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试论林黛玉的性格特征.docx
5页关键字】精品试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提纲:一、多愁善感1、《红楼梦》中的宿命论和轮回说奠定了多愁善感的基调2、寄人篱下的悲惨命运是多愁善感的家庭因素3、体弱多病的身体和天赋感染力的诗人气质是多愁善感的生理因素4、艰难曲折的爱情是多愁善感的感情因素二、叛逆性1、因爱而叛逆,对封建统治阶级人生价值的叛逆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2、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对权利人物不阿谀和对下层人物不欺压 试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内容摘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杰出的艺术典型之一,其最显著的性格特点就是她的多愁善感和 叛逆精神这主要与她多病的体质、寄人篱下的处境和她希望渺茫的爱情有关她同贾宝玉一 样,在对待仕途科举、功名富贵等问题上充分体现出她的叛逆思想;此外,还表现在她 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她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卑劣庸俗的东西表示鄙视,对权贵不阿谀、对下人不 欺压,自尊而纯真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叛逆《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史上的 最高峰《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他们各自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 林黛玉是曹雪芹按照现实生活中本来面目创作的最杰出的典型人物之一。
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女性人物长廊 中最为耀眼的女性形象之一,林黛玉的性格复杂,她既坦率真诚又尖酸刻薄;既敏感多疑又 脆弱易伤;既心高气傲又自怜自卑本文试从其最突出的两个性格特征,多愁善感和叛逆性 进行分析一多愁善感林黛玉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她的多愁善感、 凄苦忧郁她的‘多愁善感”具有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社会政治内涵这主要与她那多病的体质和那种天赋感染力异常的诗人气质 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她寄人篱下的处境和曲折艰难的爱情有关因此,她爱哭,爱流泪 正如蒋和森所论: 彳尔是眼泪的化身、多愁的别名 笔者认为,形成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红楼梦》中的 ‘宿命论"和’轮回说”奠定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基调小 说原著,将她说成是 ‘饥餐秘果"渴饮灌愁水”的 绛株仙子’绛株"本就是血泪的意思 这绛株仙子在没有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前,曾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君畔的一株绛株草, 时赤瑕神瑛侍者(贾宝玉前身)以甘露灌溉滋养,才修成女体她入世就是为报答 神瑛侍者”的甘露滋养之恩",就是‘自己受他甘露三惠,我并无此生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 去走一遭,把我一生的眼泪还给他,也还得过了。
”这就象是交响乐的第一个音符定下了她那悲惨命运的基调二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悲惨遭遇是其多愁善感性格形成的家庭因素 由于黛玉心惠,更由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异常敏感初到荣国府,她留神观看一切,她似乎谨记母亲 遗言:’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可多行一步路一天傍晚,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她的声音,并说:‘二爷吩咐过,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管 你是谁",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欲要发作,又想: ’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惬气,也觉没趣 ”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青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卑卑切切,呜咽起来 ”别人无意的话,她认为是对她的轻辱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在骂她 的外孙女,黛玉却认为在骂她自己,竟气得昏厥过去她有太多敏感和自尊,但这一切是由 于在她内心深处,有一个解不开的隐痛,因此,别人的无心之言,她却认为是影射自己,可 以反复回味,黯然神伤这就是她年幼便失去双亲,寄人篱下的悲惨命运三是体弱多病的身体和天赋感染力的诗人气质是其多愁善感性格形成的心理因素 黛玉生来有‘不足之症”五内郁结着缠绵不尽之意”,没有史湘云健康的身体和那 ‘英豪阔大宽宏量”的乐天气质。
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的眉,因此,宝玉一见她就送她一个表字 频频”,说得更明白就是 病如西子似三分”,西施的美就在于她的病态,美在她心痛而皱眉的愁容林黛 玉之美多半也是由 愁”字得来的关于她的笔名 潇湘妃子”,探春是这样解释的: 当日娥皇女英泪洒竹上成斑,故今斑竹有叫湘妃竹如今他住在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那竹子 想来也是要变成斑竹的林黛玉先天弱’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 皆不见效";’早晨在潮地里站了 一会儿,就觉得腿酸 ";‘元宵节闹了一夜,几天没有歇过来,浑身酸疼 ";螃蟹鹿肉虽爱吃,却不敢多吃甚至不吃 ”缺乏了人生的一大享受;十几岁的少女竟是个 美人灯”,风一吹就受不了 •…作品反复地强调黛玉的体弱, 自然有他的道理’J日药吊子不离火”,一年四季多数时光是在病中度过这样的身体素质使她对外界的反应自然比别人敏感不见黛玉 连淡雅的香水也禁不住吗?这种体质当然会影响到精神 须:人都体谅他在病中,且素日身体娇弱,禁不得一丝委屈 多愁”的原因虽不全是‘多病”,却有一部分是由此引起来与林黛玉处境相似的史湘云却豁达大度,这不能不说与其身体健康、活泼好动有关林黛玉多 病的原因,也许是聪明太过思虑太过造成的。
