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实务笔计8(矫正社会工作).doc
11页第八章矫正社会工作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一、 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1. 矫正的原意及司法含义(1) 矫正,也称矫治,原是医学上的专门用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机能 方面发生畸变的患者得到康复,以重新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过程2) 司法含义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严重违 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的正常成员2. 矫正社会工作的定义(1) 矫正社会工作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称感化工作(如我国香港地区),它是矫正制度中非常重要 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重要领域2)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司法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在社会工作专业价 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严重违法人员(如吸毒者),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刑释或强制戒毒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行为纠 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使其消除违法犯罪心理结构、 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了解)1. 针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功能与作用(1) 监管功能。
其目的: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2) 矫正功能1 犯罪行为的实施有个人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思想观念、行为特征、 生活方式等1 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 得到生理、心理、思想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的正常成员3) 服务功能1 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困难群体一一 罪犯或违法者1 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贯穿整个刑事司法过程,内容涵盖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心理辅 导、就学就业指导、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手段包括直接的专业服务、转介性的间接服务等2. 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1) 营造有利于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2) 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二、 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面临的问题(重点掌握)考查年份:2014年2014年考查了案例分析题中的1小题主要考查方向: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面临的问题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具有其他领域服务对象所不具有的需要和问题一)服务对象的需要1. 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基本生存条件包括: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 条件;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
2. 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3. 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4. 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服务对象的问题1. 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公众的同情2. 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3. 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三、 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了解)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较小,考生了解即可与其他领域的社会工作实务相比较,矫正社会工作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特殊性:为特殊社会困难群体提供福利服务(二) 复杂性:强制性监管与人性化服务交织相伴(三) 长期性:服务期限与刑罚执行期限基本一致(四) 专业性:法律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四、 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1. “感化工作之父奥古斯特斯的业绩现代矫正社会工作起源于美国,创始人是约翰•奥古斯特斯(John Augustus)2. 矫正社会工作制度在美国的建立1925年,美国《联邦观护法案》在国会通过,美国全国范围内的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由此得以建立二) 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 英国矫正社会工作制度2. 日本矫正社会工作制度3. 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矫正(三) 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1、 社区矫正的念义是指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 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载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 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2、 社区矫正在中国大陆的推行2002年8月,上海市正式在普陀区曹杨街道、徐汇区斜土街道、闸北区宝山街道启动社区矫正试点 工作2004年8月,社区矫正模式推广到整个上海市2003年6月,北京市决定在东城区、房山区和密 云县的47个街道、乡镇大范围开展罪犯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4年5月,试点工作范围又扩大到西城等9个区(县)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 工作的通知》,并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6个省、市范围内开展社区矫正的 试点工作2004年8月,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重 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被列为第二批试点省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规 模和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一半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召开了全国社区矫正 工作会议,部署在全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 革的总体部署,在深入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员检察院、公安 部、司法部于2012年1月10日联合发布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2014年11月20日,司法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 合出台《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 作,进一步解决好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就学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问题作出整体部署第二节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监禁场所中的服务、社区矫正中的服务以及 刑满释放后的服务4个方面另外,对于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也是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O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熟悉)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生需要熟悉其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司法判决前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1. 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性质与作用(1) 矫正社会工作者在司法判决前提交调查报告的目的不是像律师一样为被告作无罪或轻罪辩护, 而是在犯罪嫌疑人承认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为法庭判决提出参考建议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法庭对矫 正社会工作者的调查报告是十分重视和尊重的,因为法庭调查一般注重犯罪事实本身,以此作出是 否有罪和罪行严重程度的判断2) 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调查报告所提供的犯罪嫌疑人的社会背景和性格特征等资料有助于法庭作出 适用何种刑罚处置的判定,有利于罪犯的改过自新。
2. 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撰写判决前的调查报告包括3个部分:(1) 犯罪事实的记录其中,犯罪嫌疑人自己对缓刑官关于犯罪的供述和辩解,以及警察或被害人 的陈述等都要加以记载2) 前科要求对以前被逮捕及犯罪情况的详尽说明及评价3) 本人的生活史记载家庭、受教育、工作经历、身体精神状况、宗教、兴趣、社会活动、服役、 财产状况等缓刑官要客观准确地写出报告,除了与犯罪嫌疑人交谈外,还要对与其相关的许多人(如家人、邻 居、同学、同事、朋友、警察、受害人等)进行广泛交谈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法院在审判青少 年犯罪案件时也要求相关部门为青少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提供类似的服务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1. 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2. 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3. 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三)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熟悉)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点内容比较简单,重要性程度较低,考生熟悉即可在监禁场所中,矫正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专业服务主要如下:(一) 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1. 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1) 矫正社会工作者对于刚刚进入监狱(尤其是初次进入监狱)服刑的人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协助 他们适应监禁场所的生活,减少或消除对法院判决和监禁生活的抗拒,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2) 具体内容包括向服刑人员介绍监狱的环境、作息制度、监管措施、奖惩办法等2. 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许多犯罪和违法人员有酗酒、吸食毒品等生活恶习,在监狱环境中,此类行为被严格禁止矫正社 会工作者要帮助初入监禁场所的“瘾君子”戒除酒瘾、毒瘾,以使其更好地遵守监禁场所的规定3. 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矫正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帮助服刑人员得到经济和医疗方面的帮助,如换季衣被的 添置、残病医治等,条件许可的还可协助服刑人员申请保外就医4. 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1) 在监狱中,各种罪犯混杂居住,一些长期监禁的重犯、惯犯对于新近入监的初犯、轻犯、青少 年犯往往实施控制,施加不良的影响2) 矫正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可以依据判决文书及心理、行为测评结果,配合监管人员对服刑人员进 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另一方面,要提醒新近入监服刑人员善交狱友,保持行为端正,预防犯罪思想 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二) 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许多服刑人员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其思想观念、心理人格、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障碍 和偏差矫正社会工作者作为矫正因队中的专业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为服刑人员提供思想观 念、心理人格、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治疗和矫正性质的专业咨询服务。
1. 公民教育通过公民的权利、义务教育和公民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服刑人员逐步了解并习得合法 公民的基本素养2. 心理、情绪通过心理咨询、情绪等方式,改变服刑人员偏差扭曲的心理结构和敏感过激 的情绪反应3. 职业技能训练通过专门知识技能的培训,使得服刑人员掌握一门或多门职业技能,使其出狱后可 以用社会认可的方式和途径谋生4. 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通过自我认知能力训练、人际沟通能力训练、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知识的 学习等,提升服刑人员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三) 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1. 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邀请知名社会人士,如学者、官员、文艺工作者、体育工作者到监狱开讲座、作报告,开展文艺演 出和体育比赛,使在监服刑者了解外面世界的信息,避免因监狱封闭的环境而造成罪犯社会化过程 阻断现象的发生2. 帮助服刑人员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通过开通、组织家属探访、走访罪犯家庭、倡导放假制度等方式,尽可能保持和加强服刑人员 与其家庭的联系,利用家庭的有利资源促进服刑人员的正面转化3. 帮助服刑人员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动员社会志愿人士与在监服刑人员建立结对帮教关系,用真情感化在监服刑罪犯,同时也为其日后 重返社会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重点掌握)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社区矫正服务对象是重点考查对象主要考查方向:①缓刑、假释、监 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②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服务一) 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1. 监督管理(1) 缓刑是为使被判处短期自由刑或罪行轻微的犯罪人免受入狱监禁的惩罚而设立的一种社区型的 刑罚措施;假释是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