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企业信用管理与企业竞争力.docx
16页目录目 录 I摘 要 I1 前言 12 企业信用管理的概况 22.1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 22.2 企业信用管理的特点 33 企业竞争力的概况 53.1 企业竞争力内涵 53.2 企业竞争力层次模型 63.3 企业竞争力与信用管理内在关系 74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84.1 企业经营理念对信用管理的影响 84.2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缺失 95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思路 115.1 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115.2 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115.3 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115.4 建立内部授信制度 12结束语 13致 谢 14参考文献 15论企业信用管理与企业竞争力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如何通过企业信用管理、企业理念的营造来增强企业的诚 信意识,引发了我国企业界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因为游戏需要规则,企业间的 竞争,营造诚信的氛围是企业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在中国加入 WTO 后,无论企 业还是政府首先面对的挑战是全球化的全新的游戏规则从目前我国建立市场经 济秩序所暴露出的问题看,企业的恶性竞争,不讲商业道德,坑蒙拐骗,信用危 机,拜金主义等愈演愈烈导致了企业信用整体水平下降,从而造成一种很难治愈 的社会创伤。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主要论述信用是一切道 德的根本,它要求人们在商务活动中讲究“道德”、“商德”,有信无欺就宏 观而言,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 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 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改善企业信用状况,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改善企业融资条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对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扶持优强企业发展,具有重 要的现实作用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情况下,没有良好的信用,将难以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难以保证企业 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企业竞争力,道德,研究1 前言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跻身世界一流公司的行列十分困难,而保持世界领 先地位并百年不衰更非易事从 2001 年安然公司破产案、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信用 危机到02 年世界通信虚报利润案,引起了美国和世界企业界的轩然大波,同时也 印证了最近美国兰德公司调查报告中的结论:“是公司责任的崩溃、企业伦理的泯 灭、贪婪和欺诈、企业诚信荡然无存,使安然、安达信、世界通信等公司丑闻不 断。
为了谋求生存,一个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没有高度内外一致的、以 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期望和行为,企业最终将失去竞争力并被逐出舞台随着经济全球化,如何通过企业信用管理、企业理念的营造来增强企业的诚 信意识,引发了我国企业界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因为游戏需要规则,企业间的 竞争,营造诚信的氛围是企业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在中国加入 WTO 后,无论企 业还是政府首先面对的挑战是全球化的全新的游戏规则从目前我国建立市场经 济秩序所暴露出的问题看,企业的恶性竞争,不讲商业道德,坑蒙拐骗,信用危 机,拜金主义等愈演愈烈导致了企业信用整体水平下降,从而造成一种很难治愈 的社会创伤这些现象更深层的原因与地方保护主义、政府职能的错位以及体制 上的不完善有关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 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 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 市场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或社会,“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 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敬业精神”,那么就存在着“失败基因”, 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市场经济秩序失控。
由此可见,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要在全社会树立信用观念,建立完善的 信用体系吴邦国先生曾经在一次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说:“加强信用体制建设, 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是今后工作 的一个努力方向”2 企业信用管理的概况2.1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2.1.1 企业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者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 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 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而我提到的企业信用管理主 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就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 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对信用额度的授 予、债权保障、应收帐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应收帐款安全 和及时回收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是对各种对摸的企业,在力求达到企业 销售最大化的同时,而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2.1.2 进行企业信用管理的意义近 15 年来,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邀请 8000 余名高级管理者、非执行董 事及金融分析家对年销售额在 5 亿美元以上的 300 家企业作企业信用和企业业绩 相关度的评估和研究。
