑问代词作宾语也要前置何以”逐渐成为凝固形式,古文中常见,现代汉语中也有)(前置成分用“▲”标明,介词用“· ”标明)·▲(1)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凭什么知道他能胜任?·▲(2)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怎么认识燕王?”·▲(3)何以言之(《赤壁之战》)“为什么这样说?”·▲(4)籍何以至此(《鸿门宴》)“我怎么会(气)到这样?”·▲(5)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凭什么还能击鼓奏乐呢?”·▲(6)何以能田猎也(《庄暴见孟子》)“凭什么还能打猎呢?”·▲(7)何由知吾可也(《齐桓晋文之事》)“凭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还可以呢?”·▲(8)何以异也(《齐桓晋文之事》)“凭什么区别?”·▲(9)顷何以自娱(《与吴质书》)“近来您以什么自我娱乐呢?”·▲(10)何以解忧(《短歌行》)“用什么来排解忧愁?”·▲(11)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12)则何以报不谷(《晋公子重耳之亡》)“用什么来报答我呢?”·▲(13)何以报我(《晋公子重耳之亡》)“用什么来报答我呢?”·▲(14)何以卑我(《晋公子重耳之亡》)“为什么轻视我?“·▲(15)何以言之(《晋公子重耳之亡》)“为什么这样说呢?“·▲(16)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又怎么能使我们(自身)敷衍生息,并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三、用“之”“是”“之为”“唯(惟)……是……”等标明的前置宾语。

      除了上述两类宾语前置的情况,普通宾语也可前置,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当其要对宾语进行强调的时候;第二、必须加“之”“是”“之为”等进行复指或标明除宾语外,复指成分也要前置,其前置位置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另外,为了强调宾语的单一性的排他性,还可在前置的宾语再加一个“唯(惟)”字,构成“唯(惟)……是(之、之为)……”的结构,如“唯利是图”前置成分用 “▲”标明、动词用“·”标明、前置标志用“※”标明)※·▲▲(1)夫晋,何后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2)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计策,有什么晚的呢?”※※··▲▲▲(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不通晓(文章的)断句停顿,不能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4)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啊,这件事恐怕应该责备你呢※·▲▲(5)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什么用处呢?”※·▲▲(6)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说的是先生您啊!”※·▲▲(7)一羽之不举(《齐桓晋文之事》)“不能举起一根羽毛※·▲▲(8)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9)我之谓也(《秋水》)“说的就是我啊!”※·▲▲(10)孰忧思之可任(《登楼赋》)“谁能经受这种忧思呢?”四、其他形式的宾语前置。

      在文言文中,“相”与“见”均可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对象,具有称代作用,可按上下文的意思选用恰当的代词来对译,也可直接点出称代对象这种现象可看作是动词的宾语前置此外,代词“是”作介词“以”的宾语,有时可写成“是以”结构,在此一并归纳前置成分用“▲”标明、动词用“·”标明)1、表称代的“相”前置▲·(1)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就大喊起来去追赶他(毛一鹭)▲·(2)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与妻书》)“但也无话回答我(林觉民)▲·(3)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刘兰芝)!”▲··(4)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尽快把我(刘兰芝)送回娘家去吧!“▲··(5)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决不答应你(焦促卿)的要求!”▲·(6)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嬉戏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刘兰芝)!”▲··(7)登即相许和(《孔雀东南飞》)“马上就答应你(媒人)这门亲事··▲(8)不得便相许和(《孔雀东南飞》)“我们不能马上答应你(媒人)!”··▲(9)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放轻脚步迎接他(焦仲卿)··▲(10)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回来时我一定去迎接你(刘兰芝)。

      ·▲(11)怅然遥相望(《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满怀惆怅地远望着他·▲(12)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永远不要忘记我(刘兰芝)2、表称代的“见”前置“见”表称代均属第一人称,即表动作行为及于自己前置成分用“▲”标明、动词用“·”标明)▲·(1)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既然蒙你(焦仲卿)记着我(刘兰芝)▲··(2)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再三嘱咐我(刘兰芝)▲·(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我(李密)父亲背弃了我(意为其父去世了)!”▲·(4)冀君实或见恕也(《答马谏议书》)“希望您还能够原谅我3、代词“是”和介词“以”形成的“是以”结构前置成分用“▲”标明、介词用“·”标明)·▲(1)·▲是以事行而不悖(《召公谏厉王弭谤》)“因此这样做事就不致违背情理·▲(2)是以人之于让也(《五蠹》)“因而人们对禅让这件事”·▲(3)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五蠹》)“因此古人看轻财物,不是由于仁德·▲(4)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五蠹》)“所以圣人不要求遵循古代法制▲·(5)是以人民从而而货财寡(《五蠹》)“因此百姓很多而物资很少▲·(6)是以厚赏不行(《五蠹》)“所以优厚的奖赏不用执行。

      另外,非以上四种类型不成系统的宾语前置句有:(前置成分用“▲”标明、介词或动词用“·”标明)·▲(1)歌以赠之(《琵琶行》)“写下(这首七言)诗歌,赠送给他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邶风·氓》“请你不要生气,我们可以把婚期订在秋天▲·(3)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谁还能灭掉它呢?”·(4)顷何以自娱(《与吴质书》)“近来您以什么娱乐自己呢?”或“近来您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