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物资源评估》复习材料分章节.docx

38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44131098
  • 上传时间:2022-01-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0M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t生物资源评估5 名词解释 10 填空 10 简答 1 计算题1. 根据目的和性质不同,资源评估分为两种形式 决策性和建议性2. Russell(1931)原理提出, 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四个因素 ( 生长 )、(补充)、(自然死亡) 和(捕捞死亡)3. 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表达式 (W=aLb)4. 生长方程是用来描述(鱼类体长或体重随(时间)或(年龄) )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程5. Ricker(1975)生长方程认为,把鱼类的生命周期分成若干短的时距,其生长曲线可以作为 (指数)生长来对待 N 2 6. 鱼类各年龄的体长组成的概率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 其概率表达形式 tl l l 1 21 l lt 22 l l2 e 2 t 2 dtl :t t 龄的平均体长 t :1t体长分布的标准差7. CPUE 指的是(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其计算公式为(U=C/f),常常用来作为(相对 资源量)指标。

      8. 捕捞努力量与捕捞死亡系数之间的关系式 F=qf9. 渔业资源评估最早的三个学说 (繁殖论) 、 (稀疏论)和(波动论) 10.在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中, a 和b 的意义a)常常被称为条件因子,(b)可用来判断鱼类是 否处于匀速生长11. von Bertalanffy 体长生长方程的速度和加速度dl dt kl e k(t t0 ) d2l dt2 k2l e k(t t0 )t t 12. von-Bertalanffy 体重生长方程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 = 3 (0) {1 (0 ) }2 ∞ 2 = 3 2 (0) ∗ (1 ( ) )(3 (0 ) 1) 2 ∞13. 标志放流法可用来估算( 捕捞死亡系数)和(资源量)14. Fox 剩余产量模型是以(Gompertz )种群增长曲线为基础。

      15. Schaefer 剩余产量模型是以(Graham )种群增长曲线为基础16. MSY 实际指的是(最大持续产量 ) , fMSY 实际指的是(达到 MSY 的捕捞努力量 )P17. Ricker 与 Beverton-Holt 繁殖模型的表达形式为(R Pe P)和( P )R18. 在动态综合模型中, 可以通过调节(捕捞强度和首次捕捞年龄 )而取得最大产量19. 在亲体-补充量关系模型中, RM 、RS 指的是(最大补充量) 、 (最大持续产量对应的补 充量), PM 、PS 指的是 (最大补充量对应的亲体量) 、 (最大持续产量对应的亲体量 )120. 剩余产量模型需要的资料是(多年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或(CPUE),无需生 物学资料21. 拖网选择性的试验调查方法有 (双体网实验法)、(套网实验法)、(交替作业实验法) 、(直 接观察法) 22. 刺网的选择曲线基本接近(正态 )分布23. 资源量估算的方法有 (扫海面积法) 、 (鱼卵仔鱼数量估计法) 、(标志放流法) 、(根据累 计渔获量、累计捕捞努力量和捕捞死亡系数估算法) 、(初级生产力法) 、(水声学法)。

      24. 实际种群分析需要的资料是 (年龄组)的成(时间序列)的(产量) 数据,和( 自然 死亡系数)25. 世代分析 的英是N假 获量全部在(年中)捕捞 ),其 基本公式是( i i 1 i )26. 长期渔业资源评估和短期评估常用的模型是 (动态综合模型) 、(世代分析法)27. 捕捞努力量标准化的方法有(效能比法) 、 (有效捕捞努力量法) 、(概略法)、 (相对捕捞 努力量法) 28. 总瞬时死亡系数和总死亡率的关系是(1-A=e-Z )29. 渔业资源评估是研究渔业生物(种群动态、数量变动)的一门学科, 属渔业种群生态学, 是渔业资源学的核心部分30. 1918 年,苏联的(巴拉诺夫)首次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捕捞对种群的数量影响,提出 计算产量的数学模型31. 我国从 50 年代,开始大规模的资源调查包括(908 专项调查),为以后的定量研究积 累了大量的渔业生物学、渔场环境和种群数量分布资料32. 渔业模型参数估计中常用的最小二乘法,其目标函数为 SSQ (yi pre yi obs )233. 利用体长频率估算生长参数的 ELEFAN 法,其参数估计的数学方法包括( 模拟退火算 法;遗传算法;响应面法 )。

