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行政管理简史.doc
32页1工商行政管理简史工商行政管理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回顾工商行政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认识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与发展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工商行政管理(一)中国古代的工商行政管理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用于产品交换的原始集市开始出现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当时的部落首领开始利用其掌握的公共权力强制干预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这种干预已经带有一定的商贸管理色彩2、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社会第一次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和奴隶,奴隶制国家随即产生奴隶制国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运用政权的力量对工商业和市场活动进行管理,以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奴隶制国家的经济秩序据《周礼·地官》记载,周朝专设了“司市” 1及其下属1地官的属官,主管市场的治教政刑,量度禁令2一系列官员,从各个方面对市场活动进行管理至此,商品交换一定程度的发展及国家的建立,催生了我国古代的商贸管理3、封建社会从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到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封建社会的商贸管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更迭而不断发展变化。
从先秦两汉时期起,政府就对工商业者进行“ 注籍 ”,即登记 管理;隋唐经济兴 盛时期,出现了坊市 2、宫市、集市、夜市和互市,商贸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更加丰富;宋元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坊市制度发生变革,规范市场秩序的交易法、均输法等法令不断完备;明清时期,商贸管理范围、内容和深度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经初具近代工商行政管理的特征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几千年来,国家所采取的都是以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如禁榷制度 3、土贡制度 4、官工业 5制度等,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实施限制和阻碍了商品经济活动的正常发展因此,我国古代的商贸管理只是对简单商品经济活动的管理,是一种通过管理政策和措施来限制、排挤、打击工商业,体现重农抑2 用围墙或篱笆围的市肆3运用政权的力量明令禁止某种或某些商业由私人经营,完全由国家垄断经营实行禁榷制度的商品在西汉时为盐铁,唐代扩大到茶,宋代又进一步扩大到酒、矾、珠宝等4由诸侯与分封王将本统治区域内生产的珍异物品向最高统治者纳贡的制度它把一些原应作为商品流通的物品作为贡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与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因任土作贡,故谓土贡5由官府自办的工业,生产除贡品外在市场上禁止出售的各种物品官工业的推行把可以作为商品发展的一部分工商业变成了官工业,大大缩小了商品经济活动的范围3商、重本抑末思想的抑制性的管理二)中国近代的工商行政管理1840 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从鸦片战争爆发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一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定历史时期,分别存在着几种不同性质的国家政权,它们通过各种适应于自己政权的行政方式干预统治下的社会商品经济活动,为自己的阶级统治服务,从而形成了近代社会不同特色的工商行政管理1、清朝末年的工商行政管理鸦片战争后,随着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殖民主义列强的经济势力蜂拥而入清政府鉴于国力不振,外侮日深,加之外国商品生产发展之后,日臻富强,于是下诏变法维新,改革数千年传统的贱商政策,实行“振 兴实业,奖恤工商” 的新经济政策,为中国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新经济政策中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专设机构负责工商管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七月,清政府首开先河,设立工部、商部,将工商管理纳入统一的专管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并工部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分农务、工务、商务、庶务四司。
商务司专管一切商政,统辖京内外商务、学堂、公司、局、厂等职责下设工艺局、商肆局、商标局、度量衡局等机关,专管工商企业和市场经济活动,职掌对工商企业的登记、商标注册和度量衡管4理以及市场交易的监督等事务2)颁布和实施一系列经济法规,规范各类经济活动清政府成立商部后,着手制订有关商事的单行法规1903 年至1904 年,相继颁布《公司注册试办章程》、 《奖励公司章程》、 《商会简明章程》、 《商人通例》、 《公司律》、 《破产律》等多部单行法规1908 年,聘请日本人志甲田太郎起草商律,次年公布《大清商律草案》1910 年,农工商部又修订《大清商律草案》,但尚未颁行清朝的封建统治就被推翻了3)商标的管理我国的商标管理始于清末1904 年,清政府在帝国主义胁迫下,颁布了《商标注册试办章程》这个章程是由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起草,由帝国主义控制的海关执行,是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服务的但从立法角度看,这是我国商标管理立法上最早颁布的一个法规,为民国初年商标管理法规的制定奠定了基础4)工商业户的管理1904 年颁布的《公司注册试办章程》是工商业户登记管理的第一部法规,政府通过登记给予工商业户合法经营地位,鼓励自由发展实业,并加以监督管理。
5)契约合同的管理清政府对契约合同的管理,采取“贴 印花 ”的 办法 《印花税 则》规定,各种契 约合同不照章贴用印花,为无效合同6)设立商会清末,政府在民间劝办工商界自治性管理机构——商会商会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工商管理体系,同5时达到了沟通商情、保商、兴商的目的2、北洋政府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1911 年 10 月,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随即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了三个月,举措不暇,就被北洋军阀政府取代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但为了维护其统治,打起“振兴实业 ”的旗号,提倡发展经济,奖励扶持工商企业,以适合资产阶级的需要1912 年北洋政府将南京临时政府设立的实业部改为工商部,1914 年成立农商部农商部集农、林、工、商、矿运的发展和管理于一部各省陆续设立实业厅或建设厅主管各项实业,办理工商业政策事宜工商管理体制较之清末更进了一步在承袭清末经济立法的基础上,北洋政府从 1914 年起又颁布一系列旨在保护和促进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法规,主要有:《公司条例》、 《公司注册规则》、 《商人通例》、 《商业注册规则》、 《矿业条例》、 《权度法》、 《工商同业公会规则》、 《全国烟酒公卖暂行简章》等等。
