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Op.23no.5创作特征及演奏分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7914159
  • 上传时间:2022-05-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9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Op.23no.5创作特征及演奏分析    陈修篁在俄国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如格林卡、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等众多著名的作曲家他们用各自富有特点的和声语言和优美的旋律,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风格各有千秋而在这一众作曲家中,拉赫玛尼诺夫的名字亦如星光灿烂他既是卓越的作曲家、指挥家,同时也是一名演奏能力高超的钢琴演奏家代表作有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24首前奏曲和音画练习曲等创作风格恢宏大气,充满斯拉夫民族特有的强烈的歌唱性旋律出生于地主家庭的拉赫玛尼诺夫,自小就有着良好的成长环境再加上家族成员的音乐细胞浓厚,让他从小就接受音乐的熏陶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后,拉氏继承了这所学校固有的传统虽然他的创作大多在二十世纪初,但是在音乐结构、构思上仍然坚持使用十九世纪晚期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习惯本文的研究对象,前奏曲Op.23 No.5,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于1903年的作品这首作品为复三部曲式,全曲极具戏剧性该作品从阴暗的主题出发,左右手同步,有着短促的音调和坚定的节奏;中段转为抒情的乐段,尾段回到阴暗的主题,运用调性的变化将音乐推向高潮一、创作特征本作品分为三个段1-34小节为A段,35-49为B段,50-结束为A’段。

      调式为g小调A段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采用g小调,风格灰暗而不安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动力性十足;第二部分调式转位g小调的关系大调降B大调上节奏沿用第一部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较多,但在音乐织体上和弦数量增多,音响效果更为宏大力度设置亦从第一部分的p为主,变为了语气强烈的f结束时的八度下行更是雷霆万钧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基本相同,但在力度上与开头的部分已区别开来,沿用上一个部分的ff,一直到最后4小节,才逐步退场,偃旗息鼓整个A段是一种从暗流涌动到激情澎湃的形象B段整体的风格与音乐形象与A段截然不同歌唱性的旋律、绵长的线条和丰富的和声变化都赋予了这个段落一种满腹悲愁的形象,给听者以无限的遐想第二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旋律和结构基本相同,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二部分相较于第一部分更复杂的声部布置第一部分主要以左手伴奏织体,右手旋律进行这两个声部;而在第二部分,则在高低声部之间加入了一个卡农声部,追随着高音部的旋律,让和声效果更为深厚、迷人A’段承接B段的收尾,以极弱的ppp开始,逐步拉开辉煌的帷幕整段分为三部分A’段和A段的相同之处在于,织体的形式以及第二部分的高潮段落的旋律和声基本一致。

      最后三个小节灵巧的结束全曲二、演奏分析作为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本首前奏曲的演奏技术难点有如下几点:(1)大跨度和弦(2)八度进行(3)多声部进行A段中,开头以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节奏为主,在演奏时需注意节拍重音,否则容易将节奏弹的非常混乱;另外重复的十六分音符也以和弦或音程较多演奏时应注意手腕的架构要非常扎实的同时,像从袖子里把音符抖出来一样,手臂和手指不紧绷开头部分的p也提醒了演奏者,除了将音符交代清楚,还应以慢下键的方式触键8-9小节的和弦连接对演奏者的指法安排有一定挑战23小节的先强,然后从弱到强的重复和弦,以及随后的八度下行,都要求强,并且手腕放松B段是全曲最深情的段落,也是对分声部能力要求非常高的部分从A段结尾的八度直接连接到B段的起始音,右手动人的歌唱性旋律随即跟上此段左手的琶音进行必须做到连绵不绝,不能弹成一个个音符的单独陈述通过六个音一组的发力方式,运用手腕的引领将力道均匀的分配给所有音,这样既节省力气,避免生硬的用手指连接导致演奏出来的音色发紧,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如何将琶音连成线的难题右手的八度和弦自然也是需要突出高音,用深且稍慢/快的下键演奏弱起/强处的旋律,以及略慢的离键将旋律串联起来。

      弹奏这部分时右手的小拇指要深深的攀在琴键上每个乐句之间中声部的三个音犹如歌剧中的旁白由于中声部的音色相比高声部的音色更加浑厚,因此在弹奏时使用比旋律声部慢的深下键,就可以在弹出来的同时,不喧宾夺主,衬托主旋律B段的第二部分,旁白从若隐若现的细语,升华成了主旋律的“影子”,与旋律对话,互相呼应,逐渐增强语气,将音乐推向小小的高潮在演奏这个部分时,右手小拇指和左右手中声部都使用比低声部更深的下键,去区分音色A’段的技术特点与A段基本相同尾声阶段的和弦连接,只在高音区有所变化,用右手小拇指深下键将高音弹出来即可最后三小节的右手跑动部分,需要灵敏、轻巧的下键每个音之间都要连接,成为一个大线条三、总结拉赫玛尼诺夫无论是作为作曲家,还是作为钢琴演奏家,在对音乐的追求上都是清晰的、冷峻的,有节制的笔者曾找到过拉赫玛尼诺夫本人演奏的这首前奏曲,在风格上与现在大部分的钢琴家都有所不同,声部清晰且干净,较少使用踏板,整体效果很简洁而和民间舞曲类似的节奏型则非常干脆利落,富有民族特质力度变化控制在mp-ff之间因此,我们在学习演奏这首作品和拉赫玛尼诺夫的其他作品时,都应该注意在力度控制、踏板的使用上不可过度,并且声部之间的关系应梳理清楚。

      同时,演奏技术是为了完成作品的风格拉赫玛尼诺夫对柴可夫斯基的向往与追随,让他的音乐也具有了极其优美动人笔者的俄罗斯钢琴外教经常提到,“你要用心歌唱,你的手才能唱歌”这对笔者演奏这首作品有了非常大的启发拉赫玛尼诺夫曾说过,“音乐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祖国,他的爱,他的信仰这首前奏曲的中段,优美而绵长的旋律,正如那宽广的伏尔加河,亦或是他儿时成长的所在地伊万诺夫卡,樸素而动人的自然美在看似朴实无华的织体中,才能体会到流畅的美学习他的作品,对钢琴表演的同行们来说,是极具价值的,并且需要用心感受,流淌在他的音乐中,对祖国风景的描绘,以及他对祖国深沉的爱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