’他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是眼泪不干的先是有人劝他,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屈, 只得用语宽慰劝解谁知一年一日竟常常如此,把这事看惯,也都不理论了 ”王夫人常对宝玉说: 我想你林妹妹素日是个有心的 ”宝玉最了解黛玉,知道黛玉爱多心,总怕得罪了她这种心细的病从何而来?那是因为黛玉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太过,思虑太 多,故忧虑伤身结成病同时,黛玉还有天赋感染力的诗人气质也是她多愁善感的另一原因 作为她诗谶的《葬花辞》,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 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她的哀愁和悲愤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乙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等未了数句,实则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
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是用诗来发泄痛苦 和悲愤的四是爱情的曲折艰难加深了其多愁善感的性格爱情是黛玉生活中的唯一望见的光芒, 甚至成了她生命的全部意义这种爱情产生于她和宝玉思想一致的根底上,极其曲折,极其 艰难地发展起来的爱情的阻力是她背上的一副精神枷锁她无法摆脱自由恋爱、自由婚姻 当作不道德行为这种社会意识的支配因此,爱情给她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 痛苦和哀愁父母双亡的境地、 ‘金玉良缘”的宿命观点、不祥的预感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折磨着她于是她更加的多愁善感了她对宝玉的恋情尽管是真挚而热烈的,但又为封建礼法 所不容,也为她那‘主子姑娘”的身份所不容这样,就显得非常矛盾:一方面她热恋着宝玉,把生命的孤注押在上面另一方面,她又要维护她 生子姑娘”的地位如她见宝玉命晴雯送来定情的绢子 不觉神醉",‘再想到私相传递,又觉可惧 ”;在宝玉多次说: 你死了,我做 和尚”时,她‘登时放下脸来”说 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什么?你们家倒有几个亲姐姐、 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做和尚呢? ”甚至到痴情的紫鹃替她的终身担忧,劝她 ‘拿主意要紧“,说‘万两黄金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时,她竟然说: 我明日必回老太太,退你回 去,我不敢要你了。
”这些情节真实而又确切地表现出来这个 ‘春困发幽情”的林黛玉,强烈地渴慕自由爱情而又不敢触犯封建礼法,并想维护贵族小姐身份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心境她 的爱情也被打上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烙印,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的局限,所以她在追求纯真 爱情的同时,却又背负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她的心思也只有宝玉最清楚: 徐皆因总放不下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会一日重似一日 ”宝玉所指的病,显然不仅是身体上的病,而是身体上的病和心理上的愁的总概括如同《枉凝眉》中所说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到冬,春流到夏 ”为自己的处境,为自己的爱情,她的眼泪越流越少,渐渐走向 ‘泪尽天亡”的宿命归宿,应和了那个 还泪”的神话一、 叛逆性林黛玉出生于书香门第,由于父母双亡而寄居贾府这种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一方面 多愁善感,另一方面又时时处于防范、 自卫的状态,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她有很多看上去 过敏”多心”的言行,实则蕴涵了一个寄食者的自尊和自卫而封建社会要求女子要甘于卑、 伏于弱,所以林黛玉的自尊和自卫的本身就是一种叛逆林黛玉的叛逆性格是最激动人心、 催人泪下的在她身上有一定的追求个性解放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在那个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她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 性灵文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艺术境界里对于贾府的 混世魔王”、祸胎孽根”的贾宝玉引为知己,结为同心一是因‘爱”而叛逆主要表现为她对封建统治阶级人生价值的叛逆和对个性解放的追 求林黛玉同贾宝玉一样,她也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她的叛逆性格在她和贾宝玉的爱情上 表现得最充分,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的共同思想根底上的此外,在对待仕途科举、 功名富贵等问题上也具有叛逆思想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根底上林黛玉爱贾宝玉,主 要还不是由于贾宝玉的品貌才情在曹雪芹笔下,林黛玉是美丽动人的,但薛宝钗外貌的美 丽完全比得上林黛玉,有些地方似乎还要美丽一些但为什么林妹妹能赢得贾宝玉的心,而 宝姐姐却得不到贾宝玉的爱呢?这主要原因是因为薛宝钗的人生理想跟宝玉是不协调、相冲 突的,她是以封建统治者规定的人生理想为理想,没有自己独立的人生理想;而林黛玉的人 生理想才和贾宝玉一致的如第三十二回中有一段情节很能说明这一点这一回史湘云和袭 人所谈的是一些女孩们的私房话,由于她们的谈话,引出了史湘云对宝玉的规劝,又由于宝 玉对湘云的态度,引出了袭人转述宝钗用同样的话劝宝玉所受的难堪。
接着袭人又对宝玉对 黛玉的态度作比较,于是便引出了宝玉这样一句话: 林妹妹不说这些混帐话,要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这个情节从正面表现了宝玉否定封建社会为他确定那一条升官发财、封 妻萌子、光宗耀祖的正规道路,这是宝玉反封建思想的核心,是他全部性格的根底尽管他 对宝钗是非常尊重的,对湘云也是非常喜欢的,他对任何女孩儿从来很少疾言厉色给以难堪 的,但是宝钗说了,他咳了一声,一跺脚就给了宝钗一个无言的鄙视湘云说了,他就要湘 云到别的屋里去坐我这里仔细腌杂你这样知经济的人”,给湘云一个当面的难堪而林黛玉 则不同了,她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她同情和支持贾宝玉那些不被一般人所理解,而常遭人 们申斥的叛逆言行林黛玉之所以把爱情献得贾宝玉,并不是宝二爷在贾府的地位,而是因 为宝哥哥不仅和她自幼耳鬓厮磨一起长大,因而感情更加亲密;最主要的是,她觉得贾宝玉是知己,并且后来明确地知道了贾宝玉也把她当作知己,就在这一回的场面里,贾林的关系 又有了进展,不是先前那样云遮雾障、疑虑重重,而是晴光乍展、推心置腹了林黛玉无意 听到了宝玉对她这个评价,于是 又悲又惊,又悲又叹"我们看到了这个孤独少女,她陷入了无法解脱又无法申诉的苦海情波之中。
她太单纯了,对封建社会太没有认识了,她只想到 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只想到自己体弱多病,不能久持她没有想到封建势力的魔网在已笼 罩在她的身上,当她和宝玉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