这些经济管理法规较清末时期更为具体全面,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北洋政府时期是我国商标法律史上的一个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时期1923 年 5 月 3 日,我国商标发展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商标法律——《商标法》颁布同时依据《商标法》的规定,6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商标行政管理机构——商标局,对中外工商企业使用的商标进行登记注册和管理商标法的颁布和施行,对当时的商事法律制度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中外商标的注册和管理,乃至对后来国民政府的商标法颁布以及商标注册和管理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立法和工商管理法规,同清末时期一样,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特征,多抄袭日、德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商法,杂以中国的封建伦理观念但是,不管如何,应当说,到北洋政府时期,工商管理已经自成体系,立法初步完备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的革命政府和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使用北洋政府的工商管理法规和经济立法3、国民政府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从 1927 年 4 月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到 1949 年 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界,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1927 年到 1937 年,是国民政府统治的相对稳定时期。
1928 年国民政府设立工商部,1931 年改组为实业部,负责管理全国实业行政事务工商部一建立就将完善立法作为当务之急,先后起草公布各种经济法规 109 部,包括工业、商业、商标、公司注册、交易所、商会等工商管理法规,都是这个时期制订的抗日战争发生后,国民政府为利于战事,制定推行战时经济政策,改实业部为经济部,管理全国经济7行政事务,对金融物价、重要物资加强统制民国时期的市场管理,主要是对交易所、牙行 6等进行管理抗战前夕,各地核准的各类交易所有十多家抗战开始后,除个别外,基本先后停业抗战胜利后上海工商业逐步恢复,交易所于 1946 年 9 月正式复业,并由经济、财政两部展开监理工作在企业登记管理方面,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加强登记管理的法规,登记事项和程序较之北洋政府有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为适应抗战期间国家机关或地方机关与人民或其他团体或外国人合资组织公司越来越多的需要,还颁布了.及其实施办法等公司法规民国期间的商标和广告业也有较快发展1928 年至 1947 年上半年,商标局受理注册商标总数为 48325 件,其中新案注册 39914 件,注册商标本国籍26130 件,占总量的 54%广告业在当时的大中城市有一定基础,有相当数量的广告经营单位,如报纸、杂志、电台及专业性的广告社和广告代理商等。
广告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邮政广告、交通广告、露天广告牌和店内广告等然而政府对广告的管理却是有限的,全国仅有 1936 年 10 月公布的《修正取缔树立广告办法》根据这个办法,各地才陆续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广告管理法规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虽然处在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它们都是在外国6市场上买卖双方间促成交易,抽取佣金的中介8资本主义入侵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中被扶持起来的反动官僚买办政权在工商行政管理方面,它们的做法和特征是基本相同的:1、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进中国近代的工业化;2、设置专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管理国内工商业事务;3、加强经济法制建设,用法律管理工商企业和市场经济活动;4、适应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需要,体现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和特征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 1949 年全国解放,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极为艰苦的环境里开展根据地的建设为了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支持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工农革命政权对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社会经济进行了大量干预,对工商业和市场活动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促进工商业发展、繁荣商品经济、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巩固革命根据地、保障革命战争和人民群众生活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彻底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政策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1942 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 经济方针围绕这一方 针,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经济的基本政策1)适当发展国营经济将一切在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民9主政权辖区内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官僚资本企业全部收归国有,使之变成由革命政权直接经营管理的国营企业2)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包括工业和商业合作经济支持发展群众性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等3)鼓励和保护发展私营工商业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使根据地担负起保证战争需要的重担,民主政府实行贸易自由政策,尽可能利用私人资本,保护商人和自由贸易,以便利工农群众消费,迅速恢复和提高生产抗战时期,边区政府和各根据地政府都把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建设任务解放战争时期, “保护 民族工商业” 成为我们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之一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具体内容为了促进和管理工商业活动,各根据地和边区政府设置了执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专门机构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设立了贸易局、粮食调剂局,行使管理市场、稳定物价、打击投机商的职能;抗战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太行、太岳区成立了贸易统制局,执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1941 年9 月以后,晋冀鲁豫根据地各个边区先后成立工商管理局,工业、商业、税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