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工大材料考研专业课复习.docx
13页★课程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内容1)金属学理论a: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及晶体缺陷b:纯金属的结晶理论c:二元合金相图及二元合金的结晶d:铁碳合金及Fe-Fe3C相图e: 三元合金相图f: 金属的塑性变形理论及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的组织性能变化(前六章,去掉6.7 节 超塑性)2)热处理原理及工艺a: 钢的加热相变理论b: 钢的冷却相变理论c: 回火转变理论d: 合金的时效及调幅分解e: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及钢的淬透性(后三章)题型结构a: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题(约30分)b: 理论分析论述题(约 60 分)c: 实际应用题(约 30 分)d:计算与作图题(约30分)试题形式a: 选择题b: 判断题c: 简答与计算d: 综合题等★样题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内正确的答案没有选全或选错的,该题无分1. 与固溶体相比,金属化合物的性能特点是( )① 熔点高、硬度低;②硬度高、塑性高;③熔点高、硬度高;④熔点高、塑性低;⑤硬度低、塑性高2. 若体心立方晶胞的晶格常数为a,则其八面体间隙( )① 是不对称的;④ 位于体心和棱边中点是对称的; 半径为』a③ 位于面心和棱边中点;3. 奥氏体是( )。
①碳在Y - Fe中的间隙固溶体;②碳在a - Fe中的间隙固溶体; ③碳在a - Fe中的有限固溶体;④碳在Y - Fe中的置换固溶体; ⑤碳在 a - Fe 中的有序固溶体4. 渗碳体是一种 ( )5.①间隙相;②金属化合物;③正常价化合物;④电子化合物;⑤间隙化合物 六方晶系的[10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① Lil];② 1120〕; ③卜210];④ b110];⑤ 1o1O]6.晶面(1£0)和(111)所在的晶带,其晶带轴白①匕10」;②110];③loll];④⑤ Goi])7.在室温平衡状态下,碳钢的含碳量超过0.9%后,随着含碳量增加,其( )① 强度、塑性均下降; ② 硬度升高、塑性下降; ③ 硬度、塑性均下降;④强度、塑性均不变; ⑤强度、塑性均不确定&共晶成分的合金通常具有如下特性( )①铸造性能好; ②锻造性能好; ③焊接性能好;④ 热处理性能好; ⑤ 机械加工性能好9. 钢的淬透性取决于( )① 淬火冷却速度; ②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③ 工件的尺寸、形状④ 淬火介质; ⑤ 奥氏体的稳定性10. 淬火+高温回火被称为 ( )① 时效处理;② 变质处理;③调质处理;④固溶处理;⑤ 均匀化处理11•铁素体在加热到A3温度时将转变为奥氏体,这种转变称为( )。
①同素异晶转变;②再结晶;③结晶;④回复; ⑤重结晶12•下贝氏体是( )① 过饱和的a固溶体;② 过饱和的a固溶体和碳化物组成的复相组织;③ 呈现羽毛状; ④ 呈现板条状; ⑤ 呈现竹叶状13. 铸铁与碳钢的区别在于有无( )① 渗碳体; ② 珠光体; ③ 铁素体; ④莱氏体; ⑤ 马氏体14. 实际金属一般表现出各向同性,这是因为实际金属为( )①固溶体;②单晶体;③理想晶体;④多晶体;⑤金属化合物15. 合金元素碳溶入铁素体,将引起铁素体( )①晶格畸变; ② 固溶强化; ③ 韧性提高; ④ 硬度提高; ⑤ 塑性下降16. 通常情况下,随回火温度提高,淬火钢的( )①强度下降;②硬度下降;③塑性提高;④韧性基本不变;⑤硬度变化较小17. 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 )①亚共析钢;②共析钢;③过共析钢;④非铁合金;⑤铸铁合金18. 钢的回火处理工艺是( )① 正火后进行; ② 淬火后进行; ③ 是退火后进行;④ 预备热处理工序 ⑤ 最终热处理工序19. 共析碳钢加热转变为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取决于( )①奥氏体化加热温度;②冷却时的转变温度;③冷却时的转变时间;④冷却速度; ⑤ 奥氏体化时的均匀化程度20.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①马氏体的亚结构; ② 马氏体相变的起始温度; ③马氏体相变的终了温度; ④ 马氏 体的正方度; ⑤ 马氏体的含碳量二、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打“厂,错的打“ X”。
1. ( )过冷度越大,晶体生长速度越快,晶粒长得越粗大2. ( )晶界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故其腐蚀速度一般都比晶内快3. ( )微观内应力是由于塑性变形时,工件各部分之间的变形不均性所产生的4. ( )回复可使冷变形金属的加工硬化效果及内应力消除5. ( ) 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马氏体是含碳的过饱和固溶体,回火马氏体是机械混合物6. ( ) 几乎所有的钢都会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若回火后采用快冷的方式可以避免此类脆性7. ( ) 回火索氏体与索氏体相比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8. ( ) 淬透性好的钢,其淬硬性也高三、 简答与计算题1. 已知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分别计算(100)、(110)和(111)晶面的晶面间距; 并求出〔100〕〔110〕和〔111〕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某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是指该 晶向上单位长度排列原子的个数);写出面心立方结构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并说明原因(计 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 简述金属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3. 简述板条马氏体具有高强度的原因4. 什么是成分过冷?画出示意图分析成分过冷的形成,并说明成分过冷对晶体长大方式及铸锭组织的影响。