      34. 渔具的选择性的三个决定因素为((1)网目大小或渔具规格;(2)渔场、渔期、鱼类本身洄游和分布,鱼类形态特征,移动能力,对渔具反应能力;(3)渔具材料、颜色、性能、结构35. 巴拉诺夫的渔获量方程(C = F = )36.对于一般鱼类, K 与 M 基本成正比例关系因种类而异:鳕科鱼类: (M = (2 − 3)K),鲱科鱼类(M = (1 − 2)K )37. Pauly 的经验公式中假设 M 与(∞ K T)有关38. 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资源量时,若能取得开始、结束时的位置经纬度,则拖曳距离 (D 60 Lat1 Lat22 Lon1 Lon22 cos2 0.5 Lat1 Lat2 )Latitude纬度 longitude 经度39. 渔业管理策略(Fisheries management strategy)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型(投入控制; 产出控制;投入产出综合控制 )40. 在 TVPA 分析中,需要通过反复迭代求解 F,其计算方法包括2(二等分法图:x xx 1 23 2牛顿法: 2 1 1 1x x fx f x线性内插法: : x3 xxx22x1 )。

      41. Pope(1972)提出了世代分析, 将 TVPA 做了简化处理, 假设(全部在年中瞬时被捕获) 42. Jones 的 LCA 是把 Pope 的 TCA 模型进行修改,用渔获物的(体长组成)取代(年龄组 成)进行评估分析30 绪论1,阐述渔业资源评估的涵义和内容渔业资源评估(Fish Stock Assessment) 是研究渔业生物(主要是经济鱼类)种群动态、数量 变动的一门学科,属渔业种群生态学,是渔业资源学的核心部分资料: (1)生物学包括年龄、生长、体长、体重、群体组成、繁殖力及渔获组成等, (2) 渔业统计包括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目标:(1) 生长、 死亡和补充的规律, (2) 捕捞作用对渔业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3) 对资源量和渔获量作出估计和预报, (4) 确定捕捞强度和起捕规格, (5)为制定渔业政策 和渔业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1,阐述渔业资源评估学的发展简况始于 19 世纪 80 年代当时主要有繁殖论、稀疏论、和波动论耿克的繁殖论认为如果鱼类的每一个个体在被捕前只要能产卵一次, 就可以有持续资源 所以捕捞不能影响“本金” 彼得逊的稀疏论认为捕捞对种群有利,使种群密度减少,个体生长加速。

      但稀疏有一定 限度,如果稀疏过分,资源衰退而渔业本身又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约尔特的波动论认为渔获量的变动是因为出现数量众多的丰产世代, 其影响会持续几年 世代数量取决于饵料数量及非生物因素(流,温,盐),鱼类早期生活阶段的育肥条件是年 间波动的主要原因1918 年苏联学者巴拉诺夫首先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捕捞对种群的影响,提出了计算产 量的数学模型, 建立了捕捞效率和捕捞强度等概念, 用体长分布来求鱼群的年死亡率, 把总死亡分离成捕捞死亡和自然死亡1931 年罗素尔提出 Russell 原理,把影响鱼类群体数量的四项因素:补充、生长、自然死亡和捕捞死亡归纳成一个简单的模型1935 年 Graham 首次将 logistic S 型增长曲线近似描绘鱼类种群的增长1945 年 Ricker 将生长、死亡和产量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估算平衡产量的Ricker 模型1954 年,建立 Ricker 繁殖模型41954 年及 1957 年 Schaefer 建立平衡剩余产量模型, 阐明了当 资源处于中等水平并用适当捕捞强度可获得最大持续产量(MSY)1957 年 Beverton-Holt 建立了计算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 Beverton-Holt 模型。

      1965 年, Gulland and Murphy 实际种群分析法(TVPA) ;1972 年, Pope 简化而建立了年龄结构的股分析法,即世代分析法(TCA) ;1974 年, Jones 建立体长结构的股分析 LCA;1979 年 Pope 和 1982 年 Pope and Yang建立多鱼种 VPA,称 MSVPA总之,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由于受到数理统计学发展的影响,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在 资源数量变动研究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第一章 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6,阐述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原因鱼类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活环境因素的制约和人为的捕捞因素等鱼类本身的因素包括 繁殖、生长和死亡等,环境因素包括水温、盐度、饵料生物、种间关系和敌害生物等繁殖受到种群亲体的繁殖力,产出卵子的受精率以及鱼卵仔鱼的成活率的制约生长受种群的密度、年龄组成和外界环境的饵料和水文条件的影响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捕捞死亡,自然死亡原因包括饵料缺乏、敌害、疾病、外界环境剧变 种群及种间的相互关系也影响着种群的数量变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