评估的内容包括管理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创新能力 希望长期投资的价值、金融状况的可靠性、吸引开发并留住人才的能力、对社区 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 利益相关者认为最重要的企业信誉所涵盖的内容从以往的调查结果看, 80%的 利益相关者认为管理质量是最重要的指标,但是,近年来选择“对社区和环境的 责任、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已上升为首要指标,而且这个 指标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函数关系所以,信用管理问题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个企 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以外,还有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信用销售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更多地采用信用结算 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与现汇结算方式相比,信用结算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购 买方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信用充当交易媒介先收货后付款,从而大大提高购买方 的购买能力和销售商的营业额在西方国家,所有商业贸易的 90%都采用信用方 式进行,只有不到 10%的贸易采用现汇结算,信用结算方式已经成为商品交易中 的绝对主流而在我国,由于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企业间信用交易方式仅占 所有交易的20%左右,现汇交易到达 80%,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地阻碍了贸易的扩 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
很多国外厂商因为无法接受 我国企业的现汇结算方式转而去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随 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已处于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环境中,而据 上述分析,同样规模的企业,西方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是我们的 4 倍如此大的 差距,我们根本无力与国外企业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大大提高赊销比例,才能在 销售上与国外企业竞争提高赊销比例的前提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2.2企业信用管理的特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发展历程考察中国企业信用管理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企 业信用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前的初始期,从 90 年代中期到 本世纪初的启蒙期,以及近三四年的发展期初始期的企业信用管理特点是信用思想朴素、信用管理形式简单、企业对信 用管理的需求很小企业信用管理必然伴随着企业赊销和信用风险的诞生而诞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之前,我们内贸交易的赊销量极少,企业销售基本采用现汇形式,因此 在内贸企业中没有信用管理的概念但是,这个时期我国国际贸易中开始出现赊 销行为信用中国打造中国信用监督平台当时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除了信用证结 算外,付款交单、承兑交单和挂账等信用结算形式已极为普遍。
我国外贸企业与 欧美企业洽谈出口时,经常被要求赊销货物,中国外贸企业既感到新奇又疑惑不 安于是,在那个时期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的第一个需求——了解外国企业的信用 状况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而 90 年代初期外贸出口赊销的盛行,也使坏账大量出 现,外贸企业的账款追收也逐渐增多,这也是信用管理初始期的一个现象启蒙期的企业信用管理特点是外贸经济活动信用管理需求平稳、内贸经济活 动信用管理需求上升、内贸企业开始尝试试用一些信用管理服务,信用需求逐渐 进入到经济交易的主体企业——内贸企业中进而90 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家对外贸出口赊销的严格控制,赊销行为逐渐减 少和萎缩,外贸企业对信用管理需求下降,由于国家对外贸出现赊销的惨痛经验 教训使外贸企业对信用管理工作仍然重视,在这个时期,外贸企业和三资企业仍 然是企业资信调查的主力军而这个时期更显著特点是,内贸企业开始对信用管 理提出要求内贸企业自 96、97 年以后竞争开始加剧,商品过剩态势越来越明显, 内贸企业向下游客户赊销开始出现,信用风险在内贸业务中逐渐增大为了防范 风险,内贸企业朴素信用管理意识上升内贸企业信用管理主要集中在追讨账款 上,很多内贸企业在这个时期专门成立了“追账部门”或“清欠部门”。
启蒙期企 业信用意识仍是朴素、自发和零散的,没有对信用管理形成系统认识,企业内部 信用管理的层次很低从 2000 年以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进入到大发展时期无论是内贸企业还是 外贸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均开始重视信用管理工作而且,企 业信用管理工作已经由单一、零星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全面、系统的管理模式,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信用管理的层次和地位明显上升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 拥有信用管理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的三资企业已经达到 80%,是我国企业信用管 理的典范,而我国外贸企业这个比例为 37%,5000 万以上销售规模的民营企业这 个比例超过 20%3 企业竞争力的概况3.1 企业竞争力内涵3.1.1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企业竞争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争夺、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了 创造有利于自身的竞争条件以与其对手持续抗衡而进行的争夺活动企业竞争也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企业竞争力是一个有明确直观含义但又难以准确定义的综合概念,许多专家 学者都从不同角度予以阐述:传统的经济学家把企业竞争力视为企业占有基本要素——劳动力、资金和自 然资源方面所拥有的相对优势;增长经济学家则根据大量统计分析结果指出传统 要素在当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甚微;认为企业内部革新与效率是构成企业竞争力 的基本要素;经济历史学家则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史研究结果,认为企业竞争力受 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例如世界经济论坛认为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家和企业在适 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可见企业竞争力 的内涵界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容3.1.2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内外影响因素主要有七类:(1) 市场因素 市场是企业竞争的场所,市场发育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竞争的 公平性、持久性,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又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 重要标准,越能够适应市场、影响市场、控制市场的企业,其竞争力就越强2) 管理因素 瑞士经济学家肯德曾经说:“19 世纪是工业世纪,20 世纪则 作为管理世纪载入史册”管理一方面可通过决策活动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另 一方面,管理通过组织协调诸多影响因素,减少内耗而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3) 技术因素 现代企业竞争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竞争的优势 技术变革(技术创新)通过改变产品的相对成本地位及通过产品的异质化而使企 业获得较高的利益,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地位得以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