1.四、 综合题(20分)1. 画出Fe-Fe£相图的示意图,分析含碳量wC 1-2%的碳钢合金平衡结晶过程,画出冷 却曲线,标明每一阶段该合金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并分别计算室温下该合金的相组成物 及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1 0分)2. 图2为组元在固态下互不溶解的三元共晶合金相图的投影图,分析0点成分合金的平衡 结晶过程及室温组织,并写出该合金在室温下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表达式(10分)图 2 三元共晶合金相图的投影图综合题3. 甲乙两厂都生产同一种轴类零件,均选用45钢(含有0.45%C, AC3=810r),硬度要求 220〜240HB,甲厂采用正火,乙厂采用调质处理,均能达到硬度要求,试制定正火和调 质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温度、冷却方式),并分析甲、乙两厂产品的组织和性能差 别4. 归纳细化合金晶粒组织的热加工工艺方法 (15分);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能灵活运用金属学热处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问题的综合能力熟悉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金属材料主要热加工工艺原理, 并能制定常规热处理工艺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总结归纳如下:★加工工艺过程:1. 浇铸(铸件)一退火(均匀化扩散、去应力)一机械加工 气缸① 铸造:将液态材料(如金属、塑料等)注入模具中的成型方法。
铸造性能主要用材料的流 动性来衡量② 焊接和胶接:将分离的部件连接到一起的成型方法. 通常用可焊性来衡量材料的焊接性能③ 机械加工: 采用切削加工(如车、铣、钳、刨、镗、磨等)使固态材料成型,通常用材料 的硬度来衡量其机械加工性能2. 浇铸(铸锭)一(塑性加工)拉拔一中间退火一拉拔一去应力退火 钢丝绳热处理: 通过对材料加热(加热温度通常在熔点以下)、保温和冷却来调整其性能的工艺方法 塑性加工:锻、拉、挤、轧、弯;包括两类:冷变形,热加工(高于再结晶温度)3. 浇铸(铸锭)一(塑性加工)锻造一预备热处理(正火或退火)一机械加工一最终热处 理(淬火和回火、固溶和时效)一精加工一装配 机器零件影响材料组织结构工艺:铸造、锻造、热处理★强化理论:概念,机理、规律、方法、使用实际意义1. 固溶强化:概念:通过形成固溶体而产生晶格畸变,使金属强度和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机理:形成间隙式或置换式固溶体,均产生晶格畸变(点缺陷)阻碍位错移动,引起变 形抗力增加规律:随固溶度而增大固溶度越大,晶格畸变比率越大,固溶强化程度越大方法:冶金(熔炼)f合金化使用实际意义:固溶强化是金属强化的最基本方式。
固溶体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常作 为结构合金的基体相2. 第二相质点强化:概念:通过在固溶体基体上弥散分布金属化合物(第二相,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 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使金属强度和硬度进一步提高的现象称为第二相质点强化机理:相界面(面缺陷:共格、半共格、非共格相界)阻碍位错移动,引起变形抗力增 加规律:随第二相的密度(多少)和弥散度增大而增加种类共格〉半共格〉非共格相界) 方法:(1)沉淀: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2)粉末冶金:粉末混合烧结使用实际意义:在固溶强化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金属材料最常用方法3. 细晶强化:概念:通过细化晶粒,增加单位体积中晶界的面积,使金属强度和硬度进一步提高的现 象称为细晶强化机理:晶界(取向差通常大于10°)(包括亚晶界:取向差通常小于于2°)阻碍位错移 动,引起变形抗力增加规律:(霍尔-派奇公式)o =o0 +吕方法:(1)铸件:增大过冷度;变质处理;搅拌、振动和超声波2 )冷变形+中间退火:控制冷变形量和退火温度,避开临界变形度,T再结扌(30-50)c再结口晶(3) 锻件:控制扎制(热加工,成形,改善铸态组织缺陷)(4) 热处理件:控制奥氏体晶粒度,加热(奥氏体化)温度,相变点+ (30-50 )C 使用实际意义:使金属材料的室温强度和塑性韧性同步提高的唯一的强化方法,适于材料的各种加工工艺方法。
4. 形变强化:概念: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 塑性、韧性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形变强化或加工硬化机理: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的密度不断增加,位错间产生交割、塞积、缠结,均 阻碍位错移动,引起变形抗力增加规律:随变形量(或位错密度)增加而增强方法:冷塑性变形(拉拔、冲压、冷轧)使用实际意义:(1)使冷变形成形成为可能;(2)提高了构件服役的安全性3)对不 能通过热处理强化的零件,这是金属材料强化最有效的方法5•马氏体相变强化:概念: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在较低温度下发生非扩散型相变生成马氏体,使金属 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塑性、韧性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马氏体相变强化机理:包含了上述强化机制规律:随马氏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方法:淬火+回火使用实际意义:对钢铁材料而言,这是最常用的强化方法第一章★金属的定义:金属是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 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 展性、高的密度和高的光泽★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其最外层的电子(价电子)数很少,一般为1〜2个,不超过3个★结合力:(1)金属键:共有价电子一电子云一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2)离子键:得失价电子一正负离子(3) 共价键: 共有电子对一键有饱和性(4) 范德瓦尔键 : 一个分子的正电荷部位与另一分子的负电荷部位间以微弱静电引 力相引而结合在一起称为分子键★ 金属的键能熔点、强度、模量也越高;原子半径热膨胀系数小★ 影响置换式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有: (1)尺寸差(2)电负性差(3)电子浓度(4)晶体结构:★立方晶系晶向、晶面晶面及晶向的原子密度不同晶体结构中不